专栏名称: 台州交通广播
全国公众号500强,欢迎您关注!交通资讯、维权服务、社会热点、民生政务、咨询求助等,请锁定百万人都在收听的FM102.7台州交通广播(台州应急广播),路况热线:88315800 一个频率听遍全台州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印象笔记  ·  节后复工“丧”到不行?3招让你满血复活! ·  23 小时前  
学习曾国藩  ·  内核强大的人,都有这5个特点!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不低于1000亿!又一长期资金来了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破90亿了,全球第一! ·  4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泽连斯基“急了”:将“非常危险”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台州交通广播

台州这个村,出了一位211大学的校长

台州交通广播  · 公众号  ·  · 2025-01-20 00:05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三门县泗淋村的乡村振兴和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包括泗淋村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林氏家族的传承以及革命教育家林迪生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同时,文章还关注了泗淋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和发展,以及对于民生服务和新闻热点的关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泗淋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文章介绍了泗淋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地理位置、林氏家族的传承以及九牧林家的历史渊源。

关键观点2: 革命教育家林迪生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文章详细描述了革命教育家林迪生的生平事迹和贡献,包括其留学日本、从事地下党活动、创办泗淋小学等事迹,以及其对革命和教育事业的贡献。

关键观点3: 泗淋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和发展

文章关注了泗淋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和发展,包括建筑风格、商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

关键观点4: 民生服务和新闻热点关注

文章提及了民生服务和新闻热点的关注,包括关于台州市的政策、活动、新闻事件等。


正文

▲ 点击 蓝字 ,设为 星标 ,精彩内容不错过






地 名

是文化遗产,是乡愁记忆

承载着世世代代延绵而来的

民生、民情、民意

三门县传媒中心联合三门县民政局

推出特别系列《村有名堂》

以乡村之“名”,助乡村振兴

讲述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



泗淋村位于台州市三门县东南部,地处平原,环山带海,前有开口岩山,后依桃峙山,东临白带门,有四条溪流穿村而过,泗水淋漓,故名泗淋。



泗淋曾是乡政府驻地,2013年,撤乡并镇,现属浦坝港镇。村民以林姓为主,为三门林姓第一大村。



林披,唐朝人,生有九子,九子俱仕,皆官刺史,世称“九牧林家”。林勋为台州林姓始祖,是林披七子林蒙的后人。


唐乾符六年(879年),为避黄巢之乱,林勋之玄孙林相卿迁居泗淋涵塘岭。几代后海塘围成,子孙繁衍,成为当时的一乡之望族。




自林相卿始迁已越千年,繁衍三十八代,人丁过万 。有分居泗淋塘、下山、下院,临海龙头、肯步、岷岙山、邵家渡及仙居、象山各地,开枝散叶,星罗棋布。



泗淋林氏后人,怀念先祖创业之艰难,在先祖居住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寺院——安乐寺。


此地风景秀丽,举目远眺东方,沃野万顷,再远处便是浩瀚的东海。革命教育家林迪生的衣冠冢就在寺下方。



林迪生(1903年—1997年),原名林攸绵,泗淋村人 。林迪生6岁进私塾,曾就读临海桃渚镇天妃宫书院、大汾乡小学, 后考上浙江省第六中学(台州中学前身), 1921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


1930年,林迪生留学于日本东京大学。


1931年,林迪生因从事地下党活动遭日本当局驱逐, 回到家乡,捐献家产,创办了泗淋小学


泗淋小学是革命摇篮,许多学生在林迪生进步思想的熏陶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参加了新四军和浙东游击纵队,其中有林攸商、林祖坚兄弟俩。林攸商曾是新四军一政治指导员,亲身经历了“皖南事变”,后因人告密而被害,牺牲时年仅22岁。林祖坚曾任自卫总队余卫大队二中队政治指导员,随浙纵二旅北撤至澉浦,被国民党军包围,弹尽被俘,最终英勇牺牲,年仅25岁。


1938年3月,林迪生被任命为鲁迅师范学校第二任校长。


1953年3月,调任兰州大学校长


▲在兰州大学校园里,为纪念原校长林迪生而命名的迪生大道


一直待到1979年,林校长与兰大共度了26个春秋。



林迪生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但对学生教育非常关注,曾多次捐赠修建泗淋小学 。1997年林老逝世后,三门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把泗淋小学更名为[ 林迪生小学 ],并成立林迪生教育研究会。校园内塑有教育家林迪生像,以作纪念。



在时代浪潮中,昔日古色古香的三合院被现代化建筑所取代,三纵五横的宽阔大街,各类店铺琳琅满目,泗淋村已然蜕变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小城镇。


林氏家族的传承、林迪生的故事,也将被一代又一代的泗淋人铭记与传颂,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