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已婚,女性,50岁,江苏籍,因上腹部疼痛4天,于1958年6月21日急诊入北京某医院。
病史:患者10余年来常有上腹疼痛,泛酸,服苏打后而缓解,疼痛多与饮食有关。近4日上腹部疼痛复作,以两肋缘为甚。入院前一日,疼痛加重,持续不解,大便两日未行,小便如常,既往史从略。
检查:急性病容,痛苦表情,皮肤无黄疸,头部器官阴性,颈软,心肺无征,腹壁普遍板硬,并有压痛,肝脾不易触及,膝反射存在。血压:100/20mmHg,血象正常,临床诊断为胃穿孔,合并腹膜炎。
入院后,先由外科作穿孔修补及胃空肠吻合术。手术进行良好,但术后血压一直很低,尿量极少,甚至无尿,持续数日,渐呈半昏迷状态,肌肉抽动,并测得非蛋白氮150毫克%。西医治疗无效,乃要求中医会诊。
会诊时,见患者神志欠清,时而躁动。手抽肉瞤,尿闭,脉细肢凉,乃用仲景真武汤加减,回阳利尿。药用西洋参、杭芍、白术、云苓、炮附片、生苡仁。1剂之后能自排小便,四肢渐温,肉瞤筋惕亦止,但仍神疲,不愿讲话。二诊时改用红人参、白术、茯苓、车前子、牛膝、泽泻、生苡仁。2剂后神志全清,排尿自如,精神略振,但感口干,改用党参、沙参、麦冬、花粉、苡仁、玉竹。经过三诊之后,诸症好转,血压恢复正常,非蛋白氮降至37.5毫克%,最后痊愈出院。
图:麦冬
本例由于手术后尿闭而产生尿中毒现象,这种肾外性尿毒症预后虽然较好,但对本例来说,西医治疗无效,服中药后病情显著改善,可见中药是起到作用的。
中医认为肾为胃关,职同开阖,肾气从阳则开,从阴则阖。初诊时,患者脉细肢凉,显然阳气式微,不能温养四肢。肾关因阳微而不能开,遂成尿闭。病在少阴,故用真武汤鼓阳利尿,肾关得阳则开,尿毒之患可解。果然1剂之后,四肢既温,小便亦行,但仍疲乏无神,懒于言语,正气尚未恢复。二诊时采用健脾补气利尿之剂,病情逐日好转。本例从利尿着手,为直接治尿毒症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