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气象学家
【气象学家】公众号平台为您解读最新气象科研进展、分享气象实用编程技巧、追踪气象即时资讯。欢迎加入气象AI和Python交流群以及气象博士群!与5W+的专业人士一起交流互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全自动闯祸机和全自动洗地机 ·  2 天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嘿,你想看看我昨晚在餐厅吃的豪华大餐吗?” ... ·  2 天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无情铁手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的微博视频 ... ·  2 天前  
英式没品笑话百科  ·  魔鬼啊这是 -20250219155611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气象学家

风云对话——优秀毕业生风采 | 束宇:束心探天,宇观气象

气象学家  · 公众号  ·  · 2024-04-15 23:43

正文

第一时间获取气象科研资讯

气象学家 公众号 交流群

加入


风云对话

束宇:束心探天,宇观气象


INTRODUCTION


束宇, 2011年 南京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 博士毕业, 正研级高工 ,中国气象局青年英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01  心向南雍,缘定大气

身为盐城人的束宇,深感南京大学在江苏的影响力之大。在 江苏省盐城中学就读高中 时期,他就频繁踏入 南京大学 浦口校区,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培训。那时校区初建, 和南京大学的缘分 却已在他心中萌发。更巧的是,南大大气科学学院的老师负责 盐城地区 的招生,潘益农老师和王元老师带队招生时,曾从多个方面为他答疑解惑、 讲授大气科学的悠久历史和光明未来 。这些经历叠加起来,仿佛命中注定,让束宇与南大大气结下了不解之缘。


02  师友启明灯,研究展蓝图

自2002年踏入南京大学的校门,束宇便开启了他长达九年的本硕博连读之旅。02年9月进入大一,06年毅然 选择考研 ,08年开始读博,直至2011年毕业。这九年里,他遇到了许多专业负责的老师、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探讨学术问题,分享生活点滴,度过了人生中最美的青春时光。


在生活上, 辅导员张录军老师 ,给了他和这一届的大气同学无尽的关怀和帮助,让他在人生成长道路上受益匪浅。在束宇心中,张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业成绩,更注重学生的 身心健康和精神成长 。他常组织同学一起去秋游,去爬山,让同学们在自然的怀抱中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周末的时候,他还会到学生宿舍,把“懒汉”们都喊起床一起打球去,成为了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张老师的用心付出,让2002级大气同学们的青春更加丰富多彩。

张老师带同学们春爬紫金山

科学研究上, 潘益农老师 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宽容的待人之道也对束宇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他来说,潘老师不仅 是科研道路上的导师 ,更是 人生路上的 引路人 。他曾有幸在潘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本科阶段的专业课,深入了解了天气学的奥秘。而在大三暑期时,获得了跟潘老师进行科研工作的机会,负责 中尺度对流系统自动识别方法的研究 。对一个科研根基未牢的大三学生来说,当时的这个任务可谓是复杂艰难。他在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逐步克服了困难,循序渐进,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也为他之后走上科研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毕业晚会上潘益农老师和张录军老师发言

03  九载求学路,风雨兼程行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个人都会面临选择。对于束宇而言, 读博与否 也曾是一个让他纠结不已的问题。当时,他手握一份诱人的工作机会,但内心却对气象学的理论研究充满热情。他深知自己在某个小方向上的探索还远未达到自己的要求,因此,束宇 毅然决定继续深造 参加考研 ,最终以 考研第一名 的成绩进入 大气科学学院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在选择研究方向时,他面临着 多种选择 :气候、环境、中尺度等。当时,大气环境专业因为与 国家治理雾霾等热门话题 紧密相连,成为许多同学的首选。然而,他却坚定地选择了 中尺度天气学 这一研究方向。束宇认为,自己的兴趣在于 天气学理论 ,而复杂多变的灾害性天气正是他所钟爱的领域。因此,他选择了 继续跟随潘益农老师 ,在中尺度天气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博士阶段, 伍荣生院士 也给了他不少指引和帮助。


对于许多本科生而言,踏入科研领域往往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正如束宇所分享,他在大三 小学期 时首次着手进行研究,发现困难重重,因此他也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夯实 理论基本功 。无论选择哪个研究领域,理论基础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本科阶段所学的 天气学 气候学 大气环境 统计学等课程 ,都为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只有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在未来的研究中做到游刃有余。因此,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其次,需要 熟练掌握编程语言 。在气象科研领域,计算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分析规律。这不仅能够 提高研究效率 ,还能够让我们 更加深入地理解所研究的问题


此外,掌握 绘图工具 也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 科学绘图工具 还是 通识绘图工具 ,都能够帮助我们将研究成果以更加直观、美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不仅能够提升论文的质量,还能够让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容易被他人理解和接受。


束宇在制作天气预报


04  责无旁贷,克难攻坚

从大一的懵懂与憧憬,到考研的紧张与拼搏,再到博士阶段的深耕与钻研,束宇的每一步求学路都走得 扎实而稳健 。他在南大这所百年学府中,不仅汲取了丰富的知识,更培养了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毕业之后,为了将所学知识投诸于实践,束宇综合了自己的学术理想和生活实际,选择到 南京气象局 工作,并在2018年成为了 首席气象预报员 。刚开始的两年里,作为 唯一一名首席预报员 ,他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天气变幻多端,责任义务重大,他直言: “如果一次重大天气报错的话,自己会产生极大的自责,面对受影响的广大老百姓,会产生持久的愧疚感。” 因此,他始终坚持认真分析、科学研判、底线思维,事后及时总结复盘,并与领导、同事并肩作战,在大家共同承担责任义务的过程中做好心理建设。束宇学长也建议同学们多 交流、多沟通、多运动 ,锻炼自己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平衡学习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到底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你在天气预报的岗位上一路前行走来?”面对这个在不同场合回答了很多次的问题,束宇坚定地回答:“ 责任心 。”2018年初,束宇因事故右胳膊骨折,当时正值南京持续暴雪天气,但为了早日返回他所挂念的预报员工作岗位、在关键时刻能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他选择了 提前出院 和暴雪天气斗争。正是这样一份 天气预报员的责任心 ,让他在各种情况下得以坚持。在他看来,每一个大气人都应该牢记“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的南大校训,不论求学还是工作都像老一辈南大人那样,尽全力做好本职工作,把我们南大的光荣传统发扬下去。

束宇在接受采访


05  科普新篇,校友赠言

在气象领域深耕多年的束宇表示, 气象科普工作至关重要 ,它不仅是气象服务业务的重要一环,更是 连接专业与公众、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关键桥梁 。谈及气象科普的创新,束宇强调, 产品种类 传播方式 是关键。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 结合新媒体平台 ,制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产品。他提到,可以利用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渠道,发布图文结合、动画演示、互动问答等形式的科普内容,以吸引更多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同时, 线下活动如科普讲座、展览、校园行等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们为公众提供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气象知识的机会。


未来,本实践团队也将携手 涂长望讲师团 ,利用线上线下传播,促进气象科普工作,并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制作出更多优质的气象科普产品,采用更多新颖的宣传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气象知识、关注气象事业。



06  风华大气,共绘未来

适逢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百年华诞 ,束宇深情表达了对大气科学学院的祝福与期望:“衷心希望我们南京大学能培养出更多服务于国家的优秀人才, 祝福南京大学和大气科学学院越办越好 !”


采访 | 刘骐瑞、陈竟一、孙宇豪、周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