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紫苏的幸福课
以TalBen Shahar的幸福课为载体,希望将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感悟与你们一起探讨。共同成长,共同寻找人生的一种信仰和希望! Become Happier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哲学园  ·  进步、世俗化与现代性(乔拓新 译) ·  昨天  
哲学园  ·  情人节大放送!爱她,就送她紫水晶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紫苏的幸福课

登门槛效应真的这么有用吗?

紫苏的幸福课  · 公众号  ·  · 2018-08-21 07:00

正文

20

8

这是紫苏连续第19/100天的笔记和感悟


登门槛效应


与昨天介绍的“门前技巧”相反,今天要说的这个效应相信大家也听说过,叫 脚在门槛内技巧(foot-in-the-door-techtechnique),又叫登门槛效应。


它也是一种分两步实施的顺从技巧, 第一步先向他人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等他人满足该要求过后,再向其提出一个更大的要求。 此时他人满足后一个较大要求的可能性也会增加(尽管答应第一个要求是勉强答应的)。


Jonathan L. Freedman and Scott C. Fraser(1996)针对家庭妇女的进行的实验研究证明了登门槛效应的有效性。


第一个实验是这样的:


首先,将156位妇女分成4组,前三组会接到两次电话,第一个电话是询问一个 小问题比如:您好,请问在您的家里有哪些厨房产品吗?


第二个电话是一个 大请求比如:我们会派一个人到您家里来看整理这些产品,你看可以吧?

第四组是直接问第二个问题。


结果发现:对于第二个请求的同意比例,两组出现显著的差别。


前三组的同意比例是52.8%,第四组也就是直接问第二个问题的小组,同意比例为22.2%。



第二个实验是这样的:


针对112位家庭(其中有7位男性)分成4组,研究人员会依次拜访前三组成员,敲他们的门,请求他们是否能善意的提供一个 小的帮助:在自家窗户上或者车窗上贴上一张小的白纸(白纸上写着注意开车安全或是使加利福利亚更美好)。


2周过后,研究人员将重新回访前三组成员和第四组成员。这一次他们将提出一个 更加大的要求:能否在院子里放一个大型的、比较丑陋的广告牌?(广告牌上还是写着注意开车安全或是使加利福利亚更美好)


研究人员想知道,到底是 信息本身 (是写开车注意安全的更容易同意,还是写让加利福利亚更美好更容易同意)的影响大,还是 这种提问方式 的影响更大?


结果发现:无论是写“注意开车安全”还是写“ 让加利福利亚更美好”,前三组中同意第二个更大的要求的比例没有差别。


说明不是内容产生的影响,而是 这种先提小要求,再提大要求的形式 影响了人们的决策。


因此,当我们知道了这种效应,就更容易识别它,当下一次有打电话来询问你一个很小的问题时,你就可以提醒自己,他是否有另外的意图。


了解自己更多,更贴近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