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箫园
欢迎关注箫园,以箫为缘,在这个小小的音乐天地,聆听纯净、美丽的箫笛音乐,探讨箫笛艺术以及蕴含其中的深厚中国韵味。( 箫园获得中国网信办以及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文传榜”2015十大国学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箫园

“古箫流韵,玉笛飞声”探访箫笛之乡—玉屏活动全程

箫园  · 公众号  ·  · 2017-08-05 22:3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为了丰富箫友们的活动内容,在张志学老师的倡议下,联合箫园于7月底举行一场名为 古箫流韵 玉笛飞声——探访“箫笛之乡”玉屏文化之旅 的交流活动。活动已经圆满结束,通过实地探访,让一行的箫友对箫文化又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和感悟。以下是活动纪实:

组织者张志学语: 经常听到很多箫友反映说自己非常喜欢箫,却没有机会见证箫的制作过程,不知道一根竹子是怎么变成一管箫的,其制作过程要经过多少工序,等等,久而久之,我便产生了组织箫友去箫笛之乡——贵州玉屏进行实地探访的想法,一来是为满足众箫友的愿望,再就是可以了解玉屏悠久的箫笛制作历史,几经策划,终于确定下来,时间定在7月28日~29日两天,随即拟发了详细的活动行程。

很多人非常想参加,叵耐距离较远,加之工作原因,时间不允许,又时值暑假,车票机票非常紧张,只得抱憾不能前往。截止报名结束时间,有来自五个省共计近十名箫友参加。根据活动行程安排,大家于7月27日晚上以前各自到达玉屏,并统一安排食宿,28日早上正式开始活动。下面开始看图说话:


玉屏风雨桥夜景


刚到玉屏,箫友们便迫不及待地在风雨桥上吹奏洞箫,交流技艺


去参观玉屏箫笛博物馆的路上


张志学向玉屏箫笛博物馆捐赠新作图书《梦忆箫声第几桥:中国历代咏箫诗词集萃》


捐赠图书仪式合影


张志学编著的图书《梦忆箫声第几桥:中国历代咏箫诗词集萃》


张志学介绍玉屏箫笛的发展历史


张志学介绍玉屏箫笛的发展历史


箫友在玉屏箫笛博物馆合影


玉屏箫笛收藏研究会会长郑金城介绍藏品背后的故事


欣赏藏品(铜箫)


在玉屏箫笛收藏研究会展馆参观


玉屏箫笛收藏研究会藏品(骨笛)


玉屏古箫精美的文字雕刻


玉屏古箫精美的龙纹雕刻


箫友在箫笛收藏研究会展馆题字留念


和玉屏箫笛收藏研究会会长郑金城先生合影


和玉屏箫笛收藏研究会会长郑金城先生合影


玉屏茶花泉边吹箫


玉屏茶花泉边吹箫



玉屏茶花泉边吹箫赏景


玉屏茶花泉边听箫乘凉


玉屏茶花泉边合影


玉屏箫笛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玉屏箫笛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箫友在玉屏箫笛厂参观


欣赏玉屏箫之美


玉屏箫笛厂厂长,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吴继红先生现场展示雕刻技术


箫友在刘昆山箫笛社参观


刘昆山箫笛社里,箫友们各自寻找宝贝


箫友试音,社长刘泽松先生在一旁欣赏


宝贝太多了,一时竟无从下手


与刘昆山箫笛社长、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刘泽松先生合影


在茂顺箫笛行吹奏试音


紫竹横笛,音质似乎不错


姚茂顺师傅现场展示雕刻


箫友在玉屏竹韵箫笛社参观箫笛制作流程


玉屏竹韵箫笛社长舒厚槐先生讲解如何选择竹材


箫笛制作工序:开孔


箫笛制作工序:烫孔


箫笛制作工具


玉屏箫笛老艺人展示他的作品:烟斗横笛


和玉屏竹韵箫笛社长舒厚槐先生合影


玉屏美食

中国箫笛之乡——玉屏(“玉屏侗族自治县”的简称)地处贵州省东部,与湖南毗邻,是连接中南与西南的必经之地,素有“黔东门户”之称,清澈的舞阳河经城而过,风景优美,秀丽宜人,“流水为玉,青山为屏”,故称“玉屏”。居住有侗族、苗族、彝族、白族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以侗族为主。玉屏古名“平溪”,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置平溪卫,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改为玉屏县。

玉屏箫笛制作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朝,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雨起落,有过最辉煌的时刻,也有过最为惨淡的日子,几乎失传断绝,尽管如此,终于还是走过来了,使得箫笛制作技艺不仅能流传至今,制作技术也日臻成熟,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情,玉屏箫笛亦被美其名曰“平箫玉笛”,特点是形制精美,音色清越动人,文化底蕴深厚,玉屏亦被誉为“中国箫笛之乡”。

1913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国际手工艺品展览会上,玉屏郑氏兄弟制作的玉屏箫以“制作精美,音韵清越”的特点荣获银奖。

1915年,美国为庆祝中美州巴拿马运河的开通,在旧金山举办“巴拿马运河建成纪念万国博览大会”,这场博览会的规模空前巨大,仅会场占地就有635英亩,经费预算为5千万美元,会场设一个节庆堂,十一个展馆,同时设各国政府馆二十一座,美国各联邦馆二十七座,四十多个国家参展,中国也在应邀之列。郑氏兄弟精制的玉屏箫笛因工艺精美,被选送去参展,一举夺得此次博览会的最高荣誉——金奖,从此,玉屏箫笛不仅在国内闻名遐迩,在国际上也蜚声海外。

玉屏箫笛已经成为玉屏的文化代名词,早在1990年,玉屏便被国家文化部授予“箫笛之乡”的称号。2006年,玉屏箫笛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进行保护,次年,国家文化部任命刘泽松、姚茂禄二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屏箫笛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玉屏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2012年,玉屏成立全国首个箫笛文化专题博物馆。

2015年初,中国著名箫笛演奏家、中国音乐学院张维良教授作为文化大使,将玉屏箫笛作为礼品赠与英国首相卡梅伦先生,获卡梅伦高度赞赏,并表示将会把中国的箫笛引进英国,让英国的孩子们都了解并学习中国箫笛文化。

2015年10月,为庆祝玉屏箫笛获得巴拿马国际金奖100周年,在玉屏举办了为期六天的纪念玉屏箫笛金奖百年暨“相约茶花泉”文化活动周,本次活动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共铜仁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玉屏侗族自治县委、玉屏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中国箫笛艺术研究中心、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等单位承办。同时举行第一届中国(玉屏)国际箫笛制作大赛、第二届中国西南地区箫笛独奏展演暨玉屏箫笛大赛、第十三届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箫笛学术研讨会等,内容全面丰富,中国、日本、韩国、英国、美国、新加坡等多国著名箫笛制作家、演奏家、理论研究家等近百人齐聚玉屏,堪称中国箫笛界最辉煌的时刻。“活动吸引了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人民网等近三十家主流媒体及省内外80多位摄影师聚焦玉屏。”使得玉屏再一次创造了箫笛发展历史的辉煌。



点击阅读原文:


箫园改版首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