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出版社
学术的尊严 精神的魅力 欢迎关注北京大学出版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浙江大学  ·  “浙大老师,到我们村子里干啥的?” ·  5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哇!川大的那道光! ·  6 天前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哇!川大的那道光! ·  6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通知|关于2025年放寒假及做好寒假相关工作的通知 ·  1 周前  
武汉大学  ·  武大有啥好东西?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出版社

无家可归的都市异乡人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7-07-16 08:00

正文

来自上世纪30年代克拉考尔对柏林雇员们的观察。本雅明曾盛赞道,他辩证式的闯入揭露了真面,并令现实元气大伤。


1.为了荣光


雇员大众和工人无产者的区别在于,他们在精神上无家可归。


他们暂时不可能找到同志,他们曾经栖居的资产阶级概念和感受之家已然坍塌,因为经济的发展已经抽走了它的根基。


他们当前的生活没有一种教义可供仰望,没有一个目标可供征询。


这种生活只有在严格限定的意义上可以称为生活,即追求“那更高的”荣光。


“为什么大家花这么多时间去消费场所?”“之所以如此,也许是因为家中愁苦,他们想分沾荣光吧。”


此外,作为家的“住所”还有“日常生活”之意,它是雇员杂志的广告勾画的对象,这些广告大多涉及:炭笔、痔疮、脱发、回春术、留声机、书写痉挛、社交恐惧等等。


一个喜欢去放松的女速记打字员说:“女孩们大多来自低微的环境,会被荣光吸引。


对于女孩们普遍回避严肃交谈这件事,她给出了极为怪异的理由,“严肃的交谈,”她说,“只会让人分心,不能专注于希望享受的外部世界。



2.集体分心


事实恐怕并不如女孩回答得那样,“分心”不仅不具有不容分说的严肃性,反而无所不在。


根据经济政策专家奥托·苏尔的调查,尽管雇员在饮食方面的花费少于普通工人,但在所谓“文化需求”上的支出高于后者。


被计入文化需求的除健康、出行、人情往来和捐赠以外,还有烟草制品、外出用餐、文化及社交活动。


或者是有意识地,或者更多是出于无意识,社会关心的是,这种对文化的需求不会引出对真正文化根源的反思。


社会并不阻止在荣光和分心中生活的渴望,只要地点和方式允许,它支持这种渴望。人们还会发现,就算到了最紧要的关口,社会也绝不会自行推进它的生活体系。


相反,它逃避抉择。它在生活的刺激和生活的现实之间选择了前者,并将自己设定为“那更高的”,当大部分从属者将之视若榜样,他们就已经接近了社会希望他们前往之处。


在《博尔西希报》上,一个会计就工人和雇员之间为何存在鸿沟这一问题回答说,“主要原因在于,每个人都想比实际看起来更煞有介事。”


更高的阶层没有招手示意吗?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从远处冷冷招手了。



3.避难场所


在雇员汇集的地方,比如柏林,为无家可归者准备的“避难所”被建造起来,在其中“可以花费公道的价钱感受到大世界的气息”。


这些场所包括针对外省来客的祖国大厦,以及较高层次工薪收入者的首都俱乐部等。


一种可靠的本能赋予这些场所以生命,以解决雇员们对荣光和分心的饥渴。“摆脱工作,投身娱乐”是它们隐而未发的箴言。


当问到为什么这些场所只把大众当做一群人来喂食,一个雇员回以苦涩,“因为大家的生活已经被敲骨吸髓,没有能力另作打算了。”


这个回答不仅考虑了企业主的商业利益,也说出了大众未曾坦承的无能。人们互相取暖,人们共同自我安慰,因为他们不可能逃脱芸芸众生的命运。


而图像、画报、电影和大多数杂志,则着力于将某些内容永远投入没有图像的被遗忘的深渊。


我们的社会存在没有接受那些内容,而那些内容却将这一存在囊括。



4.自律和自由


如果说图像的魔力是自外部向大众发起攻击,那么已然领导周末潮流的运动,才是活动存在的主要形式。


毫无疑问,为了应对现代经济不断增多的要求,系统的身体锻炼建立了生活所必需的平衡。


然而问题在于,这些体育活动是否仅仅关乎确有必要的锻炼。


一位有眼力的工厂主在交谈时抱怨,运动占据了年轻人的全部兴趣。“当我提醒他们工作的时候,他们强调人只能活一次”。对生命的重视回避了认识,也因此情愿对所处的语境不求甚解


水上运动在柏林如此受欢迎并不仅仅因为这里湖泊众多。穆勒一家为了帆船放弃了一切其他娱乐,“船就是我们的全部,夏日旅行也是……”


赤裸的身体表演变成自我解放的象征,涤荡企业污秽的神秘力量被归于水的名下。


夜晚时分的月亮公园有时会举行孟加拉喷泉表演。不断重新组合的红、黄、绿色光束消失于黑暗之中。


喷泉就好比许多雇员的生活,逃出寒酸、遁入分心,任由孟加拉灯光来照亮。

好 书 推 荐

         

         



《雇员们:来自最新德国

西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著



- 版权信息 -

编辑:何以车为

本文观点资料来自

《雇员们:来自最新德国》

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图中二维码可进行识别关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直接可以购买本书!

一本也包邮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