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吸收力”这个概念已经出现了较长一段时间,深入人心的程度和广泛接受度也极高。然而,你对“皮肤吸收力”的认知和判定,真的正确吗?各种声称“提升皮肤吸收力”的产品,又该如何挑选使用?
常去美容柜台的人,对这句话一定耳熟能详,本想着就买个面霜,在“吸收力”的强大攻势下,往往就水啊导入液啊肌底液的买回一套。
“最近皮肤吸收力不好,涂什么都感觉吸不进去”
爱刷微博微信混美容论坛的,也肯定不会对这一说法陌生,各类提升“吸收力”的仪器和做法,譬如导入仪、敷水膜等,借此大红。
“敷了水膜后,皮肤好像涂再多东西都能吸收了!涂上去‘蹭’地一下就没了!手感变得好嫩好润!”
如此叙述,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何谓“吸收力”?
一件产品必须“完全被皮肤吸收”,才能发挥作用么? 并非如此。正如我们穿衣需要“外套”也要“内衣”,一件功能完整的保养品,一定会分为“能渗入皮肤内部”以及“停留在皮肤表面”的两部分。其中,停留在皮肤表面的,往往是某类保湿剂、抗氧化剂和防晒剂等物质,它们必须留在皮肤最外层,才能发挥诸如锁水、防止皮肤内部水分流失、保持皮肤表面柔软有光泽以及抵御紫外线等外界物质刺激的作用,不能也不该“被皮肤吸收”。
有效成分在渗入皮肤时,确实存在不同的人、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使用方式,渗入率不同的情况,这是目前化妆品研发人员关注的重点之一,即所谓“渗透体系”或“传输系统”的研究。活性物质顺利通过表皮被送到内部后,又面临“可以被充分吸收利用”和“无法被充分吸收利用”的局面,往往与皮肤细胞的状态有关,这也属于目前美容品的研发新趋势之一。因此,我们平时所说的“吸收力”,实则属于一个对于各种复杂情况的笼统称法。
在化妆品制作技术落后的时代,绝大部分物质,从各类油分、到动植物提取物,多数无法进入皮肤内部,而可以渗透进入皮肤乃至血液的物质,则又部分含毒,如铅、砷、汞等,都一度被运用在化妆品中。目前国际通行的美容化妆品准则,是化妆品中任何物质都不能直接进入真皮或血液,在这一点上,“化妆品”和“药物”有着显著区别,部分外涂的药物是可以“透皮吸收”后进入血液发挥效用的。所以,现代的化妆品,“吸收度”是有限的,被严格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
“手感”、“肤感”能判定“吸收力”吗?
常有人抱怨,某款产品用完后感觉黏黏的,皮肤上有一层浮油,不好吸收。在各种化妆品测评中,把霜乳类产品涂抹在一个塑料平面,然后向上吹轻质泡沫小球,通过粘附的泡沫球数量,来判定该款产品的“吸收力”好不好也很常见。有人嫌弃某件产品“搓泥”或者“假滑”,认定其无法被皮肤吸收。
然而,光凭使用时的手感和皮肤的触感,或是根据黏腻/清爽度,根本无法评断出一款产品的“吸收度”如何,充其量只能说明产品中“停留在皮肤表面”的物质的挥发度,或者与自己皮肤的贴合力。好比丝袜和围巾,会给人完全不同的触感,留在皮肤表面的东西,也会因功效、设计和配方理念乃至使用习惯的差异,肤感迥异。
某些产品希望带来凉爽轻盈的使用感,就会在配方中加入些容易挥发的物质,挥发时降低皮肤的温度和“涂着涂着就没有”的感觉,并不意味着“吸收了”,而是“消散在空气中”了。涂抹时感觉黏腻的东西,更多意味着配方中含有某些黏腻的物质或者和你皮肤的“贴合度”不佳。最近开始流行的“dry oil”质地,即通过特定的油类组合以及配方技术,使油涂抹在皮肤表面后立即形成干爽的触感,毫不黏腻。
再如目前紧实提升类产品常会让人产生“涂后就有轻微的收紧感”,也归功于停留在皮肤表面的物质。如法国海之韵青春焕肤面膜蕴含丰富的叉珊藻、海篷子浓缩精华、海洋类A醇等等,促进肌肤吸收力的同时能够瞬间平复细纹,淡化皱纹,恢复柔软,光滑润泽。这是一种新型的配方,通过油、蜡和高分子聚合物的配比,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看不见的透气薄膜,与传统的保湿锁水膜相比,它们更为致密,在干后有一定的收缩感,造成了“皮肤被收紧”的感觉。
“搓泥”和“吸收”的关系并不大,只是说明产品停留在皮肤表面的那层物质在机械摩擦如揉、搓后,会被揉下来,或者和其他产品在皮肤上留下的物质有“冲突”,这些反应多为物理反应,不影响有效成分的渗透。
当然,如果一款产品使用感又黏腻、又搓泥、又厚重不适,也没有必要去选,毕竟使用感太差的东西不易坚持用,单次“吸收力”再好,没有持续的作用力,发挥不了应有效果。
到底怎么提升吸收力?
如果数十年前就关注护肤领域,对“湿海绵理论”以及“去角质理论”应该很熟悉。所谓“湿海绵”,说的是两块同样的海绵,一块打湿,一块干燥,在上面滴墨水后,墨水在湿海绵中的渗透程度,远高于干海绵。而“去角质理论”则认为皮肤表面致密的角质层会妨碍有效物质的渗透,通过磨砂、低浓度果酸等手段去除一部分角质,就能让更多物质进入皮肤内部。据此理论,形成了一种新的护肤方式,即在清洁皮肤后使用爽肤水而非直接涂抹面霜,也有诸多品类的护肤品应运而生,包括磨砂焕肤面膜、有“角质调理功能”的爽肤水、渗透液、导入液等。
至今为止,这两个理论仍被沿用,并有了不同的变体,如最著名的“敷水膜”做法:将化妆棉撕开浸泡大量化妆水敷面,一方面充分浸润角质,让皮肤的即刻含水量大增,形成“湿海绵”效应,一方面通过浸泡,使角质层的细胞间距变得相对疏松,更易让一些物质通过。
现在的美容品原料的品种数量都比从前繁多复杂,促成了研发者们对于“吸收力”技术方面的专研。几乎每个美容大集团,都有自家独门“传送”秘技,帮助有效成分更好进入皮肤。如Guerlain的“生物渗透科技”,声称可“打通”皮肤的吸收通道,尽管这属于一种形象化的说法,但最终效果确实就是大幅提升了不易吸收的活性物质的渗透率;日本Pola集团对于“渗透”的研究在业界处于领先地位,他们甚至推出了一款专门提升皮肤吸收力的面膜,用于保养的最后一步,据研究数据,可让保养成分包括之前使用的护理品中的活性物质,再提升30%的吸收度;而欧莱雅集团这几年大红的专利配方“LR2141” 也是针对吸收力的,有助于多肽这种有效但难吸收的大分子物质更好渗透。
你需要提升“吸收力”么?
一般情况下,普通人如果没有专业仪器和系统化检测,既测算不出某款产品的“渗透力”如何,也无法获知自己皮肤的“吸收力”好不好。而健康皮肤之间的“吸收力”,并不相差太多。使用助渗产品有一定帮助,不过实际效果未必特别明显,更多是在肤感方面提供更好的体验。按摩能让保养品附着得更均匀,同时带动微循环,一定程度上增加健康皮肤的吸收力。近来,除了各种“独家按摩手法”,不少品牌如Chanel、SK-II、Lancome、Dior等,都推出了自行设计的按摩板。
某些情况下,皮肤的“吸收力低下”就没法仅靠按摩或用助渗类产品解决,这种情况多与细胞老化、活性不足有关。就像吃东西,各类营养成分必须通过消化和吸收,才能为身体提供能量,许多有效成分进入皮肤后,需要细胞进行特别的转换,将之变为可以利用的物质。随着年龄增长,细胞“能量工厂”的生产力逐渐衰退,无法及时将活性成分加以有效的转换,这时确实就有“涂抹再多东西也没用”的困扰。
我们推荐
兰蔻全新升级「小黑瓶」精华肌底液
Dior花蜜活颜丝悦修护精华露
Pola碧艾活性精华液
法国海之韵青春焕肤面膜
Clinique紧实提升按摩面膜+动感声波按摩仪
IPSA黑晶睿迷提拉紧致按摩滚轮
撰文:EMI
编辑:Lee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