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收到老同学的语音,带着哭腔:“五年攒了两麻袋教案,输在0.1分!”
这哪是输0.1分?分明戳了老师的死穴。
这年头,教师就像陀螺,白天上课改作业,晚上熬夜写论文。周末还要参加教学比赛,
可每年职称名额就那几个,卷得人喘不过气。
说实在的,工资条最能说明问题。
中级和高级职称的老师,每个月可能少拿好几百甚至上千块,更别说退休金差距了。但真要是不争这个职称,日子反而能过得松快些。我认识几位老教师,早早就"躺平"不参评,现在天天琢磨怎么把课讲得有意思,学生抢着坐前排。不用整天忙着填表格、凑材料,下班还能接孩子逛菜场,周末带家人露营烧烤。
其实职称就像学校发的"小红花",有了固然脸上有光,没有也不耽误咱教书。
我师傅当了二十年一级教师,可他带的班年年考第一,家长排着队想让孩子进他班。用他的话说:
"把教案写扎实了,把学生教明白了,比抽屉里那本职称证书管用。"
现在每次交评审材料,我都当是给自己做年终总结。能评上就当捡个红包,评不上也不亏。这些年攒的教学案例、学生写的感谢信,哪个不是实实在在的收获?说到底,老师这份工作的价值,本来就是在课堂上实现的。
就像老话常说的: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老师,真正被记住的老师,从来都不看职称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