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洞察
更真实的视角,更有深度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深夜,无眠! ·  8 小时前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  中国证监会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证券违法犯 ... ·  3 天前  
大数据文摘  ·  风投式思维:哪吒2和DeepSeek背后的共 ... ·  5 天前  
银行螺丝钉  ·  [2月21日]指数估值数据(港股科技大涨;成 ... ·  3 天前  
CDA数据分析师  ·  【干货】2小时用AI完成的SQL教程也太赞了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洞察

公务员、医生、老师等越来越不敢负责!

新洞察  · 公众号  ·  · 2023-12-21 23:10

正文

日,某三甲医院超收医疗费事件被曝光,令公众愕然。 与此同时,也有医生坦言,医疗工作者抗疫三年不辞辛苦,却因某些“害群之马”腐败,而被伤害整体形象, 导致医患信任缺失。


本文作者、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德文指出,近年来,除医患关系外, 信任问题格外突出: 干群之间、上下级之间、师生之间、医患之间, 看上去很和气,但人人心里都装着小心谨慎,尽量不要让对方抓住把柄,尽量不出意外。社会冲突的反面往往不是和谐,而是冷漠,以及不信任。人人都防着对方,大家就会有很多做无用功,社会也就失去了活力。


吕德文认为,眼下各领域的形式主义,本质上是为了规避责任。 “确保安全”变成一个硬要求,社会似乎经不起任何意外,任何一个小概率事件,人们都如临大敌。

为防止被追责,基层普遍采取“一刀切”,一禁了之、一拆了之、一管了之、一包了之,几乎到了“不管不顾”的程度。 长此以往,社会愈发冷漠,群众虽然沉默却心里装着意见,矛盾却难以化解。 对此现象及问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


作者:吕德文/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本文选自“新乡土”,原标题为《公务员不敢对群众负责,老师不敢对学生负责,医生不敢对病人负责,这是社会的悲哀》。


01


一个社会,如果大家相互不信任,尤其是对政府和那些通常意义上的精英——在现代社会,往往也是专业人士,如医生、教师、公务员——失去了信任,肯定是没有效率的。


因为,所有人做事,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护自己,不被人误解,事情做得好不好,倒是其次的。


公务员履职,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责,做到形式上无瑕疵,在“万一”出事的情况下经得起倒查。


因此,要处处留痕,时时注意。面对群众的事务,再好的事情,如果有风险,最好不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最好不做。因为,多做多犯错,不做不犯错。


老师教书,首先考虑的是保证自己的安全,而不是教学效果。


比如,明明有个调皮捣蛋的学生需要惩戒,但这个尺度不要把握,万一被学生和家长举报,总说不清,干脆不管算了。


明明是出于“好心”严格要求学生,布置作业多了一点,改作业也认真了些,万一被个别差生举报增加学生负担,那也不行。


医生也是,给病人看病往往也是慎重又慎重。

哪怕是很简单的病,稍微有点风险,基层医院的医生也要请病人去大医院看看。卫生室不让挂瓶(因为有风险),乡镇卫生院,稍微有点情况,就让病人赶紧到县医院。


很多医生拿着检查单,和病人商量治疗方案,从来不给个定准,似乎病人可以自己给自己决策,就怕有个“万一”有个无尽麻烦。


公务员不敢对群众负责,老师不敢对学生负责,医生不敢对病人负责,这是我们社会的悲哀。


02


都说社会很卷,形式主义严重。平心而论,那些做实事的人,又有多少人愿意搞形式主义?


一部分形式主义是邀功型的。


比如,有些基层领导想要政绩,要出风头,耗费各种人力物力去包装各种事情。一分成绩,可以吹成十分成绩。这些领导是自己愿意这么干的,有好处嘛。


但更多的形式主义其实是避责型的。


暑假了,很多老师天天忙着防孩子溺水,每天要家长打卡,这是他们愿意的么?老师搞教学,课程设计精确到每一节课、每几分钟,讲什么内容,举什么例子,都要明确,否则就是不规范。给学生做课外活动砌长城,灰砖都不让用,非要用红的,都不知道是哪来的道理。


某地有一个信访的暑假高潮,原因是群众的农活基本上干完了,有时间去上访了,干部忙得不行,这是他们愿意的么?


医生看个病,各种档案和资料,繁琐不已,记录得非常到位,否则就吃不了兜着走。做档案的时间比看病的时间还多,这是他们愿意的?


03


我们这个社会,似乎经不起任何意外了。任何一个小概率事件,都如临大敌。


某地出了一个安全事故,遥远的他处也得全面排查。“一人生病,全家吃药”。


某地为了防“意外”,发展出了极其精细而臃肿的体系。在村里,有专职的防火员、安全员、网格员等等,五花八门;在乡镇,政府组建了几十上百号人的应急消防队伍。


为了防止意外,被上级追责,基层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习惯了。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干脆禁止各种电动车,全然不顾这些车是农民上街和到地里干活的交通工具。


为了保持整洁,干脆要农民圈养各种家禽,全然不顾跑步鸡也是农民所需。


为了环保,秸秆禁烧,全然不了解大多数地方,秸秆不烧就没去路的事实。


同样为了环保,很多地方把猪舍一拆了之,全然不管农民生计。


为了非粮化,把池塘填了,果树和茶树拔了,全然不顾这也是农民的血汗。


为了防止村干部腐败,很多地方都规定村里零招待,连一包茶叶、一瓶矿泉水的开支都没地方出,逼着各村制度性违规,想着办法解决必要的招待费用。


确保安全,确保一点意外都不发生,本来是一个愿景,却成了一个工作要求。 只要有事故,有意外,必定要有人负责。


连群众都有一个心理,路上摔一跤,还得找政府麻烦,说是路没修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