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美国债王
Jeffrey Gundlach
的演讲,他认为美国经济分析已经脱离传统范式,很多传统的衰退指标都失效了,原话是“这次真的不一样”。
其中很重要的一张图是美国财政和失业率的关系。
债王指出,过去几年美国在失业率很低的背景下继续搞财政刺激,这是历史上很罕见的。
债王指出,美国经济的范式转变大概率是因为财政MMT刺激,这大概是宏观分析师的共识——
过去几年,财政MMT = 高利率、高通胀、强美元,几乎成为市场“肌肉记忆”了。
但是事情真的如此简单吗?最近发生在英镑上的事,让笔者又有了些新的思考。
最近英国国债利率大幅飙升,10Y英债利率一度达到4.9%,但与此同时英镑汇率却是大跌的(GBPUSD跌至1.21)。而且,从历史上看,英镑曾出现过好几次利率上升+汇率大跌的组合,
“高利率、强汇率”的美元思维定势,到英镑这里变成了“高利率、弱英镑”。
是英国财政“不够努力”吗?非也,上面那张债王的“失业率-财政赤字率”图,我可以画一张几乎一样的“英国版本”。从图上看,英国也是在低失业的背景下搞财政刺激(赤字率5%以上),但财政MMT的效果显然没有美国强。
在美国市场语境下,我们讲的是:财政MMT刺激→经济强韧性→高利率、高通胀、强美元;
但在英国市场语境下,我们讲的是:财政MMT刺激→债务不可持续、财政困境→高利率、高通胀、弱英镑。
发现没?美元和英镑的区别在于——
财政对汇率的影响不是单向的。
财政对汇率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刺激需求;而财政对汇率的负面作用表现在高通胀、高利率对私营部门的挤出。
比如说英国,财政刺激对私营部门的挤出就非常明显。
数据显示,2022年后英国企业部门债务几乎零增长,债务余额维持在1.7-1.8万亿英镑的水平。并且2024年后英国上市公司(FTSE100)资本回报率显著下降,目前ROIC下降至不到4%的水平。
在此背景下,英国政党也在讨论削减赤字的问题。
如工党政府的财政部长Rachel
Reeves提出了到2029-2030年实现零财政赤字的预算目标。当然,熟悉的剧情出现了——
财政刺激的时候很欢乐,但财政紧缩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
现在的情况是,英国财政只要出现一些不对劲的苗头,英镑就很容易暴跌。
话题回到美元,为什么美国汇率没有出现类似英镑的情形,难道真是“美国例外”?笔者窃以为,英国处于MMT财政的2.0版本,美国处于MMT财政的1.0版本。
美元汇率滞后英镑1个大版本,财政刺激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只是矛盾凸显的还不够剧烈。
比如,我们在前期分享《
USD:鹰派美联储是否过了头?
》中提到,目前标普中盘400、小盘600上市公司ROIC分别下降至5.2%和2.4%,已经低于疫情前水平。而且,2024年ADP口径下美国新增就业超50%都是大企业的招聘,中小企业招聘数量远远低于历史均值……
整体上,由于高通胀、高利率,美国中小企业的盈利已经在被严重挤出。
与英国不同的是,美国有一批超大型、世界级科技巨头,而这帮企业的盈利还很强。这是美国后MMT财政刺激时代,经济还没崩的重要原因。
所以,美国真的脱离传统经济规律,超然于物外吗?笔者对此持怀疑观点。随着贫富分化的日益严峻,经济系统肯定是变得越来越脆弱的。
而市场开始定价财政MMT的负面效应的时候,就是美元由胜转衰的拐点。
总结今天的分享:
1、财政对汇率的影响不是单向的,我们在美元和英镑上看到了两个不同的版本;
2、英国案例显示,财政刺激对私营部门存在挤出效应。并且财政刺激的时候很欢乐,但财政紧缩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这是近期英镑暴跌的重要原因;
3、美元汇率滞后英镑1个大版本,财政刺激的负面效应已经开始显现,只是矛盾凸显的还不够剧烈。从长期看,当市场开始定价MMT负面效应的时候,就是美元由胜转衰的拐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