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在经济低迷期能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企业,其实是少数。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在国内外环境发生巨变的时候,谋求企业的存活和微增长是客观的选择。
日本的泡沫经济大约在1991年左右破灭。1991年前后,世界局势和日本国内情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国际方面,冷战结束,信息革命崛起,日美存在贸易和金融摩擦,日本周边国家开始强力崛起。日本国内方面,少子高龄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企业的人工成本和环境成本明显上升,房地产价额连续下降近十年左右。
笔者最近出版《逆势增长力》一书,介绍了众多的在经济低迷的平成时代还保持稳定增长的企业。当然,书中介绍的企业的增长都是客观的事实。但是笔者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在经济低迷期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增长的其实是少数。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在国内外环境发生巨变的时候,谋求企业的存活和微增长是客观的选择。这是因为2000年之后,日本几乎所有行业的国内需求总量都没有再上升(最近10年伴随着外国观光客人的流入,有一些消费品国内市场规模有所上升)。
最近几年,中国很多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邻国日本具有全世界最多的长寿企业(创业超过100年)。日本企业在过去30年中,为了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也有很多企业在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中成功存活和发展,其中有很多是属于传统行业的企业。本文就介绍了不同行业的多家企业,期望能够中国的企业提供一点借鉴。
相模屋食料成立于1951年,主要的产品就是豆腐。
日本有豆腐行业的行业协会,也就是一般社团法人全国豆腐联合会。根据该协会网站的介绍,1960年日本全国有51596家豆腐和相关产品的生产企业。其中大部分是个人经营的小店铺,也就是夫妻小店。60年代以后,日本豆腐行业的企业数量是一直下降的。泡沫经济破灭的1991年,日本全国的豆腐相关企业的数量为20985家。而现在,这个数量只有不到8000家。
从每年的豆腐生产量来讲,过去40年没有太多的变化,最近几年有明显的下降。平成元年(1989年)豆腐原材料大豆的使用量为49.0吨。此后20多年这个数字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平成20年(2008)这个数字下降为47.5吨。平成27年(2016年)这个数字下降到45.5吨。
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日本的豆腐行业在过去几十年,行业产值一直没有上升。过去10年还明显下降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在人类社会存在了上千年的行业中,竟然也有连续保持40年增长的企业存在。这家企业就是相模屋食料。平成元年相模屋的销售额只有20亿日元左右,2023年该企业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了410亿日元。过去30年,销售额年年是增长的。
那么,很多读者就会问,这个传统行业中的企业是如何做到的。笔者认为,答案有4个。
1,大工厂生产模式的导入。过去为什么日本存在5万家左右的豆腐企业?其主要原因是豆腐很难长时间保存和长距离运输。相模屋食料是日本豆腐行业第一个导入大工厂生产模式的企业。过去日本的家庭作坊式生产都是生产出来的热豆腐放到凉水中,之后用人手把豆腐装到包装盒中。这样的模式生产的豆腐,不仅仅是效率比较低的问题。工业化的大生产,由于减少了人的接触,减少了豆腐上面的杂菌。让豆腐的保质期延长。豆腐保质期的延长也就意味着同样一家工厂,其销售范围的扩大。2005年,相模屋打造了第三个豆腐工厂,该工厂是全日本规模最大的豆腐生产工厂。
2,产品的创新。豆腐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产品。几百年来基本没有产品的创新和变化。相模屋食料大部分产品也是标准的豆腐产品。但是此外,相模屋也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尝试。比如,目前相模屋有一个系列【beyond豆腐】。就是以豆腐为原材料的各种新口味的产品。比较典型的产品就是海丹味道的豆腐,马斯卡彭奶酪(Mascarpone)味道的豆腐,鱼白味道(鱼的精囊)的豆腐等。而且,该公司还推出过和动漫《高达》中的IP结合的豆腐产品。
3,不断的收购。从2012年开始,相模屋陆陆续续在日本国内各个地方收购了10家左右陷入经营困难的豆腐生产企业。通过整合,恢复生产,更加有力地加入到外地的豆腐市场当中。
4,对地方特色味道和产品的重视。对比中国,日本是一个小国家。但是日本作为一个南北狭长,具有1.2亿人口的国家,每个地方的饮食习惯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相模屋在收购日本全国的豆腐相关企业时候,也充分尊重了这一点。每个地方提供当地传统,有地方特色的豆腐和相关产品。这样就能最大程度满足各种不同人群的需求。
上面介绍了豆腐企业的案例,这里介绍一个豆芽企业的案例。在豆芽这样一个极其平凡的行业中,也有在过去几十年逆势增长的企业。这家企业就是株式会社SaladCosmo。该公司创业于1945年,夏天生产汽水,冬天生产豆芽。是一个家庭小作坊类型的企业。1978年,现在的社长中田智洋从父亲手中接班。1980年,改组为了股份制公司,走上现代化之路。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豆芽占到了日本全国市场的10%以上。2023年财年的销售额为225亿日元。
笔者认为,该公司成功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对消费者负责的创新。在二战后的几十年,日本的豆芽生产企业都要对豆芽进行漂白。这样的豆芽品相好,而且相对不容易坏。当时中田家的家庭作坊为什么只能在冬天生产豆芽,就是因为当时日本还没有普及冰箱,夏天生产豆芽很快就坏掉了。1973年,中田智洋回到家中继承家业,开始研发不用漂白剂的豆芽。当时,由于品相比较差,销路并不好,而且受到了业内其他其他企业的无声的压力。但是中田智洋坚持了自己的路线,两年之后,日本大部分的豆芽企业也都开始抛弃漂白剂。1981年,该公司开发了绿豆豆芽。
2,业务的多元化发展。90年代以前,该公司的产品就是豆芽。但是90年代以后,逐步以发芽蔬菜为主,逐步多元化发展。目前该公司的产品有100多种,但是其基本类型就是发芽类产品。
该公司进行多元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的契机是1996年在日本发生的O-157食物中毒事件。当时日本政府发表的结论为:罗卜种子做的发芽菜为最为可疑。当时,SaladCosmo公司也生产一部分萝卜种子发芽菜,业务受到很大打击。这个事件之后,该公司坚定不移地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但是这个多元化,是围绕这植物种子的工厂化发芽栽培来开展的。
3,六次农业的展开。平成18年(也就是2006年),在总公司所在的岐阜县开设了【菊苣村】(菊苣是源自欧洲的一种蔬菜,英文名称为chicory)。这是一个以发芽蔬菜为特色的农业观光游玩设施。
纺织行业所有国家迈向产业现代化的时候,第一个起飞的产业。明治维新之后的100年,纺织业一直是日本的重要产业之一。事实上,一直到1950年代,日本的纺织业都是从业人数最多的一个产业。明治维新之后的50年,日本诞生了很多生丝,棉纺织,染色,成衣加工相关的企业。60年代的日美纺织品摩擦之后,日本的传统纺织行业走的一直是下坡路。1991年之后,更是江河日下。目前,日本人消费的纺织品90%以上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但是,现在日本的纺织行业中,依然有有很多成立超过百年的企业在顽强地存活。在这里举出几个企业案例。
郡是公司创业于1896年(明治29年),也是百年长寿企业。创业当初,是生产生丝的企业。就是这样一家从生丝起家的企业,直到今天也是在日本很有名的企业。
到日本旅游的人都可能看到过该公司的名字。因为该公司生产的各种女性丝袜一直是丝袜柜台的主要品牌之一。但是,郡是公司能够存活并发展到现在,并不是仅仅做好了丝袜。事实上,目前丝袜和内衣业务只是郡是公司业务的一半。
另外一半业务很多人都想不到,是塑料产品和医药类产品。郡是公司是从1962年进入到塑料行业。1985年进入到医药行业的。当初进入到塑料行业的一个契机是生产包装纺织品的透明塑料。之后技术不断发展,在竞争激烈的日本市场也占到了一定市场份额。比如,在日本超市销售的豆芽的塑料包装,郡是公司占到了一半的份额。豆芽的塑料包装袋,看似简单,其实也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因为豆芽含水量非常高,水分蒸发会在塑料袋形成一层薄薄的水雾,看清楚里面的商品。而郡是公司生产的塑料薄膜,就在技术克服了这个问题。
郡是公司也提供多种医疗耗材,包括了可吸收性缝合线,可吸收性骨接合材料等。
郡是公司的祖业是生丝,该业务在1985年已经完全退出了。事实上,日本的生丝产业从1920年开始一直是走下坡路的。但郡是公司却存活了下来。能够存活下来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与时俱进的不断的研发。
80年代以后,外国的廉价的纺织品不断的涌入日本。日本本土的服装加工行业的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的下降。日本的服装加工行业能够存活的公司并不多。能够存活下来而且有所发展的企业就更少,Tombow就是这样一家公司。
日本的小学到高中,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服。日本的校服生产量的80%以上都聚集在冈山县。位于冈山县的Tombow公司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Tombow公司创业于1876年(明治9年),1930年(昭和19年)开始生产学生制服。目前是日本学生制服行业业绩表现最好的一家公司。
日本的成衣制作大部分已经转移到了海外。只有两类大宗纺织产品没有转移到海外,一种就是小学到高中的学生制服。一种就是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穿的各种工作服。在日本,每个学校的都是不一样的,也是学校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日本学生选择学校是根据自己是否喜欢校服来判断的。
Tombow公司之所以能在日本行业激烈的竞争中能够存活和发展。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建议和提案能力。日本的各种学校的制服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的款式和面料都会有所变化。那么企业根据学校所在的地区的地理特性和学校自身的特色,提出新的设计方案就很重要。如果能够提供学生和老师都满意的校服设计方案,之后的制服制作当然会落到提出新方案的公司当中。
Tombow公司第二个成功原因在于对细分化需求的回应。其实这样是为什么日本的学校制服没有转移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原因。即使是同一年入学的学生,其身高和体重也是完全不同的。而且还有一些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这些具体的需求都需要认真的对待。认真地对应每一个学生的具体需求,这是能够获得学生和学校青睐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