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燕大元照
北大社第五图书事业部 · 燕大元照法律图书官方账号,在打造精品法律图书的路上,我们的梦想是星辰大海 ~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内蒙古教育发布  ·  解码《纲要》⑩ | ... ·  1小时前  
镇江发布  ·  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  4 小时前  
镇江发布  ·  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  4 小时前  
幸福东台  ·  考试通知 ·  5 小时前  
海西晨报  ·  招募!厦门6岁到17岁孩子…… ·  昨天  
海西晨报  ·  招募!厦门6岁到17岁孩子……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燕大元照

真正的奇迹不是宪法的诞生,而是它的生命 | 宪法日特别推荐

燕大元照  · 公众号  ·  · 2019-12-04 15:34

正文


# 特别彩蛋 #


将本推文转发至朋友圈,集齐 5 个赞后请将截图、收件信息一并发送至“燕大元照”微信公众号后台,12 月 6日 12:00 将随机抽取 3 位读者,各获赠一本 批评官员的尺度





-  宪制的本土形塑  -






制度形成的逻辑,并不如同后来学者构建的那样是共时性的,而更多的是历时性的。制度的发生、形成和确立都在时间流逝中完成,在无数人的历史活动中形成···


—苏力




1 st 大国宪制:历史中国的制度构成

苏力/著


推荐语: 中国古代宪制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持久存在的制度经验,有其自己的逻辑和合理之处。但近年来社科领域特别是法学领域,对于中国自己的制度研究较少。作者从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宏观视角出发,对历史中国的宪制经验进行了总体把握和深度总结,揭示了历史中国千年传承、具有强大活力的原因,并力图阐释中国在制度文明上独有的贡献。本研究从历史中国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核心政治问题出发,逐一阐释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构成制度,以及军事制度、官僚体系、经济制度等,从而重构了历史中国的制度图景。



2 nd 是非曲直:个案中的法理

苏力/著


推荐语: 该书以“药家鑫案”“许霆案”“黄碟案”等曾引发社会广泛争议的案例为研究“标本”,以法学家的理性、敏锐和洞察力,从那些被人们、甚至法律人有意遗忘、主动省略或懒得验证的但却至关重要的情节和事实入手,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思考和结论,极具启发意义。作者认为,中国法理研究应当坚持的进路是:摆事实、讲道理、断是非。三者的顺序也不能乱。只有针对普通人确实能经验感知的事实,才能展开可分享的说理,虽然由于对相关因素的评价不同,甚至因为自我利益的驱动,各自得出的判断并不一致。这正是本书的追求。



3 rd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苏力/著


推荐语: 面对概念法学和政治哲学充斥法理学研究的时代,苏力另辟蹊径,强调学者要“理解中国”,重视“本土资源”,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合理之处,并暗示域外的“法治”要在中国落地生根,必须考虑“中国土壤”,而探求这种东西是法治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其中,苏力的“秋菊”与“山杠爷”已成为法学家标示法治本土资源与法律移植难题的经典符号,而自序之“什么是你的贡献”则振聋发聩,成为逼迫整个法学界包括作者自身反思前进的严苛追问。



4 th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苏力/著


推荐语: 本书集中关注和讨论了中国司法制度的所有问题,在不同程度上或以改变了的方式仍然存在;有的有所改善,有的则更尖锐了;并且不限于基层法院,甚至不限于中国的中西部或农村地区;当年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以中国问题和经验为基础的分析和理论追求,至今或许仍然前沿,特别是面对概念法学和教义法学的泛滥;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本书中展现的对中国问题和中国学术的关注甚至变得更为急迫了。



5 th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苏力/著


推荐语: 大致分成三编。第一编主要是关注一些社会和法律的热点问题,诸如言论自由和隐私权、婚姻法修改、刑事诉讼法修改、送法下乡、科技与法律以及司法审查和制度形成的问题。当然都只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试图从一个角度切人进行学理的然而可能对社会实践有影响的讨论。第二编的文字是对于法学自身的反思。最后一编的五篇是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6 th 旧邦新造 · 第二版

章永乐/著


推荐语: 本书是以中国1911-1917年间的大转型为研究对象的一本法律史著作,探讨了中国在多民族王朝国家瓦解、帝国主义列强环峙、政治精英高度分化的恶劣环境中艰难的建设历程,并试图重构20世纪中国政治法律史的叙事。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深度的讨论。作者根据近几年的研究对全书进行了全新修订,并增补了"国体、精英吸纳和荣典制度"等内容,深度剖析了1911-1917年大转型的法理基础。



7 th 政法笔记

冯象/著


推荐语: 本书是冯象教授在「读书」开的专栏文字,以英美中古文学博士的笔意,言说国内法治领域的大小故事,从孔夫子名誉权、鲁迅肖像权、婚前财产公证、取名用生僻字、性贿赂、人体写真到版权、美国大选···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方方面面,就文章而言,都称得上汉语法学随笔写作的巅峰之作。这些随笔也彻底改变了我 们传统的"普法观念",通过学者言说本身去影响一种现实的语境,以期普法之目地。



8 th 法律稻草人

张建伟/著


推荐语: 本书是张建伟教授近年来关于法律学术、法学教育以及司法实践的一些列短文精品,文章或借题阐发或针砭时弊,但都恪守学术界限,阐释法律精神,言短意长,点到为止,隽永中包含深趣,是比较难得的法律人文读物,尤其适合关注法律的人文阅读爱好者。



9 th 法治的细节

周大伟/著


推荐语: 娓娓道来的故事,铿锵有力的驳斥,看似平淡的讲述,深刻分析的法理。时而淡定,时而义愤,时而慷慨,时而平静,我们会随着作者的思路浮想联翩,随着作者的情绪喜怒哀乐。这就是「法治的细节」,讲述世间法治的人情世故,日积月累的思考方式,从貌似琐碎的细节出发,寻求制度建设的原理与途径。



10 th 法治的底色

胡健/著


推荐语: 本书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胡健博士的法律评论随笔集。既包含了作者对立法本职工作的思考,也涵盖了社会治理、司法改革等多领域的话题。本书共分八辑,分别是民主根基、宪意阑珊、良善之法、治理之道、竞争法则、司法正义、公民问政、香江札记,包括“理性看待'两高'反对票”“大会堂北门亲历记等文章。




-  宪制的西方经验  -






宪法提供了一种框架,赋予民主决策而得的解决办法提供一种确定性。这些解决办法保护每一个个体的基本自由,保障个人接受政府平等的尊重,同时也确保了政府的民主形式。


—斯蒂芬·G.布雷耶




1 st 斗争与妥协:法英美三国宪法纵横谈

埃米尔·布特米/著    李光祥/译


推荐语: 本书对英美法三国的宪法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对三个国家宪法的渊源、精神、特征、核心价值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精辟的论述,阅读之后读者可以对英国、法国、美国三个国家的宪法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感性认识。在行文方面,本书深入浅出,因繁就简,以散文一般的笔触和流畅的语言,从历史的、哲学的以及人性的角度对三国宪法进行了探讨,被本书的英译本译者戴雪评价为"比较宪法领域的一部优秀而富有原创性的力作"。



2 nd 隐藏的宪法

乔治·P.弗莱切/著    陈绪刚/译


推荐语: 作者通过仔细分析亚伯拉罕·林肯的言行,成功描述了建立于美国内战基础上的新的宪法秩序。这一新的宪法秩序反映了林肯对于一些根本价值的向往,这些价值包括自由、平等、民主。



3 rd 民主是可能的吗?

罗纳德·德沃金/著    鲁楠、王淇/译


推荐语: 本书中,罗纳德·德沃金指出:真正的民主国家,首先是要尊重每个人生命的基本人权;民主的精神不仅是选举和投票,它最具生命力的精神内核是参与。这两大原则,不仅针对当下美国,对我们如何理解当下中国,乃至于未来的中国该往何处去,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4 th 美国宪法中的德先生与赛先生

丁晓东/著


推荐语: “德先生”与“赛先生”——或者说民主与科学——构成了解释当代美国宪法的两种基本理论。在民主理论看来,美国宪法的权威来自于其体现的至高的人民民主的意志。而在科学理论看来,美国宪法的权威则来自于其体现的科学理性。本书通过“德先生”与“赛先生”这一框架,重新思考了当代美国宪法理论中的众多理论与实践争论,指出当代美国宪法中的这些争论实际上都源于民主与科学的紧张、冲突和调和。



5 th 美国不民主的宪法

桑德福·列文森/著    时飞/译


推荐语: 宪法是美国政治生活中最受尊敬的文献之一。但是,它给予怀俄明州投票的权重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样多,而不顾加利福尼亚这个由牛仔组成的州的人口数是怀俄明州的七倍之多的事实;它赋予美国总统根据政治见解否决国会两院的立法议案的权力,对于一个共和制来说,这是反映当下美国人的制度需求和制度匮乏的良方吗?




-  宪法应有的样子  -






如果它们(“权利法案”修正案)被收入宪法,秉持公义的独立法院将会把自己视为以一种特殊方式守护这些权利的卫士;它们将会成为抵御立法机关和执法机关僭夺权力的坚不可摧的壁垒;它们会自然而然地去抵制任何对在宪法中借由权利宣告而明示规定之权利的侵蚀。


—雨果·L.布莱克




1 st 海盗、囚徒与麻风病人:关于正义的十二堂课

保罗·罗宾逊  等/著    李立丰/译


推荐语: 英语世界首屈一指的刑法学家、备受常春藤学子爱戴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保罗·罗宾考察了古往今来数十个真实存在的生动实例,试图告诉我们,若尖牙利爪的丛林法则大行其道,正义还有没有容身之地。在此基础上,作者进而就美国社会面临的司法困境提出了自己的改革设想与倡议。



2 nd 你的权利从哪里来?

艾伦·德肖维茨/著    黄煜文 /译


推荐语: 权利来自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权利的来源决定了权利的地位和内容。德肖维茨在本书中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理论——权利来自于恶行。绝大多数人都不愿看到犹太人大屠杀之类恶行再次重蹈。或许,权利正式来源于人类对过去经历的暴行磨难的反思,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人类创立和积累起权利体系来抵抗恶行的侵袭。



3 rd 美国《权利法案》公民指南

阿希尔•阿玛尔、莱斯•亚当斯/著    崔博/译


推荐语: 本书通过对“权利法案”的逐一解读,认为开国元勋们起草“权利法案”的根本目标不是保护人民的权利,而是代表州政府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开国元勋们虽然很伟大,但他们都是奴隶主,他们起草的“权利法案”沾染了奴隶制原罪的污点。而真正使“权利法案”发挥保护人民权利作用的,是后来的以宾汉姆为代表的人,通过第十四修正案,限制各州的权力,使得各州不得侵犯个人的各项权利。自此,美国人民的权利和自由才真正有了保障,拉开了新的序幕。



4 th 批评官员的尺度

安东尼·刘易斯/著    何帆/译


推荐语: 1960 年,因为一则批评性广告,警察局长沙利文以诽谤为由,将“纽约时报”告上法庭。两审失利后,“纽约时报”奋起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的判决维护了媒体、公民批评官员的自由。“纽约时报”资深记者、两度普利策奖得主安东尼·刘易斯,以翔实的史料、生动的笔触,系统回顾了这期新闻自由史上的里程碑案件。



5 th 谁在守望言论

费斯/著    常云云/译


推荐语: 本书是一部挑战言论自由原则传统观点的杰作,其主要内容可用作者的一段话来概括:“以往的论辩预设了政府是言论自由的天敌的观点···这一观点极富洞见,但只说出了一半的真相。政府确实可能是压制者,但它也可能是自由的源泉。通过考察如今出现在报刊上言论自由的论战,我将试图解释为什么有关国家的传统假设具有误导性。”



6 th 隐私权

路易斯 • D. 布兰代斯/著    宦盛奎/译


推荐语: 由路易斯·布兰代斯和塞缪尔·沃伦合作完成的“隐私权”一文,于 1890 年发表在“哈佛法律评论”上,被认为是现代隐私权理论的开山之作。布兰代斯日后成为美国联邦法院大法官,他在著名判例 Olmstead v. United States 中撰写的反对意见,成为“隐私权”一文的重要补充。布兰代斯的这两篇精悍短文,奠定了今日隐私权的理论基础,可作为研究隐私权理论起源的有益参考。



7 th 穷人能否获得公正审判

安东尼·刘易斯/著    陈虎/译


推荐语: 本书曾获普利策新闻奖,并在美国热销 80 万册。吉迪恩案为贫穷的刑事被告人争取到了律师帮助权利而成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一起经典案例,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一致推翻了之前的一个判例,认为“在刑事案件中被告人获得律师的帮助是公平审判必须的基本权利”,本书以此案为中心,讲述了公平审判和律师帮助权的确立历程。



8 th 惊世判决

申晨/编译


推荐语: 2015 年 6 月 26 日,美国最高法院,以 5:4 的票数比例,就“奥伯格费尔诉霍奇斯案”做出在美国全境确认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决定性裁判。该判决终结了长期以来美国司法界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争论,成为美国同性平权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书将该案判决书全文译出,并附上相关背景资料介绍、案件分析与后果展望等,辑录成书,以飨读者。



9 th 宪法的领域

罗伯特·C.波斯特/著    毕洪海/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镇江发布  ·  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4 小时前
镇江发布  ·  2025年研考国家线发布!
4 小时前
幸福东台  ·  考试通知
5 小时前
海西晨报  ·  招募!厦门6岁到17岁孩子……
昨天
海西晨报  ·  招募!厦门6岁到17岁孩子……
昨天
扯淡堂  ·  江南愤青:金融科技是个什么鬼
7 年前
风神大道8号  ·  东风日产读书吧 | 《青春赞歌》
7 年前
码农翻身  ·  2017上半年的精华文章全在这里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