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投资家
投资家网(www.investorscn.com)是国内知名的资本与产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平台聚集数百万优秀创业者、资深PE/VC、投资银行家、上市公司及实业高管、专家学者等,致力于构建起资本、产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与生态服务体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网  ·  她们,官宣喜讯! ·  昨天  
杭州网  ·  她们,官宣喜讯! ·  昨天  
宛央女子  ·  不想工作!不想工作!不想工作! ·  3 天前  
丽水在线  ·  丽水16名女青年参加!好样的 ·  3 天前  
丽水在线  ·  丽水16名女青年参加!好样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投资家

80后海归博士,杀出一个IPO!

投资家  · 公众号  ·  · 2024-06-03 20:18

正文

港股市场,即将迎来新风暴。

作者 | 信翰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港股市场,即将迎来新风暴。
在深圳这片创新的沃土上,一家由 80 后海归博士领衔,估值 53 亿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 —— 佑驾创新,正以其惊人的成长速度,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刘国清,这位曾获得阿里巴巴 CEO 吴泳铭青睐的企业家,带领佑驾创新在短短 8 年时间里,实现了从初创 2500 万元到估值 53 亿的飞跃,估值大涨 200 多倍。
随着港股 IPO 脚步临近,市场目光将聚焦于这一独角兽的未来表现,以及它能否继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刘国清:佑驾创新的灵魂人物
1987 出生的刘国清,早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关于创业经历,他曾回忆道:“数学领域的学术背景,尤其是数学学习带来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为他后来的创业之路起到了决定性支撑作用。”
毕业后,刘国清的学术追求并未止步于国门,而是远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深造,攻读计算机工程博士。留学期间,他深度参与了由新加坡政府与学校联合资助的 ADAS 项目。
这段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国际视野,也让他获得了前沿的科技知识,并激发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 2013 年,刘国清回国后,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兴行业——自动驾驶领域。
起初,他与五位好友在南京开始研发工作,从低阶预警辅助功能起步,开发了一款 APP 作为市场的初步探索。尽管这款产品并未取得预期成功,但它为团队指明了方向 —— 专注于专业 ADAS 技术,并逐步向 L1 L2/L2+ 级别的解决方案升级。
随着时间推移,刘国清的团队迅速壮大,从最初的 6 人增长到 15 人,并将总部迁至深圳,正式成立佑驾创新,同时保持南京作为研发中心,专注于视觉感知算法的开发。
在这一过程中,刘国清和他的团队面临过无数挑战,包括 2015 年底的行业寒冬。当时,甚经历过三四个月停薪,一些同事也因此离开了公司。
然而,这些困难并未阻挡佑驾创新前进的步伐。 2016 年,智能驾驶行业迎来发展的春天,佑驾创新公布第一代 ADAS 后装产品,实现了与行业巨头 Mobileye 后装产品的技术对标。

这一突破性成就,不仅巩固了佑驾创新在 ADAS 行业的领导地位,也使刘国清个人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包括 入围 2017 年福布斯“中国 30 30 岁以下精英”榜单。
刘国清的技术背景和国际视野,为佑驾创新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基因,使其在自动驾驶领域不断突破,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佑驾创新在中国所有新兴科技公司中排名第三,覆盖国内销量排名前十的整车厂中的七家,产品在 88 款车型上得到应用。这样的市场地位,无疑为佑驾创新的 IPO 之路,增添了几分胜算。
从华中科技大学到南洋理工大学,再到深圳的创新高地,一路走来,刘国清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

8 年估值大涨 200 多倍
在自动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的浪潮中,佑驾创新( MINIEYE )的赴港 IPO ,无疑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焦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 2015 年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对佑驾创新进行的 450 万元人民币天使轮投资。

这一举动,在当时可能并未引起太大波澜,但在今天看来,无疑是一次极具前瞻性的选择。
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吴泳铭的投资选择往往备受市场关注。而他看中的,正是佑驾创新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创新潜力和市场前景,事后证明吴泳铭的判断是正确的。
从最初的 450 万元投资,到 2023 12 月融资 4000 万元后,佑驾创新的估值已从最初的 2500 万元飙升至 53.48 亿元,短短 8 年间实现了 200 多倍的增长。
招股书披露的财务信息显示,佑驾创新的营业收入从 2021 年的 1.75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4.76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64.9% 。毛利率也从 2021 年的 9.7% 提升至 2023 年的 14.3%
尽管公司目前尚未实现盈利,但营收的快速增长和毛利率的提升,表明了佑驾创新在经营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的持续改善。
目前,佑驾创新的主要客户群体位于中国,包括车企和一级供应商。 2021 年至 2023 年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 78.0% 42.7% 37.0% ,显示了公司在客户结构上的逐步优化和市场影响力的扩大。
此外,截至 5 20 日,佑驾创新与 29 家整车厂展开量产合作,其客户包括销量排名前十的国内整车厂中的七家。这一合作网络的建立,为公司的稳定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 资本市场的审视,从不止于表面的光鲜。
佑驾创新赴港 IPO ,尽管为市场带来了无限的憧憬,也同样将公司置于放大镜下。
在自动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市场竞争如同一个巨大的漩涡,将所有参与者卷入其中。

高估值与财务挑战
佑驾创新高估值,建立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未来前景之上。
2014 年成立至今,公司营收实现了从数百万到数亿的跃迁式增长。这一惊人速度,似乎在向市场宣告其业务模式的成功和市场广泛认可。
然而,在这 光鲜的营收数字背后,佑驾创新的盈利能力却并不乐观。
招股书数据显示,公司连续三年的净亏损分别为 1.39 亿元、 2.2 亿元和 2.07 亿元。


连续三年的净亏损数字同样醒目,且呈现出连年增长的趋势,这一矛盾现象不禁让人质疑:佑驾创新的财务健康状况,是否真的如营收数字所展示的那样乐观?
进一步剖析佑驾创新的财务状况,我们不难发现,研发投入的双刃剑效应显现无遗。其高额的研发投入,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招股书披露, 2019 年至 2021 年,佑驾创新的研发支出分别为 0.82 亿元、 1.39 亿元和 1.50 亿元,占营收的比例逐年上升。即便在 2023 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研发投入的绝对数额仍在增加,这无疑对利润空间构成了压力,短期内实现盈利的难度随之增大。
在自动驾驶这一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佑驾创新还面临着成本控制的挑战。
面对市场竞争和技术迭代,公司必须在保持技术领先性的同时,有效控制生产成本,以应对市场竞争的加剧。面对特斯拉、谷歌 Waymo 、百度 Apollo 等巨头,佑驾创新需要在技术创新、市场推广和品牌影响力上展现竞争力,而这需要持续的市场推广和客户拓展投入。
此次 IPO 为佑驾创新提供了市场扩张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这个关键时刻如何使用募集的资金,选择哪些市场进行重点突破,都需要进行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
在市场竞争的漩涡中,刘国清的每一个抉择都至关重要,他需要在技术创新与市场接受度之间找到平衡,同时在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之间做出明智的抉择。
面对这样的挑战,佑驾创新的 IPO 显得尤为关键,这不仅是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高光时刻,也是对刘国清及其团队战略决策能力的一次大考。
在资本市场,每一次 IPO 都宛如一场策略棋局,参与者们带着各自的筹码,期待在这场竞技中赢得胜利。
正如棋手在棋盘上谨慎地走每一步,在这个充满变数的资本市场,唯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参考资料:
华科男《抢抓智能驾驶风口,这位华科男冲刺港股 IPO !》
上海证券报《冲刺 IPO !阿里 CEO 现身股东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