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龙商网超市周刊
《超市周刊》秉承服务于连锁业的宗旨,在关注连锁业趋势走向、报道业内新闻热点焦点、传播先进经营理念、介绍实用管理方法与技术、提升现代商业文明、促进商品供需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并成为国内连锁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厚朴中医  ·  今晚19:00直播 | 筑基课程说明与探究 (下) ·  2 天前  
拾榴询财  ·  新一轮户型革命来了!还有这么炸裂的房子 ·  4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龙商网超市周刊

四年后再谈“双11”,时间验证了什么?

龙商网超市周刊  · 公众号  ·  · 2018-11-12 06:30

正文



作者:吴明毅

————


今天是“双11”,但不知怎的?如若不是看到日期及朋友圈相对零星的战况分享,我还真没感到今天有什么特别之处。真的实话实说,也许双11已成一种习惯,但所谓“节日氛围”已然越来越弱。


视角拉回四年前,2014年,双11淘宝全天实现了571亿的交易额,“74秒破亿、7小时17分钟破200亿…”,在那个阿里还只能在线上称霸的时代,这一成绩单着实令所有实体零售人“为之侧目”,之所以打引号,一方面是这一单日营收过于天文数字;另一方面,由于过于天文数字,实体同仁也都在质疑其是“做数”。做数之于零售,本就是一种“潜规则”。恰在这一年,阿里美股上市。


视角回到当下,“2分05秒破100亿、不足半小时破500亿、1小时47分破千亿”,这是今日阿里的战绩,相较四年前,更加不可思议了,但这个数的水分究竟有多大?到底是不是在做数?再4年又会成为怎样的天文数字?这些答案或许部分已被时间揭开。



首先是“有没有做数?”对此问题,几年前我就有了答案,记得那时我用实体零售分析销售数据的方法把阿里双11公布的历年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奇迹”般的预测到了当年双11的销售额区间… 那时我就“判定”阿里确实是在做数。



2015双11阿里实现917亿交易额。


而如今我又有点改变了想法,也许不是阿里在做数,而是整个平台所有商家都在“向本年销售指标冲刺”,结果造成了数据的“规律性”。但这已然不重要了,因为数据增长总有尽头,世上不存在“永涨不跌”的事物,如果有,那一定是骗局了。



但昨天又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这样一组图片,又让我对是不是阿里做数产生了动摇…



可这其实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这数据背后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这数据背后,意味着大量需求被提前、集中释放,多数年轻人信用卡被集中透支,之后的1-2个月无论线上、线下零售都会很艰难,12月这一传统百货销售大月变成了销售低谷…


可以说,这一天阿里数据越高,接下来的社会整体零售越难熬;这一天阿里数据越振奋, 接下来的社会整体零售越低靡;换而言之,这双11真正敲响了传统百货业的丧钟啊!因为其打法不正是老百货的营销套路嘛!



关键是:其稀释的不是一城一地的需求,而是全国的总需求,且因为低价战略,其扼杀的是价值与附加值!这才是最可怕的。


网图:实体关门潮


传统零售有这样一种集体认知:“穷三绝四”即“三、四月是一年最淡的月份”。为什么?因为一、二月是春节月,需求被集中、全面释放,大众消费被提前透支,致使三、四月需求萎靡。


而这一规律套用在“双11”也同样有效,因为双11的巨大透支作用,造成12月乃至春节档的零售需求被集中释放、透支,致使传统零售旺月~12月沦为淡季… 以此为论,尚以百货为主营业态的传统零售店铺真的“余日无多”了。


但最重要的是,春节档虽然亦以打折促销为主,但由于“刚需”节日,折扣力度尚合理,对价值与附加值的冲击不大,甚至不降反升;而双11呢,不多说了。



最后,做个小结吧:


电商到底有无改变生活?


改变了。


电商的出现与野蛮生长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确不好说。


电商之于消费到底是促进升级还是降级?


也不好说。


电商的继续这样垄断式发展与全产业渗透到底对我们是福是祸?


真不好说。


那么结尾,就用这样的一则“故事”吧:




下期再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