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资智库
国资智库是由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所运作的一个专业智库平台,重点聚焦国资国企领域内“资本运营与管理”的理论创新与学术研究,探索国有资本的资本运作、投融资和产业布局之道。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国资智库

ESG每周关注 | 1230-0105

国资智库  · 公众号  ·  · 2025-01-05 08:00

正文



进群交流

添加国资晓智,验证入群

报告订阅

“国资智库”系列研究报告火热销售中

晓智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又称为ESG,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国资智库推出《ESG每周关注》栏目,与您分享最新的ESG相关资讯。

内容来源 | 绿地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


更多ESG相关资讯,欢迎关注“晓智谈ESG”


ESG


中国ESG大会2024于北京召开

2024年12月16日,在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多家机构共同举办了中国ESG大会2024,参会成员包含政府、企业、学术界等300余名代表。与会者一致认为,ESG是实现双碳目标、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赢得战略主动提供支持。大会主题聚焦于ESG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会指出,北京市各地区已根据区域特点制定了ESG实施方案,特色化发展和区级实践正在加速推进。《北京市促进环境社会治理(ESG)体系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了未来三年北京ESG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为建设ESG综合服务平台奠定了基础。此外,大会还见证了北京市ESG综合服务平台的启动,以及多个研究成果的发布,包括《中国ESG标准化战略研究》和《中国ESG发展报告2024》及ESG系列丛书等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从理论到实践,系统阐述了ESG的发展路径与未来方向。圆桌讨论环节涵盖ESG投资实践、企业ESG披露实践、新能源汽车行业ESG实践、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ESG实践等方面,分享了ESG在各领域的实践经验与未来展望。


研究院点 :中国ESG大会的召开,强化了ESG在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中的关键作用,推动了多个研究成果的落地和各领域的广泛实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碳中和


2030年我国将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2024年12月30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30年,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水平持续增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乡村生态振兴有效推进。到2035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绿色生产方式基本形成,农业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产地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农业产业发展循环畅通,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乡村生态振兴迈上新台阶,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意见》提出,推进价值转化。推进减排固碳。实施农业农村减排固碳行动,强化农田、土壤固碳功能。完善农业生态产品确权、量化、评估方法,推动建立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绿色优质农产品生态价值实现路径。探索开展茶园、果园、沼气、农田、畜禽养殖等农业碳交易,探索开展农产品碳足迹管理。发展生态服务产业。发展商品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生产、农膜变塑、天然色素提取等产业,提高再生利用产品附加值。深入发掘生态涵养、农事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加快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新业态。


研究院点评 《意见》明确了我国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和乡村生态振兴方面的战略方向,通过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减排固碳和生态服务产业发展,力争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为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上海:探索建立居民空调节能减排碳普惠机制

2024年12月24日,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上海市加强空调负荷调控、统筹促进电力安全保供和节约用电实施方案》。要求按照“政府部门主导、电网企业实施、电力用户配合、多方主体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全市空调负荷调控机制,全面提升公共机构、产业园区、综合商场、办公楼宇、酒店宾馆等公共建筑空调负荷的感知调节能力,通过居民低碳用电“碳普惠”等机制有序引导居民自愿参与空调负荷调节,逐步实现空调负荷可观、可测、可调、可控,促进电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形成节约用电、合理用电的良好社会风尚。力争2025年、2026年、2027年、2030年分别形成40万千瓦、60万千瓦、80万千瓦和120万千瓦空调负荷调节能力,后续根据技术发展和用户接受度情况对目标开展动态评估和滚动调整。要探索通过虚拟电厂方式增加居民空调负荷调节规模,同时通过碳普惠机制引导更大范围居民空调节能减排。在市生态环境局指导下,市电力公司牵头推动《上海市碳普惠减排场景方法学 居民低碳用电》在市级碳普惠平台上线运行并持续进行修订完善,在碳普惠平台、网上国网等业务平台做好相关功能的开发、运营等工作,并通过提供优惠券、兑换券等方式做好个人碳积分兑换工作,在消纳减排量的同时激发消费活力。


研究院点评 :上海市通过探索建立居民空调节能减排碳普惠机制,推动空调负荷调节、节电和碳减排的多方协作,激励居民自愿参与低碳用电,为实现电力资源高效利用和低碳生活方式提供了创新路径。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碳排放报告(2024)》发布

2024年12月30日,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对外发布了《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碳排放报告(2024)》,这是上海首个由工业园区发布、也是由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发布的年度碳排放报告,为全国首创。《报告》围绕园区重点产业、企业集群及重点企业的碳排放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并定量化评估了绿电绿证交易、分布式光伏等措施对园区碳减排的贡献,结合零碳园区创建目标和驱动因素分析,总结了园区2023年碳排放的主要特征和不足,确定了下阶段的工作重点。《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重点领域的碳排放情况。根据《报告》,2023年,企业综合能源消费较2020年综合能耗消费量增加3.41%,受益于能源清洁化水平提升,2023年园区企业能源活动导致的碳排放较2020年减少3.23%。零碳示范园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闵行开发区表示,将进一步巩固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竞争优势,在产业能级提质增效,低效产业用地更新改造、发挥绿色共建联盟平台作用,园企共振,多方联动,探索新的更多绿色低碳应用场景等方面持续推进,将零碳示范园区建设不断走向深入、取得实效,发挥引领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更大的力量。


研究院点评 :该报告全面分析了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碳排放情况,评估绿电、光伏等措施的减排效果,具有显著的示范意义,将发挥引领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更多园区高质量发展。


绿色建筑


上海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

2024年12月23日,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本市执行绿色建筑有关要求和标准的通知》,自2025年1月1日起,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或者取得建设项目规划土地意见书(划拨土地取得立项批复)的项目应按照《条例》第十三条落实绿色建筑星级要求,即:本市新建民用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以上标准建设。其中,新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其他由政府投资且单体建筑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应当按照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建设。本市工业用地范围内用于办公、生活服务等非生产用途的新建建筑按照前文规定的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另外,绿色生态城区内的绿色建筑星级应符合该城区绿色生态专业规划的要求。


研究院 评: 《通知》展示了上海市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决心,要求不仅为开发商和建筑设计单位提供了明确的绿色建筑标准,也为上海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绿色金融


关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交易主体、交易方式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4年12月27日,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交易主体、交易方式有关事项的公告》。《公告》提出,现阶段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为法人和其他组织,其中,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机构、交易机构、审定与核查机构等《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明确限制交易的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得参与交易。后续将根据市场运行情况,逐步开放自然人交易。现阶段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交易方式为挂牌协议。后续将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登记情况与市场运行情况,适时开放大宗协议交易和单向竞价交易。


研究 院点 评: 公告明确规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的交易主体为法人和其他组织,交易方式为挂牌协议,为温室气体减排市场的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


湖北首次将个人“碳资产”纳入碳交易

2024年12月26日,首届碳普惠行业发展论坛宣布湖北首次将个人碳普惠减排量纳入碳交易品种,标志着个人“碳资产”正式进入碳交易市场。这种直接的经济激励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低碳行动。“武碳江湖”是武汉市为市民打造的个人数字碳账户,已实现个人减排计量化、可视化,平台用户数量突破100万。该平台以碳普惠方法学为依据,实时科学在线核算、登记用户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腾讯、支付宝、滴滴等互联网平台通过与用户达成协议,以提供服务、权益等方式换取用户的减排量,参与碳市场交易。


研究院 点评:个人碳资产首次纳入碳交易市场不仅将推动了碳普惠机制的实践和普及,同时也为公众参与低碳行动提供了直接经济激励,激励了公众践行绿色低碳行为的热情,有助于形成全民参与的绿色低碳氛围。


中粮国际与华侨银行达成“碳减排挂钩”可持续发展贷款协议

2024年12月20日,中粮国际在总部日内瓦与新加坡华侨银行达成一项金额为6亿美元的可持续贷款协议。该贷款的利息优惠与中粮国际的碳减排目标挂钩,该笔贷款成为有史以来首个与《森林、土地和农业科学碳目标设定指南》(FLAG指南)减排指标挂钩的可持续发展贷款。中粮国际的减排目标于2024年6月获国际权威组织“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 审核认证,确认符合《巴黎协定》全球1.5℃温控目标。同时,按照该组织制定的FLAG指南,中粮国际也设定与所采购农产品相关的减排指标。根据贷款协议,该笔循环贷款纳入了与大豆和玉米供应链相关的两个减排指标。当中粮国际达成年度指标,并经过外部第三方认证,每年即可获得贷款利率优惠。


研究院点评 :中粮国际与华侨银行通过将碳减排目标与贷款利率挂钩,推动供应链管理与可持续目标融合,此举不仅助力实现《巴黎协定》目标,也为绿色金融创新提供了示范,推动全球绿色转型。


国泰航空经碳市场Core Climate结算5万吨碳信用产品

2024年12月18日,香港交易所宣布,国泰航空已成功通过香港交易所旗下碳市场Core Climate结算总计5万吨自愿碳信用额,作为其自愿性碳抵销计划的举措之一。香港交易所的国际碳交易市场Core Climate于2022年底推出,是目前国际上唯一提供以港币及人民币结算自愿碳信用的交易平台。Core Climate目前有超过90个参与者,平台上交易的优质碳信用源自50多个经国际认证的碳减排项目,包括亚洲、南美及西非的林业、太阳能、风能及生物质能等项目。Core Climate的碳信用结算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和市场参与者降低场外双边交易自愿碳信用带来的结算风险,提高交易效率,使整个交易流程更加安全便捷。


研究院点评 :国泰航空通过购买碳信用,积极推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不仅展现了其企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也为其他企业树立了榜样,有助于推动航空业及其他行业加快绿色转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