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功夫财经
中国财经新媒体第一平台,集结了时寒冰、李大霄、马光远、王福重、胡润、琢磨先生、肖锋等各路大侠,每早呈上最精辟的财经事件解读。更多精彩前往优酷搜索“功夫财经”,新浪微博关注@功夫财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突发!墨西哥一皮卡内现数具尸体 ·  4 天前  
第一财经YiMagazine  ·  孙兆治:面向年轻女性的陪伴机器人应该是什么样? ·  4 天前  
题材小组  ·  12月13日 题材前瞻 ·  5 天前  
徐文明  ·  刚刚传来利好 明天如何操作?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功夫财经

张虎成:终于有人讲清楚了,实业干不过金融业的原因!

功夫财经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10 06:30

正文



终于有人讲清楚了,实业干不过金融业的原因! 

 文 | 张虎成 ☞ 打通财经任督二脉的实战派

实战锦囊

做实业就像是押宝,只能押在一个地方。而金融行业是哪个行业挣钱,便会选择哪个行业,并且只会选择朝阳行业。

金融行业也并非是你们想象的那么好干,这个行业更需要智慧,也更需要运气。  

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个行业只会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既有规模又有品牌优势的企业。

我的一位同学在湖北老家开水泥厂,前两天给我打电话,说想来北京和我一起干金融行业,我说你在老家当土豪,当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背井离乡来北京呢?他说:哎!这年头干实业不如干金融行业,我说为什么干实业不如干金融业?他支支吾吾半天也回答不上来,反问我,你说为什么干实业不如干金融业?

我想了想:干实业的,是研究怎么干好本行业的工作;而干金融的,是研究怎么玩干实业的当然,这只是一句比较形象的话。从行业的角度客观分析,为什么说做实业不如干金融业?     

第一、成本投入

金融业是非常典型的轻资产行业,最主要的成本投入是人力成本。如果不想面对劳动纠纷,一个人也可以干;如果只是想做个资金掮客,办公室都可以不用租,也不需要仓储和运输,只需要一部电话就可以,如果能做好资金和项目的匹配,让资金流动起来,马上就能获得投资回报。而做实业不一样,从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每个环节那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 

第二、投资回报周期

做实业投入一千万,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收回成本,而金融业可能一年就能挣到一千万,用的还是别人的资金。做实业的投资回报周期都比较长,从买设备建厂、买原材料加工、到组织销售,时间长的能达十年以上,时间短的也需要数月,而且还要面临货款收不回来的现实困境。而金融行业从事的是货币的买卖,只要资金一转手,利润马上就能够回来,即使是投资周期较长的股权投资,虽然超额收益可能需要等项目退出后才能拿到,但是管理费是可以按半年或者是按年提取的。

第三、机会成本

在现阶段的中国做实业,如果大家都看好某一行业,就会蜂拥而入,最后导致过分竞争或者是产能过剩。而且,一旦选择某个实业领域,就需要持续投入。如果制造业想转型做化工行业,非常难,因为做实业就像是押宝,只能押在一个地方。而金融行业是哪个行业挣钱,便会选择哪个行业;并且只会选择朝阳行业,还可以同时选择好几个行业,每个行业又可以同时选择好几家公司。

第四、定价权

本来,金融业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是依附于实体经济的,但是中国的金融业竞争不充分,造成资源相对集中,最后在和实体经济合作过程中处于强势一方,拥有定价权。这就是为什么贷款利率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而对实业而言,除非拥有规模优势或者是拥有能够大幅降低成本的技术壁垒,否则,在知识产权保护相对乏力的当下,很容易招来竞争者和模仿者,最后陷入价格战的泥淖,失去定价权。

第五、变现容易程度

无论是开一个饭店、还是投资一个工厂,豪华的装修、崭新的设备,只要一投入使用,当天就开始折旧;如果经营得不好,装修就是一文不值,设备就会大打折扣。干实业难就难在这一点,所投入的资金想变现,非常难。而金融业,如果选择好交易对手,再把风险控制好,即使在某个项目上发生亏损,剩余的资金想变现也还是比较容易。 

如果从这五个角度来看,金融业确实占有优势。但是,无论怎样去比较,金融行业始终是依附于实体经济的,如果脱离了实体经济,那就是空中楼阁如果实业做得更稳定、更持久,抗风险能力就会更强;此外做实业的对自身所处行业的了解,比搞金融资本的要强数倍。

每一家倒闭的金融公司背后,都有让人惨不忍睹的故事。总之一句话,金融行业也并非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干,这个行业更需要智慧,也更需要运气。社会之所以产生“做实业不如干金融业”这样的看法,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主观因素:这个时代太过于浮躁,在某个地区或者行业一旦出现赚钱的机会,资本就像潮水一样蜂涌而入,大家都急于挣快钱,都急于获得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规划,更没有持之以恒或者是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最后导致同质化竞争,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客观因素:中国的经济已经过了高速增长的阶段。像早些年,开个工厂,雇几个工人,帮别人加工一些产品就能挣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没有创新能力、没有规模效益、没有品牌优势的中小企业,竞争力已经不复存在。

世界经济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会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个行业只会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家既有规模又有品牌优势的企业,比如卖牛奶的就是伊利和蒙牛,卖空调的就是格力,卖冰箱洗衣机的那就是海尔,卖电脑的就是联想惠普。在日本,汽车和家电行业中,最终存活的,不过就是索尼、松下、丰田、本田,美国也是一样。这些企业正是靠规模优势降低了成本,靠品牌提升了产品价值,而没有持续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拿什么和他们竞争?

其实,不是做实业的不如金融业好干,而是没有找到市场的痛点,你没有真正满足市场的需求并且超出市场的需求。如果这些都没有做到,那么最终你将会被淘汰出局。


  推荐阅读:



虎成论金

《虎成论金》致力于向大众普及金融知识,用微视频和生动的语言,把生冷的金融概念、复杂的投资逻辑,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小故事,每周二、五播出。受益群体:(大爷大妈)投资理财实战的第一课堂、(大学生)学习金融知识的第一教室、(金融从业者)专业素养升华的第一战场。






本文章版权归“功夫财经”所有

欢迎转载分享

商务合作,请回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