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是苏联重振海军的第一个高峰期。除了水面舰艇外,建造新式潜艇替代沙俄时代的旧潜艇也很重要。为红海军设计潜艇的是著名舰艇工程师马里宁和他所领导的波罗的海造船厂第4技术设计室(即后来的“红宝石”中央设计局)。
在完成了排水量较大的十二月党人级大型潜艇和列宁主义者级布雷潜艇的设计后,苏联海军要求马里宁的团队设计一种排水量相对较小,能在浅水和地形复杂海域活动,同时装备较强的鱼雷武器的小型潜艇。在经过多次修改后,新潜艇设计方案在1930年获得批准。同年,该型潜艇投入批量生产。该型潜艇首艇被命名为“狗鱼”(Щука)号,因此这型潜艇被称为狗鱼级或Щ级潜艇。这一名称又有译名为梭鱼级潜艇。狗鱼级潜艇中的一艘名叫“鳊鱼”号,舷号Щ-102,她就是最近在《战舰世界》港口中出现的梭鱼潜艇的原型。
《战舰世界》中的梭鱼级潜艇
狗鱼级潜艇设计排水量为578吨,是一种典型的中型潜艇。狗鱼级潜艇水面航速达到了11.6节,在8.5节经济航速下的续航力为3130海里。狗鱼级的艇上共装备4具艇艏鱼雷发射管和2具艇艉鱼雷发射管,艇上备有10枚533毫米鱼雷。除此之外,指挥台围壳前还有一门21K型45毫米防空炮。在狗鱼级潜艇的后期型号上,在围壳后增加了一门该型防空炮。
苏联画家笔下的狗鱼级潜艇
狗鱼级潜艇有一些固有缺点。如实际航速和噪声水平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鱼雷装填装置结构复杂且低效,艇上居住性也不尽人意。但就总体而言,其结构简单、强度高、机械设备可靠、航行性能良好等优点仍然满足了苏联海军准备大规模战争的需求。在首批4艘狗鱼级潜艇建造完成后,苏联又陆续建造了84艘该型潜艇。不同批次的狗鱼级潜艇,在围壳结构,艇艏,舱室等细节上做了不同修改,以此优化其性能。在太平洋舰队的狗鱼级潜艇,是在高尔基市的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建好分段,然后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到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组装完成的。
不同批次的狗鱼级潜艇
狗鱼级潜艇曾经采用过流线型指挥台围壳,不过这种技术超前的围壳减阻作用不大,反而上浪严重,因此后续潜艇没有继续采用这种围壳
卫国战争爆发以后,除了在远东的潜艇在战争最后才参加对日作战外,其余的狗鱼级潜艇都投入到了与纳粹侵略者的殊死战斗中。Щ-205“环斑海豹”号和Щ-309“海豚”号被授予近卫称号,而Щ-201“锦鲤”号、Щ-307“大西洋鳕”号、Щ-310“白鲸”号和Щ-311“鳟鱼”号等潜艇则荣膺红旗勋章。然而胜利不是无代价的。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海军一共损失了35艘狗鱼级潜艇。可以说,狗鱼级潜艇和大多数苏联武器装备一样,成为苏联军队官兵反击侵略者的利器,为保卫苏联的国家生存与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狗鱼级潜艇和“塔什干”号驱逐舰
获得红旗勋章的Щ-311“鳟鱼”号,该艇在1942年被击沉
潜水员探索沉没的Щ-304“共青团员”号
已经成为纪念碑留存至今的Щ-307“大西洋鳕”号的围壳
20世纪50年代以后,狗鱼级潜艇陆续退出现役。1954年,苏联海军在撤出旅顺前,将两艘狗鱼级潜艇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这两艘潜艇被当成训练潜艇使用,为新中国培养最初的潜艇部队官兵发挥了巨大作用。苏联1958年服役的P-1反舰导弹和在1979年服役的671RTM型核潜艇,都采用了“狗鱼”这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