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传播优秀文艺思想,推进文艺思想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万象】《甄嬛传》女演员崔某某被拘留! ·  3 小时前  
河北交通广播  ·  【992 | 突发】台湾一商场爆炸 已致5死11伤 ·  8 小时前  
河北交通广播  ·  今晚9点53分,记得抬头看! ·  昨天  
河北交通广播  ·  有哪吒!央视元宵晚会节目单来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上新!张卜天的41种译作(一键收藏)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 2024-06-29 14:00

正文

点上方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可订阅哦!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由中国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创办,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柴冬冬副教授任总编辑。本平台旨在传递国内外优秀文艺理论、美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成果,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我们热烈欢迎广大读者订阅及赐稿!

张卜天, 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西湖大学终身教授,研究方向为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科学思想史。精通科学史与哲学史翻译。20多年来笔耕不辍,44岁的他翻译了近70种著作,涵盖了科学史、哲学、宗教、艺术、神秘学等领域。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张卜天译作 已经达到了 41种 小编整理了一下, 分享给大家。


最新出版



《哲学原理》(全译本)

01


[法]勒内·笛卡尔 著;张卜天 鲁博林 译

笛卡尔具有哲学雄心的著作 中文世界一个无删节完整译本

《哲学原理》是 笛卡尔晚年对其哲学思想进行总括和全面梳理的集大成之作。 一方面综合了笛卡尔《谈谈方法》和《第一哲学沉思集》中的许多重要思想;另一方面, 在笛卡尔的所有著述中,《哲学原理》也是唯一一部对天界与地界的各类现象进行了完整而成体系的自然哲学解释的学术专著, 这在客观上使得该书实际成为了研究笛卡尔物理学及其自然哲学最重要的一部书。

《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 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02


[意]伽利略 著;张卜天 译

近代天文学三大名著之一

改变全人类世界观的作品 《对话》1632年3月在佛罗伦萨出版,它一经问世,立即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使哥白尼的日心说和新的物理学原理得到了广泛传播,给了宗教神学以沉重打击,但因遭举报, 于1633年受到教会查禁, 伽利略也被判处终身监禁——而据说宣判之后,已经70岁的伽利略喃喃自语:“可是,地球仍在转动呀!”《对话》 直至1822年才解除禁令。
《对话》采用对话的形式, 以分别代表哥白尼、托勒密和亚里士多德、作者本人的三人之间的对话体裁写成, 对话分为四天,全面系统地讨论了哥白尼日心说和托勒密地心说的各种分歧,并用作者的许多新发现和力学研究新成果 论证了哥白尼体系的正确和托勒密体系的谬误,对地球自转、公转、潮汐均以科学的态度和充实的证据进行了论证。 本书采 用对话的文学形式主要是为了避免直接表现出拥护哥白尼学说,免受教会迫害。

《科学与假设》

03


[法]庞加莱 著; 张卜天 译


法国数学家、天体力学家、数学物理学家庞加莱代表作,深刻揭示“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


本书开创性地阐明了“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及其合法性,通过对假设进行分类,深入探讨了建立在假设之基础上的数学、物理学等科学知识体系。庞加莱看到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存在的自由约定的特征,由此提出了“约定论”,既要求摆脱狭隘的经验论,又要求不囿于先验论,这一思想在本书中得到了明确的阐发。

更多经典推荐

“汉译名著” 12种



《生命是什么?(外一种:心灵与物质)》

《天球运行论》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自然与希腊人 科学与人文主义》

《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介绍详见“科学史译丛”)

《文明的滴定: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介绍详见“科学史译丛”)

《世界图景的机械化》(介绍详见“科学史译丛”)

《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介绍详见“科学史译丛”)

《牛顿研究》(介绍详见“科学史译丛”)

《几何原本》

《科学史革命的编史学研究》(介绍详见“科学史译丛”)

《我的世界观》 (介绍详见“世界科普名著译丛”)

《西方科学的起源——公元1450年之前宗教、哲学、体制背景下的欧洲科学传统(第二版)》

(介绍详见“科学史译丛”)


4 .《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观(外一种:心灵与物质)》
[奥] 薛定谔 著

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 定谔关于科学与人的思考
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薛定谔的两篇著名演讲 《生命是什么》&《心灵与物质》

《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作者在书中致力于将生物学与量子力学协调起来,尽管写于1944年,但书中关于生命、分子生物学、心灵等主题的评论今天看来仍十分有趣,极具启发性。

《心灵与物质》是薛定谔另一本哲学论著。在这篇演讲中,薛定谔探讨了意识在生命演化中占据着什么位置,以及人的心灵发展在道德问题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薛定谔结合东西方古代哲学思想对此作了常识性的回答,大胆新颖且颇具启发性。

5.《天球运行论》
[波兰]哥白尼 著

与《物种起源》《释梦》并称为 “导致人类思想革命的三大经典作品”

近代科学革命的开山之作 对西方近现代世界观的形成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尼古拉•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划时代的伟大科学家,1473年出生于波兰。40岁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 《天球运行论》。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曾长期被教会列为禁书。这部伟大著作,是唯物主义对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

6.《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著
物理学科中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 介绍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思想
深入浅出地讲述精彩的科学理论
多年来一直印行不辍

7.《自然与希腊人 科学与人文主义》


[奥]埃尔温·薛定谔 著


薛定谔阐释其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思想的最著名的讲演集


在《自然与希腊人》中,薛定谔对20世纪的科学世界图景做了全面的历史论述,从现代科学追溯到西方哲学思想的最早阶段;在《科学与人文主义》中,他提出了几个基本问题,如科学研究的价值是什么?现代科学成就如何影响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等等。反映了一位大思想家的深邃思想,直到今天仍不过时。

8.《几何原本》
[古希腊]欧几里得 著

欧氏几何的奠基之作 深刻影响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巨著 世界上最著名、最完整且流传最广的数学著作

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系统地总结了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及智者派等前代学者在实践和思考中获得的几何知识。欧几里得建立了定义和公理并研究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从而确立了一套从公理、定义出发,论证命题得到定理的几何学论证方法,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几何学。
“科学史译丛”21种


第一辑


  • 《文明的滴定》
  • 《科学与宗教的领地》
  • 《新物理学的诞生》
  • 《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 《牛顿研究》
  •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动》



第二辑


  • 《西方神秘学指津》
  • 《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 《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 《圣经、新教与自然科学的兴起》
  • 《西方科学的起源》 (第二版)
  • 《炼金术的秘密》


第三辑


  • 《重构世界》
  • 《世界的重新创造》
  • 《无限与视角》
  • 《人的堕落与科学的基础》
  • 《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
  • 《近代科学的建构》



第四辑


  • 《希腊科学》
  • 《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
  • 《现代科学的诞生》


    9.《人的堕落与科学的基础》


[澳]彼得·哈里森 著


首部深入研究现代科学的产生及其复杂的神学背景的著作 “这是我所接手的最难翻译的书之一(张卜天)”

本书显示了16、17世纪研究自然的新方法如何受到了关于人的堕落以及心灵和感官所受破坏的神学讨论的直接影响。本书认为,科学方法最初被设计出来乃是为了减轻人的原罪所造成的认知损害。现代科学在诞生之初被理解成一种重新获得亚当曾经拥有的自然知识的方式。神学上的考虑对于新科学方法的构建至关重要。

10.《无限与视角》
[美]卡斯滕·哈里斯 著

把视角当成视角来思考 就意味着一种超越,一种无限,一种解放 只有理解了现代世界的正当性 我们才能开始理解和面对其非正当性

11.《世界的重新创造:现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
[荷]H.弗洛里斯·科恩 著

2008年科学传播最佳著作奖 ——尤里卡图书奖

本书打破了学界关于“17世纪科学革命”的流行叙事方式,以宽广的视野对不同文明的自然认识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比较,极具原创性地把科学革命归结为六种截然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革命性转变……

12.《近代科学的建构:机械论与力学》
[美] 理查德·韦斯特福尔 著

一部科学史经典 论述了在机械论哲学的影响下 各门科学在17世纪的发展概况

本书通过两大主题的互动,简明扼要地叙述和分析了17世纪科学革命:柏拉图主义-毕达哥拉斯主义传统以几何方式来看待自然,确信宇宙是按照数学秩序原理建构起来的;而机械论哲学则设想自然是一部巨大的机器,并试图解释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机制。科学革命的完全实现要求解决这两种主导潮流之间的张力。

13.《近代科学在中世纪的基础》
[美]爱德华·格兰特 著

一部经典的科学史著作 看中世纪如何孕育科学?


本书考察了中世纪科学的成就,并从哲学、宗教、体制等方面令人信服地表明,与流行的看法相反,近代科学并非源于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而是植根于古代和中世纪。有四种关键因素使中世纪欧洲为新科学做了准备: (1)希腊-阿拉伯的自然哲学著作于12、13世纪被译成拉丁文; (2)中世纪大学的发展; (3)基督教面对世俗学问所作出的调整; (4)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转变。

14.《重构世界:从中世纪到近代早期欧洲的自然、上帝和人类认识》
[美]玛格丽特·J.奥斯勒 著


  • 历史上的过去是异国他乡。我们这里不是要追溯过去以寻找现代科学的起源,而是要寻找近代早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不是要发现自己所关注的事物在过去得到了哪些扭曲反映,而是要试图理解这个异国他乡的居民的语言和习俗。

  • 然而近代科学并没有立即跟上所有这些发展,尽管学者们用“科学”一词来描述任何个别学科,但他们尚未用“科学”这个一般范畴来涵盖所有这些东西。

  • 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方法上,新的自然哲学和获取知识的新方法都取代了 亚里士多德主义

15.《西方科学的起源》(第二版)
[美]戴维·林德伯格 著

首先文字的发明是古代世界能够发展出哲学和科学的先决条件。 其次,哲学和科学在古代世界的繁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字系统的有效性(拼音文字比所有其他文字更有优势)和传播范围。

本书是论述近代以前西方科学的权威教材,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科学史读物。 它结合欧洲科学传统的哲学、宗教和体制背景,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古希腊到中世纪晚期各个方面的科学成就,竭力避免从今天的科学观点出发来理解古代成就。 1992年本书第一版问世后好评如潮。2007年,作者对该书做了重要修订扩充了大量内容。本书根据新版译出。

16.《炼金术的秘密》 [美]劳伦斯·普林西比 著
研究炼金术史的世界级权威 劳伦斯•普林西比的最新著作 为你揭开西方炼金术的神秘面纱

为了破解古代炼金术文本的秘密 作者亲自做了许多实验 完美再现了古人的炼金术过程

追溯了炼金术从希腊、阿拉伯时期、 中世纪、现代早期直至现代的完整历史

该书考察了炼金术从希腊化时期至今的发展与演变,揭示了炼金术在科学以及文学、美术、戏剧和宗教等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作者在自己的实验室里重现了许多著名配方,使读者能够近距离接触炼金术的实际工作。

17.《西方神秘学指津》
[荷]乌特·哈内赫拉夫 著

国内引进的首部系统阐述西方神秘学的著作 被誉为“图书馆必备书目” 灵知主义、炼金术、占星术、 魔法、玫瑰十字会、唯灵论…… 被主流科学、哲学、宗教的正统所排斥的知识 现代学术研究中最大的未知领域

牛顿, 作为物理科学领域的巨人,曾投入了近30年的时间,从事长生不老药和贵金属提炼的研究和实验,而他留下的有关炼金术的手稿竟超过100万字。

事实上,神秘学传统可谓西方思想文化中足以与“理性”、“信仰”三足鼎立的重要传统,与科学技术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了解神秘学传统,我们对西方科学、技术、宗教、文学、艺术等的理解就无法真正深入。 ——张卜天(译者)

18.《 世界图景的机械化
[荷兰]爱德华·扬·戴克斯特豪斯 著

享誉世界的经典科学史名著 曾获荷兰国家文学奖霍夫特奖 钩沉从毕达哥拉斯到牛顿的两千多年的历史 大部分内容不为国内学界所熟知 对科学史和哲学史研究极有价值

自然科学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科学的世界观并不总是符合人对自身生存的理解。 戴克斯特豪斯极力倡导用科学史来弥合科学与人文之间的鸿沟。

本书以机械论观念的产生和对自然的数学描述为主线,细致而深入地探讨了从古希腊到牛顿两千多年的数理科学思想发展,鞭辟入里地分析了使经典物理科学得以产生的各种思想脉络和源流。

19.《近代物理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美]埃德温·阿瑟·伯特 著

科学思想史领域的经典名著 既是科学史著作,也是哲学史著作 为什么认识论问题会成为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 为什么近代思想的主流是这个样子?

本书对 哥白尼、开普勒、 伽利略、笛卡儿、霍布斯、吉尔伯特、波义耳和牛顿 等16、17世纪“哲学家-科学家”的方法和形而上学预设做出了精彩的分析,解释了近代世界观的成功和局限性。

20.《圣经、新教与自然科学的兴起》
[澳]彼得·哈里森 著

研究科学与宗教关系的顶尖学者彼得·哈里森 带你考察圣经在科学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深入理解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

在这本书中,作者考察了圣经在自然科学的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显示了圣经的内容,尤其是它被诠释的方式,对公元3世纪到17世纪的自然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科学的兴起与新教处理文本的方法有关,这种方法宣告了中世纪象征世界的结束,为科学地研究自然和用技术开发自然确立了条件。



21.《新物理学的诞生》
[美]I.伯纳德·科恩 著

科恩从力学、天文学等几个主要方面勾画出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到近代物理学的转变,在同类著作中纲目最为清楚。 ——陈嘉映

本书从地球运动这一假设所引起的物理学问题出发,讲述了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在创立新物理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做出的贡献,从一个侧面讨论了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


“它还会落回来吗?”这幅取自笛卡尔通信的古老木版画,展示了伽利略的同时代人和梅森神父所提出的一个检验落体行为的实验。


最古老的行星符号的起源已不可考,但通常的说法均来自于希腊罗马神话。

22.《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
[法]亚历山大·柯瓦雷 著

科学思想史学派的创始人 一部充满常识却不卖弄学问、清晰却不过度简化的作品

柯瓦雷是科学思想史领域的泰斗级大师,在本书中以宏富的学识刻画了人类一个基本观念的转变过程。 ——陈嘉映

本书认为,人类的思想在16、17世纪曾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框架和模式,使古代那个秩序井然、有限封闭的世界(cosmos)最终变成了均一无限的宇宙(universe),也使价值世界同事实世界完全分离开来。近代科学和哲学既是这场革命的根源又是它的成果,近代科学史和哲学史必须相互参照来研究。


23.《牛顿研究》
[法]亚历山大·柯瓦雷 著

关于17世纪科学革命和牛顿的经典研究 科学思想史学派的领袖人物 亚历山大·柯瓦雷生前审订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

牛顿是无与伦比的科学巨人,同时,正是经由牛顿,近代科学从根基上与哲学离异。柯瓦雷的这部著作深入刻画了思想史上的这一巨变。 ——陈嘉映


  • 我们所有人,或几乎所有的人,都已经把牛顿的世界机器当成了宇宙的真实图景和科学真理的体现,这是因为在200多年的时间里,它一直都是近代科学以及经过启蒙时代洗礼之后人类的共同信条和常识。

  • 对于同时代的年轻人,特别是对于后世来说,牛顿似乎是一个超人,他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宇宙之谜。

24.《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动》
[美]I.伯纳德·科恩 著

科学革命的一个成果是: 人们开始设想一种研究政府 个体行为和社会的社会科学 其运作方式能与新兴的自然科学相媲美

以科学史的眼光重新审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通过丰富的历史细节展现了现代自然科学在概念和方法上对社会科学产生的巨大影响,并引发我们思考二者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李猛


  • 自亚里士多德时代以来,自然科学和医学一直在为政府研究、宪法分类和社会分析提供类比。
  • 人们认为,方法有一种共通性,在物理科学和生物科学中一直管用的方法也能把社会科学推向前进。

25.《科学与宗教的领地》
[澳]彼得·哈里森 著

“科学”与“宗教”概念是晚近三百年的发明 何为宗教?何为科学? 宗教阻碍了科学发展吗? 科学与宗教果真水火不容吗? “科学”和“宗教”是否适用于一切地域和民族?

对世界的科学解释根本上是无神论的,但科学为什么偏偏从基督教笼罩的欧洲诞生?科学发展与宗教和道德原来千丝万缕地编织在一起。 ——陈嘉映

本书是科学与宗教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它极富原创性地分析了“科学”与“宗教”这两大领地漫长的形成过程,绘制出西方科学与基督教之间关系的一幅令人信服的图景,颠覆了我们对科学与宗教的许多简单化理解。

26.《文明的滴定: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英]李约瑟 著

一次影响世界的自问自答 李约瑟本人对“ 李约瑟问题 ”的回答

“李约瑟问题”:
“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以及“为什么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在把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

荷兰著名科技史家弗洛里斯·科恩(H.Floris Cohen)评价说,在20世纪的学术史上,鲜有一个朴素的问题能够引出如此壮观的成果。

中国人天生就倾向于场论,这种偏爱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人很早就形成了关于海潮原因的正确观念。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人说过,没有远距离物理接触的超距作用是可能的。 中国数学的思想和做法永远是代数式的,而不是几何式的。 公元8世纪初,当一行和梁令瓒第一次发明这种时钟时也有同样的情形出现,这比带有立轴横杆式擒纵机构的第一批欧洲机械钟早了6个世纪。

那么,李约瑟本人对于这个思索了一生的问题给出了何种答案呢?可以说,他对此问题的最完整表述都包含在了这本《文明的滴定》中。

27.《希腊科学》
[英]杰弗里·劳埃德 著

本书是剑桥大学著名科学史家杰弗里•劳埃德爵士讨论希腊科学的两部经典著作《早期希腊科学》和《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希腊科学》的合订本。

《早期希腊科学》通过毕达哥拉斯学派、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学派、柏拉图、公元前4世纪的天文学家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追溯了希腊科学的发展历程。《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希腊科学》利用亚里士多德之后更为丰富的文学和考古资料,继续讨论希腊对科学的重要贡献。

28.《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
[荷]H.弗洛里斯·科恩 著

一部系统考察科学史家 关于科学革命观点的百科全书式著作

本书不仅涉及如何解释和看待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的科学成就,而且也涉及科学革命根植于哪些哲学、宗教、社会土壤,如何永远改变了我们理解自然界的方式,以及为什么科学革命发生在17世纪的西欧而没有发生在古希腊、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等诸多议题,从而大大有助于我们对近代科学的思想、社会和文化起源的理解。

29.《现代科学的诞生》
[意]保罗·罗西 著

轻松读懂现代科学如何诞生 深刻理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本书展示了16至18世纪(从哥白尼到牛顿),早期现代科学在欧洲社会政治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复杂而详细的过程。保罗·罗西在本书中打破了科学"枯燥"、脱离文化的错觉,探索了产生科学的传统与价值体系之间的强大冲突,科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人们对价值体系的调整和重新认识。

“世界科普名著译丛”6种



  • 《从一到无穷大》
  • 《物理学的进化》
  • 《生命是什么?(外一种:心灵与物质)》
    (介绍详见“汉译名著”)
  • 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 《现代数学的概念》
  • 《我的世界观》



30.《从一到无穷大》
[美]乔治·伽莫夫

世界科普经典著作 领略科学奇迹奥秘 探索宇宙总体图景

将现代科学中最有趣的事实和理论收集起来 从微观和宏观方面将今天科学家 所看到的宇宙的总体图景展现给读者

主题简要地涵盖了整个基础科学知识领域 没有留下什么死角 即使外行读者不会碰到太大的困难

31.《物理学的进化》
[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波]利奥波德·英费尔德 著

面向普通公众
避免使用任何数学公式 清晰生动解释物理学基本观念 堪称爱因斯坦最优秀的科普著作

《物理学的进化》介绍了物理学从伽利略、牛顿时代的经典理论到现代场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发展演化历程,引导读者思考其背后涉及的哲学思想和观念的变化。它面向普通公众,避免使用任何数学公式,对物理学基本观念的解释非常清晰和生动。

32.《爱因斯坦晚年文集》
[美]爱因斯坦 著

《我的世界观》续作 爱因斯坦眼中作为科学家、哲学家和人的自己

这是一本能够给人带来灵感的论文集,收录了爱因斯坦从1934年至1950年间的文章共59篇,分为“信念与信仰”“科学”“公共事务”“科学与生活”“名人”“我的民族”等六个主题,展现了作为科学家、哲学家和人道主义者的爱因斯坦对科学研究、宗教、教育、自由、相对论、物理学、战争、犹太民族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文集由迄今为止尚未发表的讲演、论文、书信、呼吁等各类文章组成,原书成书时几乎未做任何编辑上的修改, 力图保留爱因斯坦作为一个满怀良知、思想深刻且富有同情心的人的点点滴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