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品牌频频被冒牌,食品类商品也是重灾区。
春节期间,有调查发现,河南许昌、周口、信阳多地农村卖假名牌饮料。撕掉一层薄薄的加多宝包装,一瓶过期花生露出现在眼前,还有其他饮料也被这样重新包装,罐底经打磨重新喷码,掩盖了旧日期。
来源:梨视频
如此“草率”的造假方式背后,是非法假冒行为的猖獗。在农村地区,假饮料拥有不小的市场规模。各式各样的饮料产品、成倍翻番的巨额利润、隐蔽简陋的加工窝点、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构成假冒饮料生产销售的完整链条。
饮料的假冒方式有很多,此次在河南农村发现的假冒加多宝、王老吉由过期露露伪装而成,属“挂羊头卖狗肉”。此外,“滥竽充数”式假冒、“雷人山寨”式假冒、“无中生有”式假冒也层出不绝。
很多人都看到过山寨名牌饮料,它们与知名品牌的字形十分相似,包装也几乎一样,乍一看与正品没什么区别。“旺子”、“营养抉线”、“汇原果汁”、“脉劫”等让不少人惊呼“亮瞎了眼睛”。
有一位消费者曾分享了一次经历:“雪碧味道不对,再仔细一看,包装上竟然印着‘雷碧’——还有比这更‘雷人’的么?”另一位消费者称自己买了一瓶“康师傅”牌的饮料,瓶盖里是“再买一瓶”。仔细一看才发现这饮料竟然是“康帅傅”!
还有一些饮料冒名顶替,打着知名品牌商标的擦边球,比如将公司名称注册成著名品牌、在商标上加注知名品牌名称等等,生产出并不属于该知名品牌的系列产品。举例而言,“和其正红糖奶茶”、“汾兰和其正山楂汁”…这些名为和其正的饮料其实与和其正并无关系。
作为“和其正”品牌所有者,达利食品集团内部人员表示,他们没有授权任何企业生产该公司产品,“汾兰和其正”系列饮料已涉嫌侵权。
“套罐”的假饮料也不在少数,这类饮料分两种,一是与此次假加多宝事件类似的“挂羊头卖狗肉”。二是旧瓶再利用。去年8月,河南鹤壁一位市民买到一罐“水蜜桃汁”,撕下罐上的一层塑料纸包装后,露出了“黑芝麻核桃露”,内装饮料是透明无色的甜水,疑为“桃水”。
该品牌饮料的生产厂家表示,他们公司有专门的易拉罐供货商,从来不使用回收的旧易拉罐,更不会用在旧易拉罐上贴塑料纸的方式包装产品。这罐饮料应该是冒牌货。
此外,市场上还有一种彻头彻尾的假冒伪劣饮料滥竽充数,欺骗消费者。这些饮料瓶身存在磨损现象,罐顶存在明显折痕,属于他人回收瓶体重新灌装的产品。
且包装箱纸质差,罐体上盖所印刷的商标及文字图案与正品相比较为模糊,生产日期条码不清晰,配料成分不明,属于假冒其公司注册商标的伪劣产品。
左为真,右为假
假饮料花样繁多、鱼目混珠,屡次现身在超市、小卖部的货架上。
生产假饮料的车间环境是怎样的?许多公开报道显示,大多厂房设备简陋,不符合食品生产标准。
有媒体曾这样记录山东一山寨饮品车间的状况:“车间并没有明显卫生标识,只看见一个冒着热气,类似锅炉的罐体,不断向空饮料瓶装入液体。在机器四周,几名工作人员站在旁边,并没有穿戴任何工作服装、口罩等防护措施。机器下方有很多污水,空气中弥漫着奶香味。” 几十种饮料的装盒、打包均在同一车间完成。”
南宁执法人员曾在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西明村5队一间民房里,端掉了一个地下窝点,查获105箱假冒的罐装“王老吉”饮品。
这间小作坊不到50平,除了一台收缩包装机、一台封罐机、一只大铝桶、一口大铁锅以外,基本上没有别的生产设备。在一间小室里,污水横流的地面,堆放着一箱箱空罐子,墙角还放着一只盛着脏水的大水盆。
该作坊中,注入饮料扣上盖子,知名饮品的假冒产品就此“出厂”
除不合格的生产加工环境外,假冒伪劣饮料的成分与正牌产品也有差异。 经检测,假雪碧原料多是雪碧型香精、甜蜜素、阿思巴甜等添加剂;“农夫山泉”是自来水过滤后直接灌装;凉茶是将回收的易拉罐简单清洗后灌入自己熬制的凉茶,再封装制成;饮料里的果粒则是用化学原料和模具做成。
其中,甜蜜素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阿斯巴甜比一般的糖甜约200倍。防腐剂则多出了脱氢乙酸钠和苯甲酸钠。真的冰红茶配料表里有红茶粉、维生素C成分,假的里面没有。
也就是说,假的冰红茶根本不能称作茶,因为里面没有任何茶的成分存在……大体可概括为:自来水+添加剂+糖精=假冒饮料。
造假者唐某曾花了大半年的时间,钻研出了十多种白酒、凉茶、奶茶等酒品、饮料的配方。用他的配方造假饮料,利润至少可以翻倍。
脏乱差的加工环境、不合规的饮品原料、资质不全的生产主体等无疑造成了食品安全隐患。假饮料大多都是用香精和糖精勾兑,短时间饮用不会出大问题,但长期饮用会导致糖尿病等慢性病,对消费者身体会有隐性伤害。
产品里使用的一些添加剂还可能会引起神经系统要受损。例如部分假饮料中含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此原料被称代糖,是神经毒素,会损害神经系统;另外苯甲酸钠等防腐添加剂,过量使用也会造成神经退化性疾病。
假饮料最直接的影响是对消化系统的危害。2015年,西安市民宗先生在临潼一家超市花费100多元购买了一箱黑卡六小时功能饮料,没想到,喝了饮料之后,一行七人都先后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
除了在城市间流通,农村的小超市、食杂店、街边餐馆也开始成为假冒伪劣饮料的重点销售地区,而且已具规模。
为什么假饮料生产销售行为长期猖獗?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进一步分析,政府、企业、社会、消费者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假饮料的销售区域扩大、销售方式也更加隐蔽,由原来单一的人对人直接推销,变成网络销售和直销相结合,加大了查处难度。
一般的私人小超市和一些烟酒食品店由于在进货渠道管理上缺乏必要的措施,这些假货进去的可能性也会增大。
若假饮料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出售,也会吸引不少顾客。很多农村消费者购买后,即便知道自己购买了假冒伪劣产品,但由于维权意识也不够,也就不了了之....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开封市一家民营饮品企业“傍名牌”生产销售问题饮料长达五年。当地食药监部门对生产企业下达的整改通知书上显示,“食品加工企业不能持续保持应当具备的环境条件、卫生需求、厂房场所”,“三防不达标”。然而材料显示,该企业具有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食品生产许可证。
报道截图
多个主管部门表示,涉事企业虽然问题多多,但证照齐全,“查处难度大”。
开封市金明区工商局监管股负责人说过,“企业投诉了,我们才去监管。经过调查真伪才能处罚。但我们需要时间落实调查。”企业投诉受理时间长,调查取证周期长,这些都给了不法分子喘息调整的机会。
法律而言,对违法企业与个人的惩罚力度也不够大。个人一般会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以下或拘役,另外还有缓刑的情况,对企业的查封更是困难重重。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则认为,监管部门没有对查获产品的名称、批号和生产者,认真履行公示义务,让很多不良商家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公示这些产品的真实详细信息,被冒用贴牌的商家才能向行政部门去投诉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个重大安全问题。民以食为天,每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都会管住自己的嘴,不去吃对身体有害的食物。但如果有毒有害的食物是被一个有安全标识的包装所伪装的,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将沦为受害者。
正如江南大学教授吴林海所言,解决食品造假,最现实的路径是全面贯彻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现食品安全由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向上下互动的“治理模式”转变,以地方为治理单元,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实实在在地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力量各负其责且相融合的社会共治格局。
✤ 看色泽,消费者可将瓶子倒过来对着阳光或灯光看,颜色特别深说明其中的色素可能过多;如果是非果肉类饮料里面有雾状或丝缕状的物质,说明饮料的质量可能不过关;若饮料瓶底有杂质,则怀疑是变质过期.
✤ 嗅气味。各种饮料均具有本品种独有的香气及滋味,味感纯正,没有异味。若饮料发酸、发臭、发涩,则说明该饮料变质了.
✤ 看透明度。果汁和果味饮料中的清汁类饮料一般应澄清、透明、不混浊、不分层、无沉淀。
✤ 看商标。没有商标的饮料千万不要购买,有商标的要先看是不是音同字不同或者字体相近来故意混淆消费者。
➤瓶装饮料:
✤ 看瓶盖处生产日期。真的是以机打印码为主,字迹较为清晰。假的多以喷码为主,字迹不够清晰;
✤ 看产地字母:真的在瓶底部有标注,假的瓶底部没有;
✤ 看瓶子:真的外观光洁,厚度均匀,瓶底收口较小。假的多用回收瓶,表面磨损较重,尤其是瓶颈厚薄不均,颜色较黑,瓶底收口较大;
✤ 看包装:假的字体有重影,且瓶盖顶端有加工留下的痕迹。
财经网(ID:caijingwangwx)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参考资料来源:梨视频、人民日报、央视网、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东北新闻网、河北法制网、杭州日报、贵州商报、中国广播网、燕赵晚报、新京报、荆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