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库2019
科学尚未普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J123跨境电商  ·  24年速卖通和Temu在韩销售额超4万亿韩元 ... ·  昨天  
KJ123跨境电商  ·  24年速卖通和Temu在韩销售额超4万亿韩元 ... ·  昨天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2月11日最新蛋价(早报) ·  昨天  
掌上平度  ·  增收致富!点赞平度的这个地方...... ·  昨天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3 天前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  ·  早安·天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库2019

我身边的朋友,从没拿到过Carry | 偏见·年轻投资人访谈

水库2019  · 公众号  ·  · 2019-03-17 09:15

正文

我们每个人都在奋力追逐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2014年,名校毕业的投资人K先生为了过上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进入了VC行业,五年后的今天,他说了一句话:我每天跟几千万甚至上亿元钱打交道,但自己没有钱。


这是投中网旗下,偏见实验室的第 20 篇文章, 也是“年轻投资人访谈计划”的第五篇。




偏见·年轻投资人访谈

我身边的朋友,从没拿到过Carry



周玉梅 | 作品

偏见实验室 | 出品





“站在十字路口上,我该何去何从。”

夜幕四合,北京的街道依旧喧嚣而热闹。K先生独自一人走进了一家拉面馆,他要了一份拉面。这次北上,他原计划要约几个朋友吃个饭。但最后,追着要和他一起共进晚餐的人,一个也没见。

他需要更多时间独自思考未来。此刻,他像一个站在十字路口上的旅人,走向哪里,还没想明白。

2018年,VC行业遭遇严寒,他在一家基金公司做了五年多,面临一个问题,跳槽还是留下?

留下的问题包括未必能晋升、老板与自己可能存在的微妙关系、机构里年轻面孔带来的压力等等,当然更重要的还是钱。

如果跳槽,现在的市场环境,各家基金都囊中羞涩,换了东家,未必能有出手的机会。再者,一旦离职,自己投资的项目怎么办?将来爆发了怎么办?

K先生没有钱,他甚至觉得,一名年轻投资人去做投资这件事特别傻,“做投资的获利非常远期,你很努力,但你努力得到的反馈时间特别长,就像有人给你画了一张饼,但不能充饥。”

他拿二级市场炒股票的基金经理举例,他们的激励反馈特别迅速,一年一次。“如果你在行业内跑赢了前5%,你帮公司赚到1亿元,你的团队就能很快分到钱,你会觉得你做的事跟你的收入切实相关。”

但在一级市场,年轻投资人自己投资的项目非常少,而Carry这件事,“我在行业内就没听说谁拿到过,甚至有的机构明面上直言没有这种激励收入。”

投资人付出的努力和收获并不成正比。

“我们做一个项目,花很多钱和精力,早期项目更是如此。花时间帮创始人想办法,多数时候,我们跟创始人关系很好,推进项目时,内部估值也会给打八折,但实际上,个人根本拿不到什么好处。”

去年,K先生明显感到基金风格收紧,老大对项目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的问题是,不是自己不愿意提升,而是自己提升的速度跟老板标准的提升要求不匹配。”

2018年行业出现洗牌,很多人离开了圈子。K先生觉得,VC行业存在泡沫,一级市场并不需要那么多人,未来,90%的机构要死去,90%的从业者会消失。

当初为什么会进风投行业呢?



“在北京,有尊严地活下去。”

2011年,K先生进了国企,但国企的工资无法养活自己。另一个让他绝望的事实是,在国企的日子,可以一眼看到自己的将来,他无法接受,因为“我是名校毕业的。”

“我要在北京有尊严地活下去。有尊严地活下去,这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定义,每个人都可以活得很有尊严,至少在那个时间点上,北京这个城市是用钱衡量的。”

K先生想赚钱,2014年的VC行业,是他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

当时,在双创浪潮下,各种基金雨后春笋般涌现,K先生前脚投简历,后脚面试,第一次就顺利进入了一家VC机构,一做就是五年多。

K先生承认,自己最初投的项目,很多都没成功,有时代原因,也有自己不懂的原因。

“5年多的投资工作,你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呢?”我向他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他的目光望向咖啡馆的玻璃窗,大约一分钟后,他说:“不是很好回答,从时间上,我觉得自己是在成长,但这种成长并不快乐。至少没有一件事能用‘最’形容。”

随后,他说了一句话,“在VC行业中,踏踏实实工作拿工资的人都是屌丝,都是像我这样的屌丝,在行业中有一个不好的现象,能搞事情的人都是有钱人,凡是赚钱的人,基本上都是能搞事情的人,有些人一边做投资,一边接点FA的私活,有些人投了项目后,自己也占点‘黑股’,甚至有些大佬也这么做。”

K先生觉得自己不适合做FA,“我不适合做拉皮条的事。”

K先生认为做投资也需要耐心,“我对自己有尊严地活着这件事的规划是35岁到40岁,如果我今年是33岁或者34岁,如果还这么屌丝,我会去做FA。”

行业下行,他有些焦急,11年的北漂生活,K先生没能在北京买房买车,他承认自己和家人都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他举例说:“你坐在办公室里想着今天会不会被裁掉,这本质上是来自财富的焦虑,家庭的房贷等等。你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就在这里定住了。二十年前下海,只要愿意做就有机会;十年前炒房,大妈都能富;十几年前可以做互联网,但现在你做什么呢?大家都不知道。有时候明显感觉自己有一点钱了,但也很穷,尤其你买了房子,你会担心,你今天能赚到这些钱,明天能不能继续赚到这些钱呢?”

K先生把年轻人焦虑的来源归结为阶级流动空间变窄了,“上升通道越来越窄,有钱人越有钱。”他看到VC机构投资了很多项目,看着创业者财富自由,“越看到这些,越觉得这件事自己做不了。”

现在,K先生已经在二线城市买房结婚。表面上看,K先生在北京这几年活得是挺有尊严,“但没什么卵用,在遇到结婚买房子时,还是很现实。”

“如今,我虽二线城市买房结婚,但我离不开一线城市,因为工作机会在这里。尤其做投资行业,40%到50%的机会依然在北京,这就是我们的尴尬。”

如何消除焦虑和不安全感?“也许是那飘在天上的财富自由概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