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雨果网
雨果网(跨境电商新媒体)公众号,解读跨境电商热点,挖掘行业商机,分析企业模式,分享跨境电商运营经验、技巧、案例及创业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雨果网  ·  亚马逊重大调整!FBA分仓政策新规 ·  10 小时前  
北京药监  ·  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 ·  2 天前  
北京药监  ·  以“新”为帆,奋力开拓外贸新空间 ·  2 天前  
雨果网  ·  卖家精灵出品|亚马逊2024年度数据报告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雨果网

工厂从中国搬回美国,这家帽商利润遭断崖式下滑

雨果网  · 公众号  · 跨境电商  · 2017-06-05 09:00

正文

内容梗概

特朗普上任之后一直鼓励美国企业用美国制造,但是美国制造成本之高让不少从中国搬回美国的厂家感到后悔。

BollmanHat在美国每小时需要支付给每个工人11美元,而在中国只要2.6美元,为什么它还要把工厂搬到美国呢?

2016年,美国历史最悠久(149年)的帽子制造商Bollman Hat公司花了100万美元将其在中国的Kangol制帽厂搬到了美国。

但是由于美国的劳工成本较高,该公司的利润一直在下降,现在他们生产的每一个Kangol袋鼠徽帽都处于亏损状态。

Bollman Hat公司在2016年没有为员工提供分红,这是 该公司在31年来首次未能给员工持股计划做出贡献。


搬回美国后,Bollman的制造成本上升


位于亚当斯敦(皮特凯恩的首府,隶属英国)的工厂负责了约20%Kangol的生产,其余的工厂分布在英国、意大利、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和越南。

Bollman在2001年收购了Kangol。

像塞缪尔·L·杰克逊、布拉德皮特和格温·史蒂芬妮这样的名人都是Kangol帽子品牌的粉丝。

去年,Bollman把位于中国的工厂搬到了宾夕法尼亚州,该公司的高管声称, 这是为了给美国制造业创造就业岗位。

劳动力成本上升,利润下降 等原因,让这家拥有149年历史的 Kangol公司正在走下坡路

Bollman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on Rongione表示:“这肯定比我们以前想象的挑战要来得更大。”

Bollman希望一旦美国工人熟悉了制作Kangol帽子的流程时,产品会有更快的周转速度。而Bollman所经历的这些挑战也说明了为什么最初 劳动密集型服装制造业会离开美国

自1990年以来,美国服装制造业的就业率下降了85%,这是所有制造业中下降幅度最大的。

降低成本的服装公司纷纷将工厂转移到亚洲,以寻求廉价劳动力。Bollman在 宾夕法尼亚州 需要为每个工人每小时支付约 11美元 ,而在 中国为2.6美元


那为什么还要把工厂搬回美国呢?


在一个趋势快速变化的行业中,“产品的交付速度至关重要。”Rongione说。

其他美国服装公司也试图在这方面变得更灵活。据美国服装鞋业协会统计,自2009年以来,美国服装生产增长了50%。

这是因为一些鞋类和服装制造商决定接受更高的劳动力成本,以换取更多的库存控制权,并更加靠近其美国客户。

例如,美国人气户外休闲鞋品牌KEEN在2010年开始在波特兰的工厂开始生产鞋子;运动服装巨头Under Armour去年在巴尔的摩开设了一家高科技研究中心。

Bollman的供应链高级副总裁Nate Herman表示:

显而易见,如果你在美国有一家工厂,你就能更容易对市场趋势做出反应,产生小批量的产品,并将产品快速上市。


根据Reshoring Initiative(一个致力于将工厂岗位带回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的数据显示,去年,本地公司回归以及外国公司投资所创造的制造业就业人数,在近几十年来第一次超过了因美国公司迁往海外造成的失业人数。

然而,虽然越来越多的自动化使得在美国生产变得更便宜,但需要的工人数也减少了。

因此,即使服装制造商纷纷推出更多美国制造的衬衫和鞋子,该行业正在流失的职位也比它正在创造的就业机会多。

去年,就业人数只超过了13.1万人,远低于1973年最多时候的140万人。

此外,97%以上的美国服装仍然由国外生产。

纽约时装技术学院的Steven Frumkin表示:“时代变了,由于生产效率和设备改进的原因,这个行业永远不会雇用跟以前一样多的人。”

但Bollman仍然认为它可以靠美国工人和古老的生产方式取得成功。

Bollman通过Kickstarter筹集了超过10万美元,将数十台针织机从中国运送到宾夕法尼亚州,然后翻新了这些已经用了近80年的古老机器(用于编织Kangol帽子使用的面料)。

美国工人也不得不需要学习如何缝制、刺绣和塑造出独特的帽子。作为其流行款式之一的Wool 504,零售价为48美元。


Bollman帽子的美国生产成本是亚洲两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