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Power姐给大家安利了日剧《四重奏》
第二天就在网上发现了这一套图
▼
人物撞脸《我爱我家》
所以《四重奏》可以考虑改名成
《我爱我别墅》嘛!
▼
P姐看着这图还没乐完
就又刷到了这么一条消息
《我爱我家》要拍电影版了!
这不是某个上市失败的房产中介公司的炒作
而是真真切切在电影局审批通过的项目
▼
拍《我爱我家》电影版
这事儿本身已经比电影好笑
观众要是真想看一家人抢遗产
随便打开个地方台的真情调解节目不好么
抢存款、抢房子、抢耕地、抢孩子要啥有啥
在1993年的时候
一台电视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家庭娱乐活动的全部内容
《我爱我家》没有炫酷的特效
没有当红的小花、小鲜肉
讲述只是傅明一家日常的生活琐事
可就是这些家长里短
却是我们一代人的回忆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姆们
姆们
姆们!
”
▼
这种明摆着借IP圈钱的行为真心令人不齿
尽管现在还没有公布导演及主演名单
但是P姐能断言
现在这个时代
能拍出与《我爱我家》水平相匹配的电影作品
是不可能的
▼
《我爱我家》是时代的产物
九十年代前半期
有80年代理想主义的文艺气质
又有经济发展带来的激情
八十年代有《西游记》、《红楼梦》这些经典作品
虽然经验不足、资金困窘、技术落后
但艺术界前辈凭借对艺术的热爱
克服了所有的困难
而九十年代初
物质丰富,经济发展,眼界开阔
而且艺术家们都依然坚持着对艺术品质的追求
虽然有钱了,但匠人精神没有丢
这一切
都不是电影版《我爱我家》能复刻的
▼
首先,《我爱我家》有着神剧本
笑点满满
▼
多少姑娘追我!漂亮的,有钱的,洋妞,排队!拿号!按单双日,分初复赛!像你“老玉米”这样儿的,要到门儿上我都得掂量掂量!
老傅:我参加革命比你早,关键的时候要冲在你的前面呐,我是革命一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我是革命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革命工作无贵贱,脏活累活我来干……
志国:爸,您这不是前功尽弃了么您?
傅老:弃就弃吧,为了保留革命的火种,有时候也必要得放弃一部分胜利果实……
这种搞笑
不是挤眉弄眼,抓耳挠腮的小丑搞笑
而是高级的讽刺艺术
▼
上承王朔式调侃
对丑陋和僵化的嬉笑解构
下接相声的魅力
有连绵不断的排比和包袱
这就是编剧梁左的能力
▼
《我爱我家》最初的创意是英达
他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发现了情景喜剧
想要将情景喜剧本土化
英达说,就像曹禺之于焦菊隐
他的曹禺
就是梁左
▼
在那个大家还期待着在晚会上听相声的年代
《虎口遐想》、《特大新闻》
《小偷公司》、《电梯奇遇》
全部都是梁左写的
当年《虎口遐想》上春晚
梁左的稿费才几百
姜昆表演拿一万
姜昆觉得
不好意思,又送了梁左三千元
▼
英达找梁左写《我爱我家》的时候
梁左说家里房子要装修
“我需要一大笔钱”
英达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梁左的酬劳
高于所有的演员
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
80%的预算拿去请小鲜肉
剧本随便抄抄、改改、拼拼
仿佛才是常态
2001年43岁的梁左英年早逝
王朔和梁天在他的保险柜里发现了高利贷欠条
很难想象
在这样的压力下
他是如何写出一个个欢乐的包袱的
▼
梁左说:
“
我原本是打算留给我的小说
直接拿诺贝尔奖的!
要不是你们都一死儿地求我
能这么随便用到这破戏里吗?”
英达说:
“我知道的某些诺贝尔得主,
从戏剧结构到人物语言,
水平真的不如梁左。”
在演职员表里
英达给他的头衔是
“文学师”
梁左是真真切切配得上这个头衔的
整个影视行业,只有他被这样叫过
▼
其次,《我爱我家》的演员也是星光熠熠
主演们自不必说
老傅、贾志新、贾志国、小保姆…个个都深入人心
▼
扮演老傅的文兴宇
出演《我爱我家》的时候才52岁
老态靠化妆完成
看过最后一集的大家都能看出来
老爷子的真实嗓音是很浑厚的
很威严,有点话剧腔
而平时的嗓音
则是他故意吊着嗓子模仿的“老干部腔”
▼
和平可以说是宋丹丹塑造最成功的的荧幕形象之一
土生土长北京大妞
还有一点儿“旧社会艺人习气”
当年正处于颜值的巅峰
在萨莱诺Salerno国际电影节意大利拿了银质奖
在春晚上出演小品《懒汉相亲》一炮而红
▼
宋丹丹在片场有句著名的玩笑:
“作为演员容易吗?
白天得在这儿拍戏
晚上还得陪你们导演睡觉!
”
英达和宋丹丹郎才女貌
也曾是一对佳偶
▼
没想到
英达认识了编剧梁左的妹妹梁欢
产生了感情
1997年1月,宋丹丹和英达离婚
谈及离婚
宋丹丹说的很坦诚
说自己出轨了
索性离婚
而英达却在媒体喊话
说宋丹丹有“裸露癖”
▼
英达很快和梁欢再婚
英达把大儿子巴图扔给宋丹丹抚养
不闻不问
却四处带着小儿子秀父子情深
这也是这次英达涉嫌洗钱被捕
网友们拍手称快的原因
2002年英达上《艺术人生》
朱军问他《我爱我家》里谁演得最好
英达说了很多
丝毫未提及宋丹丹
《我爱我家》成了英达和宋丹丹的一个结
想让这二人中任何一人出山
恐怕很难
▼
《我爱我家》的客串阵容
更是耀眼
李明启
▼
王志文
▼
赵忠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