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零售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角度看,零售银行需要长期不断地投入,以及细致入微的经营。零售银行要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做好。
因为与公司银行相比,零售银行客户数量最庞大,要占用最多的银行资源,相对应的大部分运营成本都要分摊给零售银行,这注定了零售银行不能用爆发式的短跑模式去经营。那就只能像马拉松选手一样,调整好步伐和呼吸,让每迈一步的能量消耗降到最低,这样才能走过这段漫长而痛苦的煎熬。而电子账户正是控制“能量消耗”的有力武器。从这个层面看,银行发展电子账户就是一种必然了。
银行电子账户的创新。
移动金融就是把银行的网点服务最大化的延伸,直接放到客户经理的手心,这样跟客户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
接下来就是业务体系,再往下延伸就是由应用场景介入到整个业务设计与运营的层面。而银行的互联网业务体系其实是需要一个内核,需要一个支撑的,这就是电子账户。在互联网环境下,零售银行很难用现有的账户体系来支撑整个业务体系、应用场景以及构建整个银行互联网服务体系。
银行电子账户拥有大量的应用场景。
电子账户不可能独立存在,它需要植入到银行互联网体系当中,包括直销银行、便民交费、P2P融资、基金存款、理财超市等都可以使用电子账户,也都是电子账户可以支撑的应用场景。首先,在应用场景当中电子账户实际上承担了管理用户资金的职能,这是电子账户的本职;其次,电子账户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核心支撑,为零售银行提供了一个核心账户的基础性支撑,屏蔽网点覆盖的渠道缺失,借助互联网能有效拓展客户群体,并与之建立刚性的业务关系。再次,电子账户是互联网银行服务模式的基础性介质,还是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有利工具。
银行电子账户降低的关键成本分析。
一是零售获客成本大大降低。二是闭环账户降低资金盗刷风险。三是业内与跨界合作难度降低。四是节约资源,推进普惠金融意义重大。
国内一人数折、一折一户现象十分普遍,有些银行也以发卡数量作为经营业绩的考核指标。同时,个人缴纳和支付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公用事业费用,往往开立多个银行账户,导致个人有大量闲置不用的账户。截至2016年6月末,我国个人银行结算账户77.86亿户,人均5.69户。
个人开户数量过多,既造成个人对账户及其资产的管理不善、对账户重视不够,也为买卖账户、冒名开户和虚构代理关系开户埋下了隐患,还造成银行管理资源浪费,长期不动的账户更成为了银行内部风险点 。
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和电子账户的应用背景,监管创新Ⅰ、Ⅱ、Ⅲ类账户就不难理解。2015年12月27日,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 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明确建立个人银行账户三类账户管理机制。
笔者以为账户体系的监管创新是本世纪监管最伟大的创新,它让直销银行(未来互联网银行)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成为可能。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浪潮,徽商银行直面挑战,顺势而为,2015年1月26日,徽商银行直销银行——徽常有财正式上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摆脱实体网点,向客户提供纯线上金融服务。徽常有财依托电子账户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初步实现了低成本、轻资产运营模式,为徽商银行的传统零售获客开辟了新的渠道,对探索零售成本控制转型之路具有创新意义。截至11月末,徽常有财的客户数规模已经突破900万,而且这才是一个开始。
直销银行是当前零售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传统零售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创新的阶段,依托电子账户体系的直销银行,是互联网金融的产物,当前更符合客户移动、快速、便捷、安全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另一方面,伴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冲击,客户的投资选择不断丰富,客户对传统零售银行的依赖正在减弱,直销银行的产品结构和服务模式,能够争取市场对零售银行转型的重检时间,依靠银行背书,有利于重拾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