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秦小明
金融界最会写段子的,段子界最会写时评的,时评界最会搞金融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秦小明

民工逆袭指南:职场阶级分层

秦小明  · 公众号  ·  · 2017-05-17 17:3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现在公司的格子间里哼哧哼哧做ppt的那些人,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们,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以我对金融行业的观察,里面的人大致分三类。


1. 有资源的。老一点的比如各种合伙人,年轻一点的比如各种二代。


2. 有不可替代的能力的。比如牛逼的交易员/基金经理,靠实力吃饭,在哪个公司无所谓,不开心了自己干一样过得很好。


3. 卖劳力的。既没有资源,也没有自己不可替代的能力,就只有靠熬时间。


这段话之前发在朋友圈,分分钟被赞爆,说明大家还是认同这样的划分。事实上,除了一些特殊行业(如医生),大部分行业里的人,都可分为这几类。


1

有资源的


通常又分成两类。如果用打游戏来类比,一类是通过辛勤劳作,一路打怪升级获得技能。另一类则是人民币玩家,直接砸钱买装备获得技能。


第一类,通常是职场里比较资深的大叔。通过熬时间,拼技能,并且以常人难以承担的付出和代价,掌握了行业的一部分资源。他们一般都是各大公司的高管层,比如金融行业的各种合伙人。


一般来说,合伙人带给公司最重要的东西,是客户。他们已经化身超级销售,大的单子,大的投资标的,都是他们出马拍板。


这些资源,往往直接为公司产生收入。


第二类人,则是各种二代。这个二代是一个广义的含义,指刚刚出身社会不久,但凭借父辈甚至祖辈的积累,可以轻松在职场获得机会和晋升的人。


二代们在职场生存,其凭借的要素,本质上和第一类人无异,都是为公司直接带来收入的资源。比如投行里常讲的一个段子:


为什么你进不了投行,因为你不是部长的儿子。


很多人对「部长的儿子」这个群体,颇为不满。认为他们能「进投行」,是一种社会不公。


这种看法并不正确。如若你站在公司的角度思考,则全然不同。公司招人的目的除了能干活,也需要经验和资源的导入,尤其是后者。


谁能为公司带来最大的收入,谁就能优先获得机会,这是一个朴素而直接的道理。


此外,对于那些想通过打怪升级,最终掌握资源的人来说,我建议大家在职场生涯当中, 尤其要提升自己的销售能力


很多年轻人对做销售有先入为主的抵触,这不是好事。所有公司的最高层,都是最顶级的销售员,这一点似乎没有什么例外。


不管哪个行业,只要存在竞争,到最后谁能掌握客户,谁能掌握优质资源,谁就能站在职场最顶端。


2

不可替代的


这部分人是职场金字塔的腰部。其人数比掌握资源的多,但是又比塔底的少得多。


人们常言的 职场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代的这种相对不可替代性。 为什么加了个相对,因为都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范围内,这种不可替代性才得以成立。


职场上的技能,很难说有人一直或者说在哪里都能做到不可替代,很多不可替代性都会随着时间空间改变,尤其是当下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


不可替代的相对性,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职场法则:持续投入和学习。


只有坚持不懈地投入和学习新知识,不断升级迭代自己的思维,不可替代性,才能得以延续。相反,懒惰和守旧,很快会让你丧失已有优势。


具有不可替代能力的人,通常是公司的中坚力量。有资源的人,把资源导入公司后,将这些资源转化成公司的收入,就是由这些具有不可替代能力的人来完成的。


不可替代性越强,在职场中获得回报和地位就会越高。


比如早年的明星基金经理王亚伟,他可能并不会做多少销售意义上的事,但是凭借其高超的投资能力,也在华夏基金获得了高层的职场地位。


通俗来说,这类人是 凭真本事吃饭 。什么叫真本事,我认为必须要满足以下几点:


1. 是真的,而不是包装出来的。

2. 是自身内部具有的,而非外部赋予的。

3. 具有相对独立性。

4. 能产生经得起检验的成果。


第一点看上去有点像废话。但大家应该都见过很多所谓很厉害的人,都是人为包装出来的,尤其是出于某些商业目的。


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各种学长学姐回来做宣讲,西装笔挺,男帅女靓,再放些高大上的PPT,很多同学就觉得这些人真厉害,但真实情况如何,大家毕业了自然就知道。


第二点的意思是, 真本事是相对内生的。它的存在,不需要外部背书。 你在大公司,拿着大公司的名片去谈生意谈成了,这不一定是真本事。对方可能仅仅看的是你服务的是大公司,才把单子给你。


真本事是,无论你在大公司小公司,都能把生意谈成。 我们常觉得大公司的人厉害,这些人自己也觉得自己很厉害,但他们是不是就有真本事,我觉得也不尽然。


第三点的相对独立性,说的是,有真本事的人,做事情的时候,可能不是必须需要某个平台提供支持。这和第二点类似,但 独立性强调的是能力的完整性 ,不是说缺了别人的支持就发挥不了。


比如,在金融行业,一个牛逼的基金经理或者交易员,在任何公司都可以做得好,有人愿意把钱给他管,这就说明他的投资能力具有相对内生性,不需要公司的背书。在公司干得不开心,可以选择自己单干,甚至不帮别人理财,只做自己的钱,也可以生活得好,这就是能力的独立性。


真本事还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 它可以让你很自信地以结果来证明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和别人讲了很多话,不外乎就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自己很厉害。但这些逻辑往往并不能直接说服人,因为争论的双方都有自己的逻辑。


牛逼的人,往往都懒得多说,直接用结果告诉你,他真的很厉害。


牛逼的程序员常常说,Talk is cheap, lets show the code. 意思是,多说无益,让我们用代码说话。巴菲特也常常用一句话讽刺华尔街的人,They are smart,but I am rich. 意思是,他们那么牛逼,有啥用,反正没有我有钱。


3

卖劳力的


这是金字塔的塔底,也对应了最广大的职场人士。人们常常自嘲自己是XX民工,把工作戏称为搬砖,倒也很直观形象地反映了塔底人民的职场生存现状。


这些人藉以获取收入的要素是劳动。而劳动的投入,具有最弱的不可替代性。


以我对金融行业的观察,尽管很多公司在招人的时候,设立了很高的学历门槛,一个银行柜员也要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但这些岗位所需的技能,难道你认为一个高中毕业生培训三个月做不了吗?


高级一点的如投行里做PPT和EXCEL模型的,这些职位招人更加严格。但其实他们做的事情,做过的人都很明白,也很难说不是流水线作业。一般大学毕业生培训几个月,有些财务基础,也能上手。


网上的一段话说得很有道理:


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办公室的白领们自以为自己的表现,优于自己的父母。其实这不过是因为经济结构转型造成的误会而已。现在在公司的格子间里哼哧哼哧做ppt的那些人,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们,其实没有本质区别。


很多年轻人觉得,我在一线城市工作,是不是就意味着比在二线的人要牛逼要高级。或者,我在办公室画ppt和做excel,就比外面骑着小电驴带客户看房子的中介小哥更厉害。


事实上还真的不一定是这样。


前阵子大家都在抱怨北京的房价又飙涨了。我一个朋友,北京名牌大学毕业后留京,在某国有银行工作。研究生毕业,一年十几万的收入。每次和我见面必抱怨北京房价,说他娘的快待不下去了。


另外一个朋友,高中同学,专科毕业后在老家一个快递公司当快递员。前两年听说北京房价暴涨,就辞掉了老家的工作,跑去北京干起了房产中介。如今,他已经和北京本地的同事一起,投资了好几套北京的房产。


研究生毕业在银行干柜员,就是很典型的卖劳力的。干房产中介,某种意义上需要撮合交易,整合资源,利用信息不对称,还需要高超的销售技巧,其实门槛更高,是个更「野生」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我那位高中同学,也只是获得应有的回报。


我们须要明白一个大多数人不会注意到的道理,那就是,


准入门槛的高低,并不必然代表回报的高低。


如果我那个北京朋友和高中同学的例子还不够直接的话,大家可以看看医生和金融这两个行业的比较。很显然,要成为一名医生所付出的投入,显然比成为一名金融行业从业人员要高,也就是说,医生这个行业的准入门槛更高,但是回报呢?


同样的道理,不要以为进一些行业需要更高的学历,更好的学校,就觉得进去后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了,这种想法十分幼稚。银行柜员要求名牌大学研究生学历,但真的可能不如一个房产中介小哥赚得多。


投行分析师也好,咨询顾问也好,还是银行柜员,程序员也好,尽管这些人的收入有所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可能还会较大,但从根本上来说,他们的本质是没有差异的。


这些人的工作本质都是流水作业,按劳付费。因此,他们的不可替代性也比较差。

即便年入百万的投行分析师,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一样分分钟被裁。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媒体时代具有不可替代的写作能力的人,更牛逼一些。


4

靠什么赚钱


这三层人,分别靠什么赚钱?


第一层,有资源的人。他们获利靠的是信息优势。


这是什么意思呢?你手上有客户,或者你家里有公司,那么你在工作当中,就能利用和客户之间的信任,和家族的信任,让他们为你的工作买单。


以上这种信任, 本质上是利用了信息的不对称


比如说,假设我有个朋友的公司需要请咨询公司制定战略,正好我在麦肯锡工作,我就推荐朋友请麦肯锡。朋友肯定就把这个单子给了我,而不是去找波士顿或者贝恩,因为在他那里,没有足够的信息优势去判断这些咨询公司到底哪个更合适。


掌握资源的人,核心都是掌握了不对称的信息优势。而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往往才是无本万利的最牛逼的方法。


第二层,有相对不可替代能力的人。这些人赚钱的方法比较多元,可以 靠技能的稀缺性建立壁垒,可以靠钱生钱,可以靠卖注意力卖流量 如明星。


这些多元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点:


都建立了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赚钱模式


换句话说,不管你是明星大腕,还是投资大佬,亦或是畅销书作家,你的不可替代性一旦建立,那么后续收入对应的投入,可能就会很低,甚至是零。


边际成本为零的收入,是掌握不了资源的人,赚到大量财富最好的也是几乎唯一的方法。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在早期大量投入以建立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第三层,投入劳动的。这一层很直观,赚钱的方法就是卖劳力,或者叫上班,玩儿命加班。


这些人因为其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他们很难获得高收入,你不干自然有人干。


他们收入的增长,是建立在边际成本(即劳动投入)同步增加的基础上。即你要多获得收入,就得多付出劳动时间。


这些赚钱的方式,自上往下是兼容的,反过来则不行


掌握资源的人,可以同时靠信息不对称,零边际成本,和劳动投入赚钱;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同时可以靠投资或者卖注意力和卖劳力赚钱;而卖劳力的人,就只能靠时间的投入赚钱。


按照正态分布,阅读这篇文章的人,大部分人应该是金字塔塔底的人。很多人可能就忍不住要问:


我踏马就在第三层,可是我能怎么办呢,我也很绝望啊!


不要绝望!讲道理,这才是真实的职场。真实的职场里,大部分人的命运,就应该是老老实实地做一个卖劳力的。


比如你看我,辛辛苦苦码了这么多字,没来得及吃饭,还没有一分钱,相比在各种厂里加班的,是不是更惨?


如果你感到绝望,就想一想那个码字的秦小明,这样你就会开心一点。



P.S.:文中并没有刻意给出底层民工的逆袭方法,但相信读者对每个阶层的特征有所了解之后,自然就明白该如何做,也算是扣了「民工逆袭指南」这一题目。



推荐相关阅读:


收入姿势不对,月入十万也会焦虑

金融思维 | 为什么搞金融的赚钱更多?



赞赏

苹果用户长按二维码赞赏




秦小明


关注我

和十万人一起提升职场阶层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审计之家  ·  会计人进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辛酸
8 年前
VIKAN薇  ·  婚姻的三大误区,你中了没?
8 年前
不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  这个系列叫:人民的一切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