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鸣
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长于北大荒。出生赶上鸣放,故曰:鸣。著有《北洋裂变》《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底稿》《历史的坏脾气》等作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混知  ·  耳机戴久了,真的会聋吗? ·  2 天前  
香港365天  ·  香港365天招聘线上兼职小编啦! ·  3 天前  
香港365天  ·  香港365天招聘线上兼职小编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鸣

说说国人的“圈子”

张鸣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6-01 08:00

正文


      

圈子是国人生活里似乎不可缺少的东西,任何一个系统,一个单位,上面下面,都有圈子。即使是很大的人物,人们论起来,也往往会说,他是xx的人,属于某一个圈子。在某种意义上,圈子似乎跟人的出身一样,成为一种人的标识,缺了这个标识,判断一个人,就没有了方向。

圈子这玩意,是古已有之的。古代管这叫“党”。党这个词儿,在古代有点贬义。在官场上,结党似乎必定营私。只有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中的党,由于对立面是宦官,才有一点正面的含义。所以,比较较真的皇帝,都严禁朋党。禁可是禁,但根本就禁不了。古代的党,实际上就是今天的的圈子。

党或者圈子,一般都围绕着一个或者几个强人形成的。同乡,同学(科举考试的同年)、同僚,老的上下级关系,都是结党的粘合剂。“入党”不需要手续,只需一起多喝几顿酒,最好是花酒,一块儿嫖过妓,就算是同党了。不仅自己觉得如此,别人也这样看他们。结党的人,难免搞事,古人叫党争。互相贬低,还是轻的,重的则互相拆台,下绊子,直至策动御史弹劾,狠到置之死地而后快。当然,也有所谓的同党,就是同气相求,互为奥援,不怎么对外出击的。至于纯然的酒肉朋友,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党。一个圈子大了,内部也分层级,核心圈,人称死党,外围的,则经常变动。内外有别,待遇也是不一样的。属于一个圈子里的人,如果核心人物对你客客气气的,那么多半是外围,张嘴就骂的,往往是死党。挨骂,有时候是一种政治待遇。

古代除了官场,公家人不多,所以,所谓的朋党,只在官场上有。现在的世界,出来吃公家饭的人相当的多,即使在一个大的私营公司,人多了也像一个出来混世界的社会,所以,朋党,或者说圈子,就满地都是了。在官场,学校,医院或者大公司混,任何圈子都不加入,当然也是可以的。但是,不是任何一个圈子里的人,就意味着任何圈子里的好处,你都没有,甚至,可能意味你就没有朋友。有点事儿,没有任何人帮你。能强大到这个这个地步,独往独来,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所以,多数人必须有圈子,没有圈子,几乎没法混。

圈子就意味着依附。因为但凡是圈子,必定有一个核心,或者几个核心人物,外围的人,围着核心转,就意味着依附。能被依附的人,都是牛人,牛人必定是少数。多数人,不依附点什么,一般是会感到不自在的。中国是曾经是个宗法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在宗族的圈子里,祖祖辈辈的,习惯了。一旦走出来,进入官场,还是得找个类似宗族的东西,这就是圈子。甚至,脱离了宗法社会,变成游民的人,也得生出一个类似宗法社会的东西来,这就是帮会。

尽管眼下过去意义上的宗族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宗法社会,也早就消亡了,但是,宗法的影子,宗法的僵尸,却不容易消失。人们还是有意无意在按照宗法的结构,重建自己身边的社会关系。有权有势有威望的人物,往往成为种子,围绕着这些人,一个圈子生出来,吸引了一群人。一个核心完蛋了,圈子散了,人们再扑向另一个牛人。没有圈子,很多人真的没法活。

圈子和圈子之间,就算按过去的叫法,说它是党,其实界限也不是很清晰,这个圈子里的人,也可以进另外一个圈子,只要这两个圈子不是敌对关系。但是,但凡是个圈子,就会有依附,或多或少,依附道德是要讲点的。绝对的忠诚,当然谈不上,但明显忤逆,也是会遭到惩罚的。

高高在上的领导,有讨厌圈子的,明令禁止朋党。但也有审时度势,知道朋党禁不了,就从中驾驭的。有意让圈子与圈子争斗,他居中调停,不让任何一个圈子占上风,有一派得势,就给打下去,大家一起有求于他。这样的权术,好些大领导,都无师自通。

一个社会,无论外表的现代化程度有多高,在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上,中世纪的痕迹越重,圈子就越是兴盛,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也就越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