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近日发布题为《北京绝非全球化的捍卫者》的文章称,中国领导人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演讲时树立了一个全球化旗手的形象,中国成了全球化的既得利益者与未来领导者。许多分析家立即支持中国占据领导地位,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想要这份工作,还因为美国看上去不想要这份工作。美国新领导层的论调
——扬言征收重税和打贸易战——有着鲜明的反全球化色彩。然而,无论华盛顿的当政者准备走哪一条路,给中国加冕“全球化的捍卫者”头衔都将是一个错误。
文章称,毫无疑问,中国在许多方面已经具有全球领导者的特征。它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的常备军,并且像全球领袖那样行事,提议设立新的国际机构和项目,比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
“一带一路”巨型互联互通项目。中国的军人同样也走向全球,在吉布提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后勤基地,以后多半还会陆续修建更多类似的基地。
然而,要做全球化时代真正的领导者还需要很多东西。首先,必须既有意愿又有能力把别人带到谈判桌前解决世界最紧迫的问题。虽然中国与美国联手帮助应对了许多挑战,比如气候变暖、埃博拉病毒和朝鲜核计划,但美国等国不得不通过激励、敦促,有时候甚至得用羞辱的方式,促使中国作出恰当的举动。在气候变暖问题上,虽然中国与美国的合作确实给国际谈判注入了新活力,但是这个过程并不轻松。
其次,近些年的情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中国远非全球化的模范。就连全球化的检验指标
——外国贸易与投资也受到限制。它严厉限制资本外流,在技术方面,要么限制外国技术拥有主导中国市场的机会,要么迫使外国公司把技术转让给中国的公司。
最后,如果把中国视为全球领袖,我们需要迅速查看一下中国的模式。诚然,让数亿人摆脱贫困是一项非凡的成就。但在中国因为自己的发展模式面临挑战的环境、公众健康和其他领域,中国还是一个值得效仿的样板吗?
由于美国现在对继续承担领导地位的意愿存在不确定性,再加上没有其他有意承担这一角色的申请者,世界迫切需要有人接班
——即便是临时接班也好。毫无疑问,许多观察家也提出这样的期待——不管这个期待多么不明智:一旦中国获得全球领导地位的权利,就会履行责任。但是,这其中的风险太大。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中国做到言行一致了,完全可以成为全球化的救星,但是全球领导地位必须凭本事争取,而不是完全靠人们迫于绝望和希望授予。
(全球局势战略纵横公众微信号:zhanluezong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