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李云霞老人,军网记者顺着一级级台阶走向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的深处。那些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烈士陵,整整齐齐地从山脚的胜利广场向上延伸而去。碑身立得笔直,陵墓方正有型。一座座墓碑上镌刻着一个个端庄有力的名字,一座座墓穴里长眠着一个个献身理想信仰的英烈。微风吹过,松柏叶子沙沙作响,仿佛奏响了风云激荡的历史回音。
在这个丰碑林立的陵园中,记者偶遇了战斗英雄盛其顺——一位在30多年前边境作战中受伤转业的老军人。
得知记者来自中国军网,老英雄的话匣子打开了。他告诉记者,自1988年以来,他每年都会和老部队一百多位战友们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祭扫。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和老班长老战友们聊聊天。
“那里安葬着我的5位战友”,顺着盛其顺手指方向,苍松翠柏中的一片墓地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是的。战友,我来了——
默哀,敬礼!
简单的祭奠仪式唤醒了盛其顺心底最深的那些记忆。
济南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纪念革命烈士仪式。 盛其顺摄
1985年3月,21岁的盛其顺随部队奔赴战场。“在战场上,做梦都在打枪、拽手榴弹引信,大晚上都在喊着“打啊”“冲啊”“敌人上来了”……盛其顺一边擦拭着碑身一边对记者说。
在一次战斗中,敌人向他们的战壕里扔过来一颗冒烟的手榴弹。在那一瞬间,盛其顺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身边的战友。霎时天旋地转,他失去了知觉。模模糊糊之中,他感到自己被担架抬起;朦朦胧胧之间,战友们似乎又都在可劲地呼喊着什么。
“盛其顺,别睡觉……”
“盛其顺,好样的……”
到了后方医院,失血过多的盛其顺昏厥了过去。醒来后,战友们告诉他,“班长、战友、阵地”,是这个钢铁战士在手术中也念念不忘的3个词。
“战友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盛其顺哽咽地说,“当时,是他们的声声呼唤让我保留了一丝生的意识。那时候,身体内的血都快流尽了。我在医院输了无数人的血,才慢慢苏醒过来。”
如今的盛其顺,依靠着木头壳子做的假肢行走。战争中他失去了双腿,但人生之路却走得极为潇洒。经过那场生死洗礼,让盛其顺倍加珍惜鲜血凝结的战友深情。
转业后,盛其顺被分配到济南市残联工作。一有空,他就会去探望一下那些耄耋之年的革命前辈、看望一下那些身体残疾的老兵,在职责范围之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盛其顺说,每次陪他们聊聊天、唠唠嗑,都让自己的精神得到一次洗礼和升华。
中国军网记者为无名烈士献花。陈炳忠摄
活着或是离去,都将归于这方热土;有名或是无名,都值得历史铭记。
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有姓名记载的烈士875名,无名烈士739名。这些无名烈士大都牺牲于济南战役期间。因历史原因,烈士们没有留下姓名,也很难查找到其他相关信息,找寻后人更是难上加难。在这里,只有“无名烈士”4个字伴随着岁月更替、时光荏苒;但他们创造的辉煌业绩则日月同辉、光耀千秋。就像当年济南战役中“活捉王耀武”的故事一样,被人一直传诵至今。
1948年9月16日夜,泉城济南。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挥师山东,发起了解放济南战役。23日傍晚,粟裕指挥攻城部队一举冲破国民党军队层层构筑的密集火力网,兵锋直抵济南城墙东南角。硝烟过后,“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鲜红大旗插在了古城城头之上。
在清理战场过程中,攻城部队却发现了一个很蹊跷的事情:国民党“守城大将”王耀武失踪了!济南城就这么大,一个堂堂的国民党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长官却不见了,既没找到尸体,也没有任何行踪信息。
不久之后,战士们却先后俘获了7个名叫“王耀武”的人。事后查明,这竟是这位国民党中将司令官在战前的“未雨绸缪”:他从守城部队里遴选了十几个相貌身材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授意他们冒充自己。而这位真正的“王耀武中将”则在济南战役激战正酣之际,悄悄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