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一波市场开拓好消息丨奋战“开门红”④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中国军网记者探访:那片热土,那座英雄山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4-10 18:51

正文


那片热土,那座英雄山

——军网记者探访济南城里的“英雄山”

中国军网记者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聆听英雄故事,图中左一为李云霞老人。  陈炳忠摄

静穆,哀思。


一双苍老的手,轻轻拭去石质墓碑上的薄尘;一束寄托哀思的白花,静静安靠在洁白的碑身上。绕着陵墓,一位老人慢慢掰碎细细的白面馍馍,一瓣一瓣仔细地撒在陵前。


祭拜完成。


这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墓碑那头是曾经年轻的父亲,墓碑这头是一头银发的女儿。50年了,墓碑已然斑驳,故事却愈久弥新。从初出校门奔赴广阔天地的雄心壮志,到新婚燕尔与爱人十指相扣的爱情宣誓,再到携子衔孙让天国的父亲见证幸福,每到清明时节,安葬着父亲的济南烈士陵园已成为李云霞老人的精神家园。


眼泪承载过往,追忆当成永远。当手指尖缓缓地划过墓碑上已淡淡发黄的文字——“革命烈士李兴功之墓”时,老人安详的面庞泛起点点泪花。是啊——父亲已经远去,但那段岁月却依旧清晰。


那是1946年的吉林四平。硝烟弥漫,烽火正盛。


东北民主联军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吉林小城四平发起攻击。李兴功,就像黑土地上第一次翻身做主人的千百万东北普通农民一样,怀着最朴实的情感加入到解放全中国的历史洪流中。


“听父亲说,他在东北四平参加革命时,每场战斗打得都十分惨烈。敌人的火力太强,一批一批的营连战士上到阵地,又一批一批地倒下。但后面的战士依旧前仆后继地向前冲着……”李云霞老人一边回忆父亲的峥嵘岁月,一边告诉军网记者。


一次战斗中,李兴功和战友们死死地守在山上阵地。突然,远方飞来的一颗子弹直直地从李兴功嘴里穿过,他被硬生生地从山上打落下去。第二天清晨,附近山村里的一位老大爷发现了倒在雪地中浑身是血的李兴功。


“老大爷发现躺在地上一丝不动的父亲竟然还有气,便将他拖拖拽拽地带回了自己家中照顾。”李云霞老人缓缓地回忆说。之后的日子里,这位好心的老大爷坚持每天用筷子一点点喂水给他喝。最终,李兴功苏醒过来了。


“那时候东北天气冷,气温低,父亲伤情没有再复发,慢慢也就恢复了。”李云霞老人说。


大爷无微不至的照顾让这个身体强壮的汉子很快伤好复原。归队心切的李兴功没有在老乡家过多耽搁,匆匆忙忙赶回部队投入新的战斗。


“他的一生参加战斗无数,负伤无数,他把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也正是他和他的战友们,创造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李云霞老人望着父亲的墓碑平静地对记者说。


新中国成立后,因医疗水平有限,旧伤复发的李兴功在英年匆匆离世。1963年,他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烈士墓区一角。中国军网记者张雪燕摄

告别了李云霞老人,军网记者顺着一级级台阶走向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的深处。那些苍松翠柏掩映下的烈士陵,整整齐齐地从山脚的胜利广场向上延伸而去。碑身立得笔直,陵墓方正有型。一座座墓碑上镌刻着一个个端庄有力的名字,一座座墓穴里长眠着一个个献身理想信仰的英烈。微风吹过,松柏叶子沙沙作响,仿佛奏响了风云激荡的历史回音。


在这个丰碑林立的陵园中,记者偶遇了战斗英雄盛其顺——一位在30多年前边境作战中受伤转业的老军人。


得知记者来自中国军网,老英雄的话匣子打开了。他告诉记者,自1988年以来,他每年都会和老部队一百多位战友们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祭扫。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和老班长老战友们聊聊天。


“那里安葬着我的5位战友”,顺着盛其顺手指方向,苍松翠柏中的一片墓地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是的。战友,我来了——


默哀,敬礼!


简单的祭奠仪式唤醒了盛其顺心底最深的那些记忆。


济南革命烈士陵园举行纪念革命烈士仪式。    盛其顺摄


1985年3月,21岁的盛其顺随部队奔赴战场。“在战场上,做梦都在打枪、拽手榴弹引信,大晚上都在喊着“打啊”“冲啊”“敌人上来了”……盛其顺一边擦拭着碑身一边对记者说。


在一次战斗中,敌人向他们的战壕里扔过来一颗冒烟的手榴弹。在那一瞬间,盛其顺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身边的战友。霎时天旋地转,他失去了知觉。模模糊糊之中,他感到自己被担架抬起;朦朦胧胧之间,战友们似乎又都在可劲地呼喊着什么。


“盛其顺,别睡觉……”


“盛其顺,好样的……”


到了后方医院,失血过多的盛其顺昏厥了过去。醒来后,战友们告诉他,“班长、战友、阵地”,是这个钢铁战士在手术中也念念不忘的3个词。


“战友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盛其顺哽咽地说,“当时,是他们的声声呼唤让我保留了一丝生的意识。那时候,身体内的血都快流尽了。我在医院输了无数人的血,才慢慢苏醒过来。”


如今的盛其顺,依靠着木头壳子做的假肢行走。战争中他失去了双腿,但人生之路却走得极为潇洒。经过那场生死洗礼,让盛其顺倍加珍惜鲜血凝结的战友深情。


转业后,盛其顺被分配到济南市残联工作。一有空,他就会去探望一下那些耄耋之年的革命前辈、看望一下那些身体残疾的老兵,在职责范围之内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盛其顺说,每次陪他们聊聊天、唠唠嗑,都让自己的精神得到一次洗礼和升华。


中国军网记者为无名烈士献花。陈炳忠摄


活着或是离去,都将归于这方热土;有名或是无名,都值得历史铭记。


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安葬着有姓名记载的烈士875名,无名烈士739名。这些无名烈士大都牺牲于济南战役期间。因历史原因,烈士们没有留下姓名,也很难查找到其他相关信息,找寻后人更是难上加难。在这里,只有“无名烈士”4个字伴随着岁月更替、时光荏苒;但他们创造的辉煌业绩则日月同辉、光耀千秋。就像当年济南战役中“活捉王耀武”的故事一样,被人一直传诵至今。


1948年9月16日夜,泉城济南。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挥师山东,发起了解放济南战役。23日傍晚,粟裕指挥攻城部队一举冲破国民党军队层层构筑的密集火力网,兵锋直抵济南城墙东南角。硝烟过后,“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鲜红大旗插在了古城城头之上。


在清理战场过程中,攻城部队却发现了一个很蹊跷的事情:国民党“守城大将”王耀武失踪了!济南城就这么大,一个堂堂的国民党第二绥靖区中将司令长官却不见了,既没找到尸体,也没有任何行踪信息。


不久之后,战士们却先后俘获了7个名叫“王耀武”的人。事后查明,这竟是这位国民党中将司令官在战前的“未雨绸缪”:他从守城部队里遴选了十几个相貌身材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授意他们冒充自己。而这位真正的“王耀武中将”则在济南战役激战正酣之际,悄悄离开了。

济南战役纪念馆内珍藏的王耀武手枪收藏品。中国军网记者张雪燕摄

9月24日上午,王耀武带着4个卫兵以“巡视阵地”为名从大明湖北极阁东北角出逃。一路上,王耀武丢掉制服,化装成普通老百姓,通过早已挖好的地道出城,企图逃往还有美军驻扎的青岛。在逃亡至山东省寿光县境内时,王耀武一行乘坐的两辆大车被公安局战士拦住了。通过检查,战士们发现车里装着大量的金银细软和各种高级纸巾。再经询问,发现车中一人为王耀武。


就这样,济南战役以华东野战军活捉王耀武、全歼国民党10万守军而胜利结束。


无名烈士纪念碑。中国军网记者张雪燕摄


回溯那场战事,国民党军“固若金汤”的设防曾让王耀武不止一次地在士兵们面前夸下海口:解放军要攻下这样一座城池谈何容易!整个战役结束后,我军有5101名革命烈士将热血洒在了济南这片土地上。由于当时解放战争还处在白热化阶段,许多牺牲烈士被散葬于济南市区各地,捧土为坟、削木为碑。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陆续将可考证的1491名散葬烈士迁入了济南革命烈士陵园,而在这1491名散葬烈士中就有722名未留下姓名,成为了无名烈士。


无名烈士不朽!你的无名,换来一个天翻地覆慨而慷的新中国!


在革命战争年代,约2000万名烈士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事业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些英烈大多没有留下姓名。目前有名可考、已列入各级人民政府编纂的烈士英名录中的,也仅有186万人左右。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明白,你是否理解……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在烈士墓区,军网记者从一排排的无名烈士墓前走过,脑海中不停地闪现的是《血染的风采》的歌词。硝烟虽已远去,但英魂常在。今天的你我,是否能明白安眠在祖国怀抱中的他们,所求为何?


想必,那些烈士陵园中祭奠亲人的烈士后人能够明白;想必,那些烈士墓前申诉衷肠告慰战友英灵的英雄能够明白;想必,那些与无名烈士无亲无故、却又默默地将鲜花和信仰安放在他们墓前的普通人,能够明白。


一个民族,需要甘洒热血的英烈;更需要不忘他们的后人!


毛泽东题字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中国军网记者张雪燕摄


从烈士墓区出来,抬头向北望去,高耸在202级花岗石台阶上的革命烈士纪念塔映入眼帘。毛泽东主席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光芒,让烈士长眠的青山也笼罩上一层英雄的光环。正如毛主席在1952年10月登临此处凭吊烈士时所说的:“青山有幸埋忠骨,这么多英雄烈士埋葬在这里,四里山也就成英雄山了……”


难忘英雄,因此这里成了英雄山;


不忘英雄,更为了英雄未竟的事业!


英雄山有哪些可供欣赏、凭吊景点?

英雄山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城中山。景区东起玉函路,西至英雄山路,南含七里山,北到马鞍山,景区内既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开阔的平地广场,又有烈士陵园、济南战役纪念馆、毛泽东主席凭吊革命烈士纪念亭等红色圣地,是济南及周边省市群众缅怀烈士、出门踏青的首选。那么,这个兼休闲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一体的英雄山上,到底都有哪些可供休闲的景点和可供凭吊的红色圣地,中国军网记者带您去看看!


赤霞广场


英雄山又名赤霞山,因山上遍种的黄栌树在秋季变红似红霞满山而得名,1998年在英雄山西麓修建的广场由此得名——赤霞广场。赤霞广场占地面积2.73公顷,是英雄山风景区的一部分。广场依山而建,外围为绿地,中心为一圆形舞池,铺以大理石地面。高大的毛主席塑像矗立在舞池北侧。

赤霞广场上的毛主席塑像,是赤霞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目前济南市最大的一尊毛主席塑像。


留春园


留春园位于赤霞广场北侧,也是英雄山风景区的一部分。园中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并有荷花池、岳母刺字雕像、假山石等景观,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留春园内的岳母刺字雕像


利民广场


利民广场是济南革命烈士陵园在英雄山打造出的一个集缅怀纪念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景观空间。利民广场设计了一条东西的主轴线,与济南战役纪念馆遥相呼应,用来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同时又建造了舞池、活动广场,为市民提供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文化休闲园


文化休闲园位于利民广场南侧,以“印”和“象”的形式展示济南文化和英雄思想。园内建有假山,人工湖,休闲亭和休闲长廊,较好地营造出了幽静曲折、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园林氛围。


清明广场


清明广场是英雄山打造的三大广场之一,紧邻革命烈士公墓。清明节等重大纪念日,群众会自发到清明广场纪念革命先烈。


革命烈士纪念群雕


革命烈士纪念群雕,位于清明广场,纪念群雕整体高7.1米,取意党的生日;宽2.6米,以纪念在济南战役中我军伤亡的2.6万指战员;长24米,与济南解放日相吻合(济南于1948年9月24日解放)。整个雕塑全部由花岗石石材雕凿而成,群雕上13个烈士模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开国元勋题词碑


开国元勋题词纪念碑高3.8米,宽16.2米,坐落于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清明广场的北侧,与相邻的革命烈士纪念群雕遥相呼应,纪念碑上刻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亲笔题词,是重要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济南战役纪念馆


济南战役纪念馆坐落在英雄山下,以青山为背景,坐东朝西,与进入烈士陵园的绿荫大道相连接,进入烈士陵园大门即仰视可见。迈上70米宽的28级花岗岩台阶,即可看见纪念馆主体全景,纪念馆馆名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题写。

济南战役纪念馆占地面积6800平方米,全部采用花岗岩板材镶装,主要由陈列厅和全景画馆两大部分组成。陈列厅划分为人民解放战争形势、济南战役决策、战役经过、人民支前、隐蔽战线斗争和英雄事迹六大版块,展出了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在济南战役指挥所用过的马灯,济南战役参战部队当年的烈士登记表原件等320件革命文物和300多幅历史照片,还有大型雕塑、沙盘模型、不灭的圣火、烈士碑林、烈士英名录书法长卷以及实景复原等辅助展品,从不同的角度、层次记录了革命历史和先烈的英雄事迹,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