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脉通
医脉通是以疾病为中心的专业医学信息网站,关注医脉通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及时收取最专业、最精华的医学资讯,也可以抢先知晓医脉通旗下移动产品最新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保险一哥  ·  2025年第3期保险自媒体红人千人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脉通

好消息!医务人员终于涨薪了,最高每月涨1000多,平均涨500,已经有医生拿到手了

医脉通  · 公众号  ·  · 2025-01-09 19:18

正文



这次薪资普调,不仅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来源 | 医脉通

作者 | 叶正松


几乎没有任何预兆,2025年新年伊始,全国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工资全部上调,普遍涨薪。


据笔者所在的医院开会透露, 此次工资普调幅度很大,在5%左右,平均涨幅500元/人。高级职称每月涨一千左右,低年资每月三百左右。并且,全国各地调整差距不大。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普调从去年七月份开始,补发到2024年12月31日。从2025年1月起,医务人员就按新标准领取工资。


此次工资普调,主要涉及基本工资,不包括其他工资福利待遇。


‌国家政策规定机关事业单位的薪资每两年调整一次‌。上一次普涨是在2021年,本次应在2023年涨,但因为疫情影响,延后了。 本次不是部分人涨,也不是部分地区涨,是全国范围内机关事业单位全员涨。


但是这个“涨”并非“一刀切”,而是根据职级及工龄决定上涨幅度。


2024年9月,在中央发布的《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就明确提及要 促进劳动报酬合理增长 :健全劳动、知识、技术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 合理增长 、支付保障机制。


据悉,这份文件为这次包括医卫系统在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工资普调,提供了政策依据。


当前,据笔者了解,各省各地执行动作有快有慢。笔者所在医院,已在元旦前夕,全部补发到位了。


作者供图

据笔者观察,此次调资有两个特点:

一是职称越高增资越多,但是整体差距不大;
二是弱化职称重视工龄,工龄长的人,幅度较大。

不管怎样,此次涨薪,对于广大医务人员来说,无异于一场及时雨,可谓是久旱逢甘霖。毕竟,这么大幅度的涨薪调资,已是许久之前的事。

特别是当前经济不景气、内需萎靡不振,公职人员作为收入稳定且较高的人群,对于刺激消费、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涨薪是喜事,特别是在年前,可以让大家欢欢喜喜过大年。对于此次普涨,笔者个人认为,应该不仅仅是落实普调政策,也有为激发消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方面的综合考量。

此外,这次薪资普调,不仅提升了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但是,在欣喜之余,也存在两个令人隐隐不安的问题:

一是这次调资是包括卫生、教育等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的一次普调,是否能够得到持续保障?

据笔者了解,相比较而言,同一职称级别的老师的工资涨幅要比医务人员高一点。

而且,医院与学校不同 ,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财政不兜底。有钱不能多发,但没钱可以少发。

比如到了年末,有些地区的医保基金会进行年终清算而暂停拨付,这就导致许多医院会面临巨大的资金流转压力——编外人员的工资发放、医疗设备的维护维修、更新换代和药品耗材的购买,这都是必不可少且数额庞大的支出。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医院的财务负担日益加重,而医保的严格监管和动辄得咎的罚款,使医院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经济困境。

特别是五年之内全面实行三明模式之后,一定会相对杜绝医疗腐败,也相对切断了医疗利益链。医院没了药械加成,再加上DRG/DIP的扣费罚没,医院的创收之路并不好走。

因此,包括笔者在内的一些业内人士也在担忧这次涨薪的资金来源,不确定性很大,确保发放和持续发放的稳定性极低。

这次调资,是给政策不给钱。也就是说,中央财政不兜底转移支付,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各家医院收入状况不同,因此有人担忧自己这笔涨薪调资能否得到持续保障,并非杞人忧天。

二是,基本工资只能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需求。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基础绩效工资,占据薪酬近乎一半的收入,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这次工资普涨的同时,许多地方被曝传出 基础绩效工资延发或停发

这也是为什么这次工资大涨,幅度之大前所未有,但却未能引起大家特别是医卫系统的激烈反响,欢欣鼓舞的原因。

因为相对于一个月停发大几千绩效工资而言,一个月涨几百、千把元的基本工资,相形见绌。

一涨一减之间,个中滋味,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最能体会。

基础绩效的延发或停发,这种不确定性,意味着医务人员的实际收入,在面临基础工资普涨的情况下,反而会大幅减少。

若果真如此,那些背负房贷、车贷以及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的医务人员,这种经济压力就会更加明显。

笔者担忧,或许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在停发基础绩效前给大家普调一点基本工资,作为一条心理缓冲带,以减轻基础绩效延发或停发所带来的震荡。

当前,在这样的现状下,确实应该进行一次真刀真枪的大变革。

目前,三明医改,最为瞩目。

在三明医改中有一个亮点,就是“541”薪酬分配制。

根据三明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的相关信息,所谓“541”,就是按照医院不同人员系列,划分全院工资总额比例:

医生(技师)占全院工资发放总额的50%左右,其中医技系列占9.5%左右,其他人员占10%左右;护理、药剂占全院年薪发放总额的40%左右,其中护理团队占36%左右,药剂团队占4%左右;行政后勤占全院年薪发放总额的10%左右。

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向临床一线倾斜的原则。特别是医生、医技人员,占全院工资发放总额的50%左右,这一比例意味着在医院工资总额的分配中,更大的份额是倾向于医生群体。

医生,是医院的中坚力量,也是承担最多压力和风险的群体。“541”薪酬分配制,体现了向临床一线倾斜的原则,更体现了对医生价值的高度肯定和认可,使医生薪酬待遇与劳动付出相匹配。

显然,该制度的出发点是极好的,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医院的工资总额,是与医院的整体营收状况息息相关的。

如果医院面临经济压力,那么,别说“541”,就是“721”也不过是望梅止渴。换句话说, 当医院实际可分配的工资总额不足以支撑医生上涨的工资,那就有可能出现工资不涨甚至下降的情况。

因此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要解决医院的工资总额保持稳定增长,至少不能出现大幅下降,才有可能确保医务人员特别是临床一线医生有望获得更多薪酬的可能。

可见,医改,仍在路上,任重道远,道阻且长。

至少未来几年对医院负责人的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检验期。如何在不确定面前,保证医务人员薪酬的确定性,需要各级医院管理者拿出自己的水平和智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