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xmtguancha
我们追踪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分享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的成功案例、探讨新媒体相关的运营和技术问题。 新媒体观察网PC网址:www.xmtnews.com, 新媒体观察网移动网页版网址:m.xmtnews.com, 提供IOS、安卓客户端下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龙网  ·  女演员突然发文!冲上热搜第一 ·  昨天  
华龙网  ·  女演员突然发文!冲上热搜第一 ·  昨天  
胡锡进  ·  压不住,这个噱头越炒越大#胡侃# ... ·  4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耿彦波,有新身份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xmtguancha

加速媒体融合发展 练就全媒报道内功

xmtguancha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15 13:27

正文

再不点蓝字关注,机会就要飞走了哦


来源:《经济日报》

声明:【新媒体观察】致力于行业资讯的及时传播,每篇转载文章都将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所有者于后台留言,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右图:3月10日上午,梁文同代表(左一)与蔡群代表在交流。


     下图:3月9日中午,邻屋的卢云辉代表到梁文同代表(右一)住处,请其附议自己的两份建议。


     下图:3月3日下午,组团会议结束后,梁文同代表回到房间阅读省情材料。


     左图:3月3日下午,梁文同代表(左一)在房间接受新闻记者的采访。


     下图:3月8日上午,梁文同代表(右二)在小组会上发言


      一位基层代表的 “两会时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吴秉泽


      点开“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首页的“视觉”,或者从“经济日报微信公众号”界面点击“新闻现场”,即可看到已经持续了10多天的直播节目“一位代表的两会全记录”。


      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梁文同,成为节目主角。梁文同代表是贵州从江县洛香镇大团村的一名返乡创业农民工,侗族人,目前已从事养殖业13年,是养猪养鱼方面的能手,曾被评为省级劳模。201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梁文同代表积极履职,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好建议,在当地群众中威信颇高,是个有故事的人。


      3月3日下午,“一位代表的两会全记录”发出第一条报道,图文报道梁文同代表在生产设施被损坏的情况下,按期出发参加全国两会履职的故事。此后,节目持续跟踪报道梁文同代表在北京参加会议的全过程。整个直播以代表履职为主线,围绕代表关心的话题以及与之相关的乡村故事展开。


      为了报道好梁文同代表的履职经历,深入挖掘背后故事,《经济日报》记者每天早上8点与代表汇合,多数时间与代表在一起,直至晚上10点多才离开。通过拉家常、讲故乡、谈变化,彼此渐渐熟悉,关系日渐亲近。记者了解到梁文同代表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捕捉到了不少充满趣味的细节,抓到了不少“活鱼”。


      譬如,全国人代会开幕前一晚,梁文同代表给妻子反复交代自己的座位位置;譬如,他与省长抢话筒的经历;再譬如,他在空闲时间与朋友在微信群中对歌,以及每件事情背后的故事等等,都是记者“蹲守”在梁文同代表身边获取的。


    “一位代表的两会全记录”节目上线后,得到广大读者的持续关注,每日点击量稳步上升,不少新闻同行认为报道“有意思,有意义”。读者也纷纷为代表点赞,留言说“梁文同是农民的好代表”。


      在与梁文同代表的长时间相处中,记者深深感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职责的神圣和当好代表的不易。全国人大代表肩负百姓信任,要把建议提到点子上,批评点到要害处,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平时多下功夫,多学习和多研究。为了把建议写好,梁文同代表常常熬更守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梁文同代表确实是将代表的责任扛在了肩上。 (摄影/本报记者 吴秉泽)


    “融记者”两会大比拼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 哲


      对于媒体记者而言,今年的全国两会格外不同。无论是在人民大会堂,还是在代表团驻地,到处都上演着“融记者”的大比拼。


      3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境内外多家媒体的记者早早来到大会堂东门广场上排起了长队。细细观察这支队伍,几乎人人手中都握着“新式武器”。传统的“长枪短炮”、自拍神器之外,又增添了多种叫不出名称的现代设备。扛摄像机的是电视记者、拿照相机的是摄影记者、“空手而来”的是文字记者,这种“以貌取人”判断记者行当的传统经验已不再适用。如今,所有的记者都是“融记者”,一身多任。


      以《经济日报》为例,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经济日报》“中央厨房”正式启动。这个全媒体采编平台集主报、移动端、中国经济网、直属报刊等为一体,实现了新闻资源的集成共享、实时联通。


      在采编流程高度融合的同时,此次两会的报道形式也有了巨大突破。早在代表、委员们尚未抵京之时,《经济日报》“融记者”的“现场直播”就已启动。飞机火车上的点点滴滴、审议现场的热烈情景、新闻发布会上的重磅消息、代表委员的精彩言论、两会期间的轻松花絮……被“融记者”们一一记录下来,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在各场新闻发布会中,同事们密切配合,利用图文、视频直播的方式,借助两微一端和中国经济网平台,第一时间将新闻信息发布出去,让读者及时“尝鲜”。此后,再融合多位记者视角,解读新闻背后含义,配合图片和图表,将深度报道在报纸上精彩呈现。


      借助现场直播,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但这还远远不够。全国两会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预算报告、两高报告、民法总则等重要内容都会在短短十几天内集中亮相。面对如此密集的信息“爆炸”,如何让读者看得懂、听得明白?深入浅出地解读、提纲挈领的归纳、轻松易懂地展示都必不可少,这更加需要练就“融记者”的功夫。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媒体的一场硬仗,是记者的一次拉练。今年的拉练,消除了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摄像记者、新媒体记者之间的界限,加速了媒体融合的进程,让每一名记者都向“融记者”迈进了一大步。


      肩负融媒体记者之“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廉 丹


    “国家统计局公布,中国2016年的GDP增速为6.7%,人们注意到这是26年来的新低。有机构预测,2017年中国GDP增速为6.5%。全国政协每年要召开多次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请问发言人,政协委员对2017年中国经济走势有何判断?”放下话筒,记者如释“重”负。这是记者在3月2日下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的提问。



      一个“重”字,是记者十几年的心理写照。3月2日,去发布会现场的路上,记者与出租车师傅有过一段对话,至今仍记忆犹新。看到记者脖子上挂的两会记者证,见多识广的北京的哥马上说:“您是要上大会堂采访的记者啊?”记者笑着点头。估计是听到记者坐在后座不停地长长吁气,师傅忍不住又说:“看样子您也是老记者了,还这么紧张吗?”一句话正中要害。


      是的,记者紧张,做记者十几年,采访过许多人、许多事,报道过很多场发布会,紧张一直如影随形。因为,我们面对的每个报道任务都是不同的,新闻职业的性质决定了工作绝不重复,也意味着工作没有可复制性。每一次接到任务,都必须全身心投入,新记者需加倍努力,老记者亦无“倚老卖老”可言。更重要的是,新闻作品面对千千万万受众,如果出错,就是对广大读者不负责任。如果不把握好每次提问机会,就无法为读者呈上鲜活、深入的报道。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中国经济仍将是世界经济最强劲的‘发动机’。”听发言人就记者的提问娓娓道来,如释“重”负的同时,记者心里充溢着自豪和欣慰。两会是焦点,作为每年两会首次发声的政协新闻发布会,更是焦点中的焦点。这场海内外媒体都密切关注的发布会当真是一“问”难求。


      怎么办?我们必须迎难而上!表面上,提问的是记者一个人,但背后是强大的采编团队。春节刚过,大家就开始为这场发布会报道作策划:融媒体时代,报道要报纸、网站、两微一端、视频直播等多形式联动推出;报道内容要有层次,历届政协新闻发布会回顾和热点分析、发布会场外花絮、会场内实时报道等完整呈现;梳理时下经济热点,反复斟酌后确定提问问题。记者为“抢”到、抓到这么重要的提问机会,和同事们提前几个小时排队进场、为占到有利位置没有时间吃午饭、现场人多出入不方便连水都不敢多喝……这些真的都不算什么。


      还有一个“重”就是,融媒体时代记者的任务更重了。一场发布会要一“菜”多做,为报纸供稿时,我们是文字记者;做视频直播时,我们是出镜记者;为两微一端报道配图时,我们变身摄影记者。看到发布会现场,有媒体同行已经将“多信道直播平台”的设备如钢铁侠般穿到身上。记者心里默默为自己加油:练好报道的多种技能吧,否则无法承受一名合格融媒体记者之“重”。

互联网+媒体解决方案

领导者


描二维码

进入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