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苏轼,人们眼前总会浮现一个豁达的身影。仿佛碰到任何困难,苏轼都是积极向上的。
可是,是人就有脆弱的时候。更何况是人生坎坷的苏轼呢。
钱穆说: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
今天,要跟大家推荐的是苏轼人生中的最后一首诗,写下此诗时,是公元1101年6月,两个月后,苏轼便与世长辞,
这首诗可以看作是苏轼的绝笔诗。
这首诗就是《自题金山画像》,诗开头两句吓死人,只读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你一定不会想到会是苏轼的作品。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苏轼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一格。本诗语出惊人,开端便说自己心如死灰,乍看似与诗人一向旷达豪爽的性格很不相符。
我的心灵已然寂静无欲了,不会再为外物所动。我这一生漂泊不定,好似无法拴系的小船。
然后,读完后两句,我们就能理解苏轼的这种心情了。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有人问我平生的功业在何方,那就是黄州、惠州和儋州。
黄州、惠州和儋州是苏轼的贬谪之地。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倍感失意。
1094年,年近六旬的苏轼又被贬到惠州。1097年,已经62岁的苏轼被贬到荒凉之地海南儋州。在宋代,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这三个地方,是苏轼最失意、最难过,人生最灰暗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