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掘稀缺资源的几件小事
关于上篇文章,有一些人不知道其中的分量,但是也有人读出了隐藏副本。
比如说以云计算为例,谷歌三大论文早就出来了,Hadoop开源早就出来了,阿里云当初做的时候怎么还那么困难呢?
阿里又不是没有钱,各种资源在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也是顶尖的。
70-80%都扛不住离职或者转岗了。
王坚说,是拿工程师的命来填。
这种道理有的人一辈子都不会懂的,因为没有作品嘛。
可悲的是,有些人一辈子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没有任何东西能和别人交换的。
一辈子在做买家,从来没有做过卖家。
手上没有稀缺资源,就别想挣大钱。
那么这类人的上限,就是自己的劳动力。
今天就来聊几件小事,不要那么严肃,我们欢乐一点。
云计算这种事情,其实不适合来作为例子,毕竟离大众还是比较远的。
吃饭,人人会吃吧,但是有人就吃出学问来了。
我们不说那些吃成美食畅销书作家的,就说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人。
就是李笑来,去年一句「SB的共识也是共识」一语道破天机,总结的太到位了。
当然,今天我们不是来说比特币的,就是说【吃】。
江湖上有个传言,叫做「少年贫困欧成效,八条鲈鱼李笑来」,号称房圈和币圈的不解之谜。
前面这位大哥动不动就说「我少年贫困」,但是又说「我上海内环七套起步」
这位大哥,您到底是少年贫困还是少年富贵,您倒是说清楚啊?
难道您是传说中的薛定谔的O,处在量子态。
要是少年富贵,您这么拼,您图个啥呢?
再说这位李鲈鱼先生,为啥说八条鲈鱼呢?
据说,这位先生请8个人去吃饭,这位就点了八条纸包鲈鱼,每个人一条,其它的什么菜都没有点。
还有一次,是4个人去吃饭,就点了八份豆干和四盘回锅肉。
他的逻辑是,既然这个好吃,为什么不多点几份呢?
但是你要是说他不会社交,这就大错特错了。
据说,他有意识的列出生活中特别重要的事情,然后通过筛选,发现朋友对他很重要。他再进行第二次筛选,发现与朋友加强联系比较好的方式就是一块出去吃好吃的。
这样,他就开始研究什么地方有好吃的。
通过研究,琢磨出一套方法论,找到好吃的方法论,又叫「烤羊腿方法论」。
这样,他每次带朋友去吃饭,朋友都会觉得是VIP待遇,他的朋友们要找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吃饭,都喜欢找他推荐。
据说,美团的王兴,要找地方吃饭,有时候都得找他。
这是人胜过大数据啊。
还有一个绝招,就是有些地方,不带他去,就不好吃,比如烤羊腿,就他烤的最好吃。
这样他的很多朋友组局,都会想到他。
您看,这都吃出社交货币,吃出稀缺性来了。
假设你是你朋友圈里面,乃至公司里面对这个事情最精通的人,你说有没有价值呢?
今天说的第二个人,就是罗辑思维CEO,注意,不是罗胖,而是脱不花妹妹。
你看,你们就知道罗胖,油腻胖子有啥好看的。
说起脱不花妹妹,那还真是一个传奇。
罗胖的那个什么跨年演讲,我就四个字评价「全文软广」,但是在普通人眼中,那是相当的「高大上」啊。
罗辑思维要不是脱不花管着,也做不到有现在这样「高大上」的品牌,至少会显得「野鸡」很多。
另外,我看罗胖也不像能管好这些琐碎事情的人。
脱不花妹妹年纪很小的时候,是准备去留学的,后来她自己觉得留学是个性价比很低的事情,然后就自作主张辍学了,高中就辍学了。
后来呢,如下:
罗胖是三顾茅庐,才请到这个人过来的。
说句题外话,水库要是公司化运作,还真是缺这么个CEO。
脱不花妹妹讲过一个事情,就是关于生活资源系统的事情。
尽快建立一套自己的“生活资源系统”:从保姆小时工到相熟的专车司机、发型师、健身教练、全科医生、可 24 小时喊出来帮忙的亲友、直到旅行代理人,把自己的生活置入一种由专业人士服务的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