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时拾史事
那些你从别的地方看不到的历史八卦,展现历史最生动的细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表与歌谣 ·  13 小时前  
国家人文历史  ·  晚清的“费洋古”们,在海外经历了什么? ·  3 天前  
互联网思维  ·  40 岁后,你的心在什么层次,命运就在什么层次 ·  3 天前  
互联网思维  ·  40 岁后,你的心在什么层次,命运就在什么层次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时拾史事

大宋朋友圈 | 先做爷孙后当同窗,忠肝义胆当先投降

时拾史事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6-11 11:53

正文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大宋朋友圈/每周二更新/宋慧敏(撰文)|


三三四


张洎同学是安徽人,能屈能伸能变身。


他考上南唐公务员的时候张佖已经在领导岗位身居要职。新人拜帖张洎哼起家乡的小调: 我家的表叔公数不清,没有啥事就是来认认亲。虽说过去许多年并不相认,可你比亲爷爷还要亲。爷爷是我家乡人,爷爷待我亲又亲。



张佖对这位来自故乡的孙子很关注,很快,这份关注督促张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被任命为办公室副主任。可别小瞧了这个办公室副主任,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从孙子到爷,爷从寂寂无名到万人瞩目,这一切的起点就是办公室副主任。量变的结果是质变,张洎和张佖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和同事说起张佖,张洎说那是俺表叔。开口还是那个调: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张佖我有点认不清。


张洎做了处长,说和张佖只是同学,那个调就变了: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回答不出问题的张佖。


不再被张洎仰望的不仅仅是从爷爷到同学的张佖,还有至尊宝李煜,从至高无上的南唐后主到大宋开封蜗居一隅憋屈万般的违命侯,李煜从命运的过山车上跌倒人生的谷底,当年那些臣服脚下看都不敢看一眼自己的人,到了开封之后各种落井下石各种趁火打劫,以故国江南的名义。



张洎溜到李煜的住所,指东说西顾左右而言他,告辞的时候恳切地希望后主送他个礼物,让他纪念回忆缅怀。李煜从他进门的时候像千度引擎差不多要掘地三尺的两只眼睛就看出了他此行的用意,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手的礼物送给明火执仗抢劫的故人张洎,就把正在使用的白金洗脸盆送给了他。张洎出门就抱怨:小气鬼。


三三五


张洎和陈乔是李煜的右臂左膀正副宰相,北宋的军队来到金陵,张洎和陈乔向李煜递交血书:生是南唐的人死是南唐的鬼,誓与后主和南唐共存亡。


最后时刻,北宋的胜利者隔空喊话让这一组负隅顽抗不识时务的君臣接受历史和命运的安排。陈乔说不劳你们费心,我的命运我做主,挥剑自刎以死殉国。



李煜吓坏了,没有人敢于直面近在迟尺的生死和血腥,心惊肉跳的李煜分不清是恐惧还是难过,他一把抓住陈乔的手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爱卿应该和我一起去开封。


陈乔像影视中英雄一样坚持着不死把话说完:我死了方可保证陛下无事,若北宋人怪罪下来,后主就说是我负隅顽抗坚决不投降,阻挠了历史前进的步伐。多大的锅我老陈自己一人背,但求后主无恙。


陈乔说着无比忠诚和眷恋地看了李煜一眼,又无比艰难转过头看着张洎,心里是再也无法说出口的台词:说好了执子之手,与子同死,变卦了没有?



张洎低着头不敢看陈乔,在心里给自己打气:黑暗尽头是天晓,再坚持一分钟。还不到一分钟,陈乔就溘然长逝,死不瞑目。李煜知道他们的约定,问张洎,你是和陈乔一路同行还是自有打算?


张洎说 我死了,陛下到了开封他们怪你不早点接受历史和命运的安排,谁站出来替你说话?舍我其谁!


李煜和张洎随着凯旋的大军来到开封,宋太祖狠狠批评李煜磨磨蹭蹭不接受历史和命运的安排,封他为违命侯。


又斥责张洎认不清形势看不清方向,怂恿挑唆李煜顽抗到底,难道你不知道我大宋对待你们这些人的政策是抗拒从严吗?看看你干的好事!说着,宋太祖把一个蜡丸掷到张洎的身边。张洎打开一看是自己在宫里写给守城将士的慰问信,信中号召全军将士坚持到底,与南唐共存亡。


铁证如山,张洎也不想再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利用避重就轻旁敲侧击化解眼前的公关危机:这些事儿都是我干的。但是,如果你养一条狗,不是为了给你看家护院,要来何用?如果我连一条狗的忠诚都没有,那我还是个人吗?



宋太祖一听乐了,其实没有谁——特别是皇帝——会喜欢那些没有原则没有底线有奶就是娘的聪明人。但是像这样在什么立场做什么事,还很会审时度势的属下就让人很舒服了。


张洎察言观色,看到宋太祖脸上不但没有杀气和戾气,还现出一团祥瑞,他索性顺着杆子爬到头:英明伟大无比宽容的陛下,你就饶了我这条狗命吧。


于是宋太祖让张洎在办公室打杂,并且勉励他像效忠李煜一样效忠自己。


张洎的领导是风度翩翩貌似潘安少年得志领导重视的网红寇准。一个是老辣的降臣,一个是炙手可热的新贵。生意不错,伙计却需要磨合。


张洎有的是经验和主意,寇准有的是魄力和手段。姜是老的辣是因为到了最后留下余味和余地,不然一味的辣到最后只能是彼此嫌弃和放弃。张洎开始端正思想,把经验和主意放在一边,满怀热情服从寇准的分配。


立足本职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到位,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并且,他每天比狗起的都早,整理完办公室的内务之后,就站在门口毕恭毕敬迎接寇准。晚上,白发萧萧的张洎站在夕阳下,目送紫衣少年翩然离去,想起东晋老谢那句话: 小儿辈大破贼。

寇准第六感觉回过头去看了张洎一眼:长江后浪推前浪。同时这一眼也让他对每天目送自己的张洎有一丝感动。


一次和大领导宋太宗闲聊时寇准说到张洎是个好员工,工作认真少言寡语。寇准又把张洎的名片推荐到朋友圈和几个主要的群,张洎很快融到大宋关键先生寇准的人脉体系。


经过寇准穿针引钱,张洎和大臣老杨结为儿女亲家。工作关系的改善带来工作方式的和谐和工作环境的轻松,寇准和张洎心无芥蒂畅所欲言,开一些男人们之间的玩笑。


寇准甚至写诗赠给张洎:少年挟弹多狂逸,不用金圆用蜡圆。想当年,大宋生意才开张,你固守南唐,给残兵剩勇写倡议书,让人家誓死效忠当炮灰。


张洎脸上有点挂不住,但同事之间就如刺猬,刺猬保持恰当的距离是艺术也需要技术,时间会证明一切,真心或者假意,真诚或者虚伪,让和谐更和谐,让矛盾更矛盾,主要取决于双方的三观和共同利益。张洎和寇准三观基本还能合拍,几年下来他们如鱼得水总之,他们之间建立很亲情的同事关系。只是一件事不那么圆满。


张洎的女儿外向活泼热情奔放,没心没肺能吃能睡,既不懂三从又不遵守四德。在寇准的牵线搭桥下,嫁到门当户对的杨家,却一次次挑衅长辈的尊严和权威,公然嘲笑婆婆的方言。学婆婆用方言说话惹恼了老公和老公公,一纸休书把张家女儿发回原籍。



私下里,老杨吐槽老张:我和你什么仇什么怨?你养个泼辣蛮横的好女儿送到我们家,让我们鸡犬不宁合家不安。张、杨两家由此反目,老死不相往来。老杨主修国史写到原亲家张洎,成绩一笔带过,三言两语的后边,句号。


三三六


张洎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善于总结长于归纳,公文和散文、词赋写得一样漂亮。


南唐归降已经进入到日程细节的进程之中,他还在后主李煜身边创作十篇诗作,内容多是对动荡不安的现实以及不可预知的未来的忧惧,对宋太祖强势的畏惧。


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张洎却是仇恨一个人拉黑一座城,他在诗里吐槽开封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就要刮半年,风刮起来是黄沙荡荡遮天蔽日。吃馍馍不熟因为里边全是沙子,喝水水不开里面半碗沙子。他甚至给后主一再表示,城破之日自己将以死殉国。



但是城破后他改变了主意,他自觉肩负起到开封保护后主的使命。


到开封后,宋太祖和后来继位的宋太宗都给了张洎继续工作的机会。张洎和宰相苏易简做同事,他和老苏有三不合,气场不合三观不合语言不合,工作思路和方法上更是南辕北撤。


苏易简


老苏所有的建议都被张洎否决,提出许多坚决不可行的意见。老苏很郁闷在同事面前吐槽:现在口口声声说我不站在陛下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了,那他在南唐说陛下强势说开封投资环境生活环境都很差的话就不算了。别把我逼急,把当年他写的那些诗呈给领导,就要他好看。


老苏放出来这些话,都被开封的大风刮到了张洎的耳朵里,上班时他看老苏的眼神不再如汽车远光灯一样,总是那么强烈、挑衅了,而是悄悄化作了春日的微风,温暖和煦。毕竟,能屈能伸才能生存。


参考资料:《宋人轶事汇编》丁传靖 中华书局

上一期: 大宋朋友圈 | 徐先生生前好神鬼,老邠州死后弟得财

END


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