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一直所提倡的天人合一,便是说明人与天地相同、相通。人与天都是道的一部分,也就不存在谁要主宰谁。那么也许有人会问,我们是否需要再敬畏自然、敬畏天地呢?因为我们就是天嘛!
文/无忧子
“民之所畏,不可不畏。”语出《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语出《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规律与法则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资料图)
自从元始天王开天辟地,而后女娲造人,三皇立世,五帝分伦。在文化不断发展的同时,先民对自然与上天的敬畏从未减少。世界上所有宗教的发展,都在努力的为上天塑造具象化、人格化的神灵。就如同耶教中唯一的真神耶和华,伊斯兰教中唯一的真主安拉。相比之下,我们的本土宗教在历史发展中,由于敬畏自然现象从而演变出来各种神灵,在不断发展中、融合中形成道教,道教也是唯一一个具有多神系的宗教。
纵观历代道经典籍,都会发现其对于宇宙的探索,道教可以说是最具有“科学”精神的宗教。我们所敬畏的神灵都代表着道所衍化的某一种规律。具象化、人格化的神灵,是为了更好的让信众去理解与朝拜。例如三清天尊,本就是三维一体的存在,是大道演化的三种体现:玉清,上清,太清分别代表了宇宙演化的三个阶段,也是代表着“知识、书籍、老师”——人类进步中最重要的三要素。五方五老,代表构成天地基本的五行。天地水火四官大帝君,代表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四种元素,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世界中不可更改的规律与法则,这些规律与法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道士们不断阐述规律的变化与源流,造就今日今时物理、化学、医药、天文、地理等世界诸多科学的发展,这些学科离不开道教的推动与传承。
所以不同于其他任何宗教,道教从伊始便提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振聋发聩的口号。人的命运从来不受任何控制,命运只把握在自己手里。就用养生来做比喻,养生一词本就有被动的意思,我们必须服从身体。而老君早已提出:“盖闻善摄生者”(语出《道德经》第五十章),摄生就是主动把握自己的生命,不被他人左右。
我们是否需要敬畏天地了呢?(资料图)
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道教一直所提倡的天人合一,便是说明人与天地相同、相通。人与天都是道的一部分,也就不存在谁要主宰谁。那么也许有人会问,我们是否需要再敬畏自然、敬畏天地了呢?因为我们就是天嘛!
《黄帝阴符经》有言:“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这里点明了天地生万物,而天地又让万物有了生老病死,人因攫取万物而发展,但人又因为贪恋万物所带来的欲望而导致了诸多祸患。说明人与自然是一种平衡的存在,修行的目的是“吾以观复”,就是观察世间循环往复且不绝的规律。正因为我们懂得了这些规律,才能近于道,这是真正道家所讲的“自然”,就是清清静静、等物齐观,那么又何谈不再敬畏天地自然了呢?
也许还会有人有疑问:那么风水、八字等不也是在影响着人们的命运么?道,具有独立而不改的特点,风水、八字只会对命运有所助益,而无法更改规律。如果一个人大奸大恶,就难逃自身承负,这就是独立而不改的规律。
不能把修行当做一种交易(资料图)
农历五月十八,历来称为天师会,庆祝张天师诞辰。很多人认为,五月十八就是老祖天师张道陵的诞辰。但是根据《龙虎山志》、《留侯世家宗谱》等记载,祖天师张道陵圣诞在汉建武十年正月十五,第四十八代天师张彦頨(湛然天师)圣诞则在弘治三年五月十八。但经历朝历代的发展,人们约定俗成的认为这一天是张道陵天师诞辰,无论祝祷还是其他种种,都是为张道陵天师所庆贺,就在这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无形中形成了“不可不畏”的规矩,乃至于原本是谁的诞辰变得已经不再重要。
道教神仙众多,历代传承诞辰难免会有错漏、讹传。而人们已经在心中有了一个认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人的祷祝虔诚之心是没错的,反而是否是真正的日子则不是那么重要了。人心凝聚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人本身就是道的一部分,我们的意志本就影响着事物发展,而道的规律与法则也影响着我们的发展,两者相依相生。我们好比一面镜子,只不过被假象欲望遮挡住,修真就是修我们本来面目,而不是做一个听天由命、枯坐冥思的人。
我们始终要对神灵或称自然,也可以称之为天地保持敬畏。但我们也要记住,作为普通人也好、作为道士也好,人生来不是提线木偶,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我们应为回归自己的本真而努力修行,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生命哲学的意义。而不是沉溺在神通、法术等为自己荣华富贵的祈福与禳灾上,更不能把修行当做一种交易,把对神仙的祷祝当做买卖。就如同《北斗朝科》中开篇所言:“纯诚归紫极,正气合元皇。”只有一念纯诚,才识本来面目,而不是在世俗的捆绑下无法自拔。
(编辑:孟淅)
腾讯道学旨在“弘传道学、普及道学”。除微信公众号外,您还能从腾讯官网、腾讯道学官网、腾讯新闻客户端、天天快报、腾讯网迷你版、腾讯视频官网儒佛道频道分别浏览精彩原创内容。
1.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无忧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3.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