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魅力科学君
解读科学知识,探索科学趣闻,感受科学魅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人物  ·  特朗普家族,下一个网红是她? ·  昨天  
北京吃货小分队  ·  北京,令人惊喜的路边小店① ·  昨天  
北京本地宝  ·  北京严重被低估的8个小众景点! ·  3 天前  
南方人物周刊  ·  93岁强奸犯获监外执行:法院称看守所拒收,看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魅力科学君

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所有的生命,最终都会走向死亡?

魅力科学君  · 公众号  ·  · 2024-09-08 19:46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生命为何最终会走向死亡,而没有选择永生的问题。文章指出,生命体的死亡是自然规律,但也可能受到基因策略的影响。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生命体的寿命与端粒、端粒酶等有关,而基因在选择生存策略时会考虑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资源有限性。因此,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体的死亡,其实是基因在演化过程中选择的最佳策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生命体的死亡是自然规律,但也有科学解释。

文章探讨了生命体死亡的原因,指出其与端粒、端粒酶等有关,并且受到基因策略的影响。

关键观点2: 基因在选择生存策略时会考虑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资源有限性。

文章指出,基因在选择生存策略时,会权衡种群个体寿命的长短对基因延续的影响,考虑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资源有限性。

关键观点3: 有限寿命是基因在演化过程中的最佳策略。

文章总结说,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体的死亡,其实是基因在数十亿年中演化出的最佳策略。

关键观点4: 未来或许能洞悉基因的奥秘,打破古老的生存策略。

文章最后指出,随着相关研究的持续深入,人类或许能够洞悉基因的奥秘,进而打破这一古老的生存策略。


正文

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所有的生命,最终都会走向死亡,而没有选择永生?对于这个问题,或许你会认为,生老病死是所有生命体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就像日升日落那样自然且不可抗拒。然而事实可能并不如此简单,因为从本质上来讲,死亡其实就是生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累积损耗的结果,而已知的研究表明,这种损耗并不是绝对不可修复的。

举个例子,早在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了一种与生命体的寿命密切相关的现象,即:生命体的很多细胞都不能无限分裂,在经过一定次数的分裂后,这些细胞就会停止分裂,最终走向死亡。这个分裂次数的上限,被称为“海弗里克极限”(我们人类的“海弗里克极限”通常是40-60次,大约每两年分裂一次)。

进一步研究表明,“海弗里克极限”其实是由“端粒”的损耗引发的,简单来讲,端粒是位于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段DNA-蛋白质复合体,它们就像是“帽子”一样保护着染色体,然而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会变短一点,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时,染色体就无法保持完整,致使细胞终止其功能不再分裂。

在更深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有一些特殊的细胞,能够合成出一种被称为“端粒酶”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它们能够起到修复甚至延长端粒的作用,比如说很多动物的干细胞、生殖细胞、造血细胞等,就可以合成出这种物质,从而具备了更长的生命周期。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生命应该是有能力突破“死亡”这一限制,进而实现永生,既然如此,那为什么生命没有选择永生呢?笔者认为,答案其实可以追溯到基因的层面。

我们知道,基因是生命体内携带遗传信息的分子,被称为“生命的蓝图”,生命体的所有特性——从生长、发育到衰老、死亡,其实都会受到基因的控制。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基因的目标其实就是让自己种群的生存机会最大化,而生命体的所有特性,都是基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优化选择,相对来讲,种群个体是否会死亡,并不在基因的“考虑范围”之内。

假设某个种群具备了永生的能力,拥有了无限的寿命,这看上去似乎可以有效地实现基因的目标,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因为寿命无限的个体并不会因此变得“无敌”,也无法真正地做到“永远不死”,大自然中充满了不可预测的风险,捕食者、自然灾害以及各式各样的意外,都可能在某一时刻终结这些永生个体的生命,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风险的累积就会让种群个体逐渐减少。

除此此外,大自然也并非一成不变,一个种群如果无法通过调整自身来适应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那它们的灭绝,就只是迟早的事情。

要应对这些挑战,即使是可以永生的种群,也必须具备繁衍后代的能力,因为这可以有效地补充因各种风险而减少的个体数量,更重要的是,在繁衍过程中,基因会发生变异和重组,为种群提供更多的多样性,从而通过进化来逐渐调整自身,使种群在未来的世代中得以延续。

然而如果自然环境条件良好,种群中的新个体会源源不断地出现,而老的个体由于拥有无限的寿命也不会消失,这就会导致种群中的个体数量的急剧膨胀,当种群数量膨胀到一定程度时,问题也就随之而来。

要知道自然界中的资源是有限的,只能支撑有限的生物数量,如果种群中的个体数量过多,对这些资源的需求就会迅速增加,最终就会导致资源彻底枯竭,而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即使这个种群具备了永生的能力,也无法逃过灭绝的命运。

也正是因为如此,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的基因都选择了“有限寿命”这一策略,而没有选择永生。这种策略的好处在于,通过让生命个体具备一定的寿命,可以在其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确保自己的种群得以延续,在此过程中,生命个体逐渐老去,并最终走向死亡,而新生代则不断补充种群,同时通过进化来调整自身以适应自然环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