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书院
让读书像吃饭一样容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台军“航母杀手”首曝光,网友群嘲 ·  昨天  
北京吃货小分队  ·  哪吒2周边合集!你抢到了吗 ·  2 天前  
世界说  ·  两个月98起事故 美国航空事故为何频发?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南部战区公布现场视频! ·  3 天前  
参考消息  ·  爆料:美国拒绝共提涉俄草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书院

我们为什么选择单身?

中信书院  · 公众号  ·  · 2021-05-13 20:00

正文

在今天的许多国家,单身人士是增长很快的群体。


根据预测,在美国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新生儿将不会结婚。


在瑞典、挪威、丹麦和德国等国家,单身家庭约占所有家庭的40%。


在中国,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其中有7700万人独居;另据估计,到2021年,独居人口将上升到9200万。


社会急剧地在发生变化,相关的话题络绎不绝。



尽管如此,始终保持单身,还是很多人难以接受的事。他们要么被传统的婚姻观步步紧逼,要么希望通过婚姻摆脱难以容忍的孤独。


现实表明,大部分的单身人士都是被动选择单身的,他们本身对单身生活的观感并不友好,因此常常承受着来自社会和自我的双重压力,幸福度较低。


单身生活,真的那么让人无法忍受吗?


身处后物质主义时代,我们该如何看待单身生活?



后物质主义时代

——————————


后物质主义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美国社会科学家罗纳德·英格尔哈特的著作《静悄悄的革命:西方民众变动中的价值与政治方式》(The Silent Revolution :Changing Values and Political Styles among Western Publics)。


根据英格尔哈特的观察,1970 年代之前,物质主义的相关价值:如人身安全和经济增长普遍受到优先重视。在大萧条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这些人印象深刻、造成普遍不安和不稳定感的事件,更能证实这样的论述。


到了 1970 年代,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展开,特别在西方国家,公众把高生活质量作为优先价值。后物质主义者开始强调创意、环保、言论自由和人权的重要性。


这类运动展现了从求生至上时期到安全无虞年代的转变。欣欣向荣的经济、新签订的和平协议和迅速发展的社会福利体系,让世代间的价值观产生变迁。


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的转变,鼓励许多人拥抱个人主义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并开始考虑独自生活的可能性。


在战火肆虐和生活贫困的记忆变得遥远、经济发展和购买力逐渐上升的年代,个人不再需要为了寻求安全和慰藉去组织家庭。经济大萧条和世界大战时出生的孩子,因为遭遇物质困顿,向往秩序、经济稳定和军事力量;而 20 世纪年轻一代,追求的则是自我表达、玩乐、自由和创意。当前者为了稳定的家庭生计奔波、早婚或尽力维持婚姻时,后者已经逐渐偏离传统的家庭价值,许多人决定用单身表达自己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婚姻的去制度化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婚姻的角色从实现社会期待和维持生存扩大为提供陪伴。第二阶段:个人选择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增加,必须牺牲制度下的婚姻关系。



有趣的是,这两个阶段的发展早在 1940 和 1950 年代就已经被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预测到。他在以人类需求为主题的学术著作中指出,人们只有在物质跟生理需求被满足后,才会重视其他需求:首先是爱与归属感;接着是自尊和自我实现。


从这个脉络上理解,婚姻的去制度化精准展现了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的转移,以及人类需求的阶梯式爬升。



后物质主义年代的单身女性

——————————————————


女性解放和女性主义是体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革命的一个主要运动,特别是女性对自我实现的渴望大大撼动了婚姻制度。第二波女性主义风潮强调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自由和自主,使个人主义成为讨论焦点。


然而,只有到 1990 年代早期第三波女性主义兴起时,才真正解放了单身女性,并重新建构性别角色。和聚焦女性法律地位,但仍将女性视为家庭成员的第一波女性主义不同,也和赋权给女性,但仍然不把女性脱离家庭脉络的第二波女性主义相反, 第三波女性主义真正允许女性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挑战女性在家庭、性和职场的角色定位。 这些变迁中的价值解放了女性,促成她们在婚姻外的自我成长。


居住在纽约,今年 35 岁的梅莉莎写道:“过去 10 年,我从他人手中夺回了追求梦想的快乐和特权。不再追求伊利诺伊州和特拉华州镁光灯下名气的我,在悉尼住了 5 个月,过着美好的生活。我很享受这种无牵无挂的自由。”



梅莉莎在她的博客中写,单身让她能环游世界、走遍各地体验生活。如果和某人产生联结,可能会让这一切变得困难。的确,带着一个伴侣意味着要考虑他/她的需求、工作、签证问题、家族关系和语言文化障碍。不论真正的理由是什么,单身增加了梅莉莎的机动性,她觉得自己很幸运。


女性的解放也从是否结婚延伸到是否要成为母亲。增加的职场资源被认为和女性延后或避免生育小孩有关联。


一名39岁的匿名加拿大博主这样写道:“在生育问题上我是很矛盾的……我喜欢有自己的空间、时间和宁静,我是个非常自私的人,不过我觉得这样很好。”像这样的“告白”越来越普遍且能被社会接受,显示出个人主义价值的崛起。


一个鼓励女性在专业和学术上精进、两性更加平等的社会,也会降低女性感受到的、必须结婚生子的压力。



单身生活的好处

——————————


女性发展并不是后物质主义的唯一体现。像创意、尝试新事物、自我实现的后物质主义价值,对男性也同等重要。其中一个论点是, 当人们感到安全,就会渴望发出独特的呼声并实现自我潜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