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冬天,大白菜是绝对的“当家菜”。拌菜、炒菜、炖菜、酸菜……包的饺子、包子里还有它。
一到白菜的丰收季,南方人:“要半棵白菜。”北方人:“来半车白菜!”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储存白菜的习俗由来已久。过去,每到初冬时节,当地居民常常在黎明前便前往菜市场排队,以期购得首批运达的白菜。
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冬季饮食选择已变得丰富多彩。然而,诸如排骨炖白菜、醋熘白菜等传统佳肴仍旧深受人们喜爱。在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的过程中,白菜这一看似普通的蔬菜,正在逐步迈向全产业链、高科技含量、大格局发展的新时期。
近年来,山东、河北等地通过探索
“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模式,为传统白菜产业注入新活力。龙头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白菜加工成
泡菜、菜干、蔬菜汁、冻干粉
等多种产品,带动菜农增收致富。在韩国等国家,产自中国的泡菜越来越受欢迎。
近年来,在白菜种植过程中,
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
等绿色高效的栽培技术加速推广,有效提升了白菜的品质和产量。此外,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设施的完善,我国白菜生产已由过去的近郊种植向优势产区聚集。目前,我国拥有
东北、华北及黄淮流域等7个白菜优势产区
,形成了
“春季设施、夏季高原、秋季北方、冬季南方”
的白菜生产供应格局。在任何季节,优质的白菜都能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大江南北的百姓餐桌。
白菜销售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菜市场,还拓展到了
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电商直播
等新业态。这些新型销售模式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供应渠道,有效满足了多层次的购买需求。随着仓储技术的进步,一些菜农还选择将白菜储存起来进行错季销售,以更好匹配市场需求。
科研机构以培育抗病性、抗逆性的品种为目标,持续开展种源创新,研发出
富含花青素和胡萝卜素的优质白菜
。菜农还积极开展
绿色有机栽培
,按照零农药、零化肥标准种植,确保白菜质量不断提升。
大力发展白菜产业是兴农助农的重要抓手,也是金融服务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各地金融机构立足乡村资源禀赋,不断创新白菜产业的支持路径。例如,山东省胶州市正在推行
大白菜价格指数保险试点
。每到白菜的集中收获期,胶州市相关机构就会对本地白菜收购均价进行监测,如低于目标价,保险公司就会立即启动理赔程序。
未来,金融机构应多维发力,助力白菜产业提升综合效益,“蔬”通农民的致富路。
在研发端
,要加大对良种研发领域的支持力度。聚焦种业企业的新需求,推出专属信贷产品,支持育种、制种、推广等全产业链发展。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可协同保险、投行等机构,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股权融资等手段,为种业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有效分担种业企业创新研发的相关风险。
在种植端
,要持续做好农户金融服务。依托核心企业,延伸对上游农户的金融服务,将金融服务有机嵌入种植环节,更好适应农忙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分支机构的主观能动性,广泛开展政策宣传、产品宣讲,帮助农户更懂金融、会用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