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慢火车”,致富路上好帮手
——摘自《人民网观点频道》2021.1.13
【菜头文章点评】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但是如何巩固并发展成为了各个“摘帽”贫穷地区的“老大难”,山区“慢火车”或许就是一个不错的扶贫对策。这些“绿皮车”是怎么扶贫的?又会带来哪些积极意义?本文为你娓娓道来。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驶向幸福的山区列车》一文,讲述了深受鲁中山区百姓喜爱的
“慢火车”
,载着乡亲们奔向致富路的故事。
【热点知识:“慢火车”:是指2019年4月10日起,各地铁路部门按照服务老少边穷地区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目前全国铁路共设置81对公益扶贫“慢火车”,旨在方便沿线人民群众出行,优化贫困地区群众生活。】
【行文结构分析】第一段以《人民日报》发文为开篇,引出本文“慢火车”话题,同时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
运行于鲁中山区的7053/7054次列车,全程运行184公里、共设24座车站,平均时速30多公里,最低票价仅1元。这趟列车所经过的站点,大多靠近村镇,是附近村民出山、进山、赶集、走亲戚的首选交通工具,附近村民早就对这列“慢火车”来去到站的时间熟记于心。亲民的票价,接地气的服务,成为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桥梁,承载着沿线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
【行文结构分析】第二段对鲁中山区“慢火车”的相关信息进行了具体阐述,行程远、靠站多、时速慢、票价低。
“慢火车”的开行,
不仅
方便了山区人民的出行,
也
便捷了城里人到山区旅游、观光,为山区拉来了游客,提升了山里的人气。
正如村民所说,以前是自己带着特产去城里卖,现在是城里人坐着火车到山里买,不但省力省钱,还能卖个好价钱。从“买”到“卖”,“慢火车”为鲁中山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也丰富了城里人的业余生活。
【优秀影响①】
【行文结构分析】第三段提出影响型分论点一。从方便“山区人”出行和便捷“城里人”观光旅游两个角度论证“慢火车”的积极意义。
“慢火车”的开行,畅通了山区与外界的联系通道,
同时也
改变了人们旧的思想观念。
【优秀影响②:(后续文字更多着重于“经济发展”的描述,与分论点有点“文不对题”,咱们可以适当补充一点内容)“交通闭塞,观念不能闭塞;自然环境恶劣,思想决不能恶劣”。“慢火车”不仅带来了商机,更带来了先进观念,山区人在新旧文化的冲击下必然会不断摆脱根深蒂固的传统认识,激发内生动力、激活“造血”功能,从而斩断思想“穷根”,实现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随着当地旅游业的日渐兴起,一些人兴办起了农家乐、采摘园、民宿,收入明显提升。游客的增多使得过去不起眼的土特产身价倍增,成为山区人民致富的“摇钱树”。“慢火车”将山区百姓带去了外面的世界,也将大好的致富机会带回了山区。
【行文结构分析】第四段提出影响型分论点二。强调了“慢火车”对于斩断山区人思想“穷根”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慢火车”的设施与服务都在与时俱进。
从牵引列车的火车头到车厢内的座椅和供暖制冷设施,都已经更新换代。值得一提的是,在餐车的阶梯式货架上,摆放着纸质包装的当地土特产。这样做能够免费为当地土特产宣传,助力土特产的销售。这小小的举措,帮了山区百姓的大忙,让山区百姓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举例论证:(文中结构不是很明显,我们可以调整一下)从低煤耗的火车头到舒适耐用的座椅,从“冬暖夏凉”的室内温控到销售土特产的餐车货架……“慢火车”的设施与服务都在与时俱进,利用铁路的宣传优势,助力产品销售,山区百姓的钱袋子渐渐鼓了起来。】
【行文结构分析】第五段通过举例“火车头”、“座椅”、“室内温控”、“餐车销售”,说明了“慢火车”与时俱进的设施和服务,让山区百姓钱袋子鼓了起来。
(本段观点与另外两个分论点匹配度并不高,建议同学们在考场中补充第三个平行的分论点加以论证。比如,可以从“五位一体”角度进行思考,前面两个分论点讲了“经济”、“文化”层面,那咱们就可以补充一个“政治”、“社会”或“生态”层面的分论点。)
目前在全国开行的公益性“慢火车”共有81对,范围覆盖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
如果说,一日千里的高铁体现了中国的发展速度,那么穿行在乡间地头的“慢火车”传递的则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温度。
【好词好句:通过对比“高铁”和“慢火车”来体现“慢火车”对于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意义,这让我想起了2017年联考申论“快与慢”的大作文,这就是不错的素材来源(大家平时在积累素材时不仅仅要记进脑子,更要思考这些素材可以用于哪些话题、哪些逻辑层面,如果你能够做好这方面的归纳工作,就能触类旁通,用最少的精力积累最多的素材)】
【行文结构分析】第六段作为文章结尾部分,先是用数据说明了“慢火车”开行覆盖范围之广,然后通过“高铁”与“慢火车”的对比来对“慢火车”的作用提出期盼。
1
、热点知识
“慢火车”:
指
2019
年
4
月
10
日起,各地铁路部门按照服务老少边穷地区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目前全国铁路共设置
81
对公益扶贫
“
慢火车
”
,旨在方便沿线人民群众出行,优化贫困地区群众生活。
2
、举例论证
从低煤耗的火车头到舒适耐用的座椅,从“冬暖夏凉”的室内温控到销售土特产的餐车货架……“慢火车”的设施与服务都在与时俱进,利用铁路的
宣传优势
,助力产品销售,山区百姓的
钱袋子
渐渐鼓了起来。
3
、好词好句
如果说,
一日千里的高铁
体现了中国的发展速度,那么
穿行乡间的“慢火车”
传递的则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温度。
通过对比“高铁”和“慢火车”来体现“慢火车”对于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意义,这让我想起了
2017
年联考申论
“
快与慢
”
的大作文,这就是不错的素材来源。
(大家平时在积累素材时不仅仅要记进脑子,更要思考这些素材可以用于哪些话题、哪些逻辑层面,如果你能够做好这方面的归纳工作,就能触类旁通,用最少的精力积累最多的素材)
4
、优秀影响
①“慢火车”的开行,不仅
方便了山区人民的出行
,也
便捷了城里人到山区旅游、观光
,为山区拉来了游客,提升了山里的人气。
正如村民所说,以前是自己带着特产去城里卖,现在是城里人坐着火车到山里买,不但省力省钱,还能卖个好价钱。
从“买”到“卖”
,“慢火车”为鲁中山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也丰富了城里人的业余生活。
②“慢火车”的开行,
畅通了山区与外界的联系通道
,同时也
改变了人们旧的思想观念
。
“交通闭塞,观念不能闭塞;自然环境恶劣,思想决不能恶劣”
。“慢火车”不仅带来了商机,更带来了先进观念,山区人在新旧文化的冲击下必然会不断摆脱根深蒂固的传统认识,
激发内生动力、激活“造血”功能
,从而
斩断思想“穷根”
,实现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