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致力于促进和服务于中国地理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知产库  ·  娃哈哈集团转让“娃哈哈”商标 ·  17 小时前  
国家知识产权局  ·  关于核准怀仁恒源瓷业有限公司等363家企业使 ... ·  昨天  
锦缎  ·  这个小众赛道,炸出三款大药 ·  2 天前  
锦缎  ·  AI科学家出任阿里高管所传递的讯号 ·  2 天前  
禽报网  ·  冻品•2-9\\局部单品继续跌100-300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专题征稿 | 从地球到深空:遥感地理信息技术拓展与创新

中国地理资源期刊网  · 公众号  ·  · 2024-02-20 12:00

正文

背 景

随着时代发展和国家需求的变化,遥感GIS技术在理论方法、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均不断扩展,已从地球观测服务拓展到月球与深空探测,角逐国际科技竞争制高点。深空探测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寻求永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丰富人类认知的重大新兴领域,亟需加强面向深空探测的遥感GIS理论方法与应用创新研究。

从20世纪末至今,世界主要航天大国出于航天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考虑,纷纷提出月球、火星、小行星和其他类地行星的探测计划并积极实施,掀起了新一轮深空探测的热潮。我国目前已成功实施了一至三期探月工程,实现了“嫦娥”系列月球探测“绕、落、回”三步走的目标,完成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等重大深空探测任务,制定了探月工程四期、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小行星和火星采样返回等长期探测任务。

遥感GIS是深空探测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在地外天体资源勘查、探测选址、安全着陆、路径规划、探测巡视、科研站建设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已成为遥感GIS学科的新战场和国际前沿。在深空探测中,与空间信息相关的数据来自于地基、轨道器、着陆器和巡视器等不同观测平台搭载的各类型探测载荷,获得的数据具有多源异构等复杂特征。对地外天体的科学认识和对深空探测任务的支撑,需要建立遥感GIS技术在处理、分析、解译与应用方面的全链路体系。虽然国际国内学术界和工程界在这些细分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向国家战略的践行和关键任务的实施,尤其在人工智能作用越来越显著的时代背景下,仍需突破一系列基础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

为了及时、集中地反映遥感GIS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进展,《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拟策划出版“从地球到深空:遥感地理信息技术拓展与创新”专题,旨在为相关专家学者提供交流合作、发表前沿科研成果的平台,促进深空探测中遥感地理信息处理、科学探测与任务支撑等问题的突破与解决,共同推动从地球到深空的遥感地理信息技术前沿的开拓与创新。


征文范围包括但不仅限于如下主题:

1

遥感GIS技术从地球到深空的拓展创新

2

深空探测器遥感载荷配置与精度论

3

深空遥感和GIS数据处理的理论方法

4

地外天体形貌三维重建和光照模拟

5

地外天体形貌要素遥感提取与分析

6

地外天体表层矿物及水冰含量遥感探测

7

地外天体浅表层地质结构遥感探测

8

地外天体探测的智能综合着陆选址

9

表面巡视车路径规划与三维仿真

10

深空探测任务的空间综合评估


客座编辑简介





冯永玖  教授

同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自然资源部高层次人才工程、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计划等,是国际月球科研站着陆选址任务科研骨干、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科学研究团队成员、天问三号着陆区遴选关深课题项目骨干、载人登月SAR测图精度课题负责人。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建模与空间分析、月球和深空遥感探测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空间多维建模理论方法、深空天体关键要素遥感探测、深空着陆选址与巡视路径规划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科研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项,在国际SCI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72篇),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终生影响力排行榜;出版专著2部、教材2部,授权发明专利20项,授权软著8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GIS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任中国测绘学会卫星遥感应用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张鹏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总设计师,长期专注于月球定量遥感、月球多尺度联合探测、月球空间基准构建和月球资源勘察评估与开发利用等研究。负责载人月球探测科学研究与应用系统关键技术攻关和系统研制工作。主持完成了载人月球探测科学目标论证、着陆区选址、科学应用活动规划,建立高精度数字月球系统,支撑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立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4项、其它科研项目7项。荣获省部级科技Q一等奖1项。担任载人航天任务总体仿真工作组副组长,深空探测遥感工委会副主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中国仿真学会理事,环境建模与仿真专委会副主任等学术职务。



康志忠   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月球与行星探测国际合作研究分中心主任,入选青海昆仑英才-领军人才计划,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面向导航与机动性的数字孪生”工作组主席,载人探月科学应用总体论证组专家,国际月球科研站选址工作组专家,天问三号任务综合论证组专家,自然资源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月球与行星遥感、三维点云数据处理以及室内外一体化建模等方向研究,深度参与了探月工程四期、国际月球科研站、载人登月、天问三号等重大工程的科学目标规划与论证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中德合作与交流项目、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体论证课题、民用航天技术预先研究项目等项目,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100余篇,荣获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主席荣誉奖、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遥感最佳科学论文奖、中国高校GIS创新人物奖以及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际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担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激光雷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深空探测遥感测绘工委会副主任委员。


论文撰写要求

选题新颖,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方法正确,结论可信,体现创新,文字练达,逻辑清楚。论文需符合《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文稿格式规范要求。经编辑部审核和专家审稿通过的稿件,将在学报予以正式发表。



投稿事宜

请在《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官方网站系统投稿。 投稿时请选择 从地球到深空:遥感地理信息技术拓展与创新 栏目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可进入期刊官网。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同时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CD、EI、Geobase、Scopus、JST、CNKI。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由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都师范大学)联合协办,月刊。学报创刊于1996年,创始人为陈述彭院士。学报现任主编徐冠华院士,执行主编陆锋研究员。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主要刊登以地理系统信息流为研究对象,以地理信息认知理论、地理时空大数据挖掘、地理空间智能分析、地球信息图谱、遥感信息提取、虚拟地理环境、地理空间综合分析等为研究主题的学术论文,以及相关评论与简讯,重点关注地球信息科学理论方法创新成果的报道。学报开办有地球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地理空间分析综合应用、遥感科学与应用技术等栏目,并依托国家重大项目、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先后组织了多个专刊。欢迎国内外学者踊跃赐稿,欢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内外学术会议组织专辑专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