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云端工作室:挖掘趋势中的价值
来源:国家卫计委
点苍鹤 稍加整理
8月16日,国家卫计委举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媒体沟通会,介绍了临床路径管理的总体情况。
在临床路径与医院医生绩效考核相结合,特别是与医保支付改革相结合的背景下,病人的住院时间逐年递减、药品滥用特别是抗菌素的滥用基本得到了遏制。
对于药企来说,临床路径是未来营销道路上不得不重视的一个准入门槛,拼客情拼费用的时代将随着各项医改措施的落实正逐步褪色,而拼学术、拼疗效的时代也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2009年,原国家卫生部将临床路径作为深化医改和推进公立医院工作的改革的重要任务,当时选择了112个病种,在100个医院开展了试点。截至目前,临床路径累计印发数量达到
1212
个(其中县医院适用版
216
个),涵盖30余个临床专业,基本实现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全覆盖,基本满足临床诊疗需要。
国家卫计委根据深化医改和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临床路径管理“四个结合”的要求,即:
-
临床路径管理与医疗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相结合
-
与医疗服务费用调整相结合
-
与支付方式改革相结合
-
与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同时,参照英国经验做法,以
高血压、糖尿病
等疾病为重点,开展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在此基础上探索总结临床路径诊疗方案选择和费用控制的有关规则,推进临床路径制修订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精细化。
临床路径管理实施以来取得的工作成效:
1、临床路径管理范围进一步扩大。
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全国近
7000
家公立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占全国公立医院的
88.5%
。其中,北京市二、三级医院符合入路径条件的病例每年入组率均在
75%
以上,例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用临床路径达到618个,住院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占70%;浙江省三级医院已全部开展临床路径工作,86%的二级医院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
2、临床路径管理效果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切实获益。
一是医疗服务质量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指标控制良好,
入径人数和排前十名病种的手术率感染率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是医院效率不断提高,
全国平均住院日由2015年10.5天下降到了2016年的9.4天
,当然平均住院日下降是一个综合因素所导致的,但也不可否认加强医院的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实施临床路径也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2009年—2016年平均住院日缩短了10.5%,年均下降0.22天。
而其中像浙江省台州医院它的平均住院日从实施临床路径前的11.66天,降到了2016年的6.97天。
三是临床用药更加规范,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大部分病种,
次均抗菌药物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