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浙江丽水的朱女士感染甲流4天后
感觉身体状况有所好转
于是决定洗个澡
然而
就在她洗完澡后
身体突然出现严重的不适症状
手脚发软、无法动弹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朱女士仍有些惊恐:
“上一秒我觉得自己状态还行
可下一秒,就感觉整个人十分难受
那种窒息感和无力感让我特别害怕”
不少网友也有同样的经历
有专家表示
处在甲流恢复期的患者抵抗力较弱
洗澡时
水温和环境的变化可能导致血管扩张
进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尤其是在甲流期间出现过严重症状的患者
洗澡后更容易出现类似情况
近期流感高发,甲流感染率相比前几个月明显上升。日常家居清洁是保障健康的重要环节,
然而,许多人在进行家庭清洁消毒时,往往存在一些误区,不仅可能降低清洁效果,还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酒精具有高度易燃性,在密闭空间中大量喷洒会使空气中乙醇浓度升高。
空气中乙醇浓度>3.3%时,遇到明火或静电可能引发火灾甚至爆炸。
此外,
吸入过多酒精蒸气可能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产生刺激,导致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
含氯消毒剂中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会腐蚀金属和皮革制品。
金属表面接触氯后,会发生化学反应,容易加速生锈。
而
氯会破坏
皮革制品的
胶原蛋白结构,使其变脆、变硬,同时还可能与染料发生反应,导致褪色或留下斑点。
为避免损坏,金属表面宜用非腐蚀性消毒剂,皮革制品则应使用专用清洁剂或酒精湿巾进行清洁。
84消毒液(含氯)与酸性清洁剂混合会释放有毒的氯气,
严重时可能导致中毒;
季铵盐类消毒剂与肥皂混用可能发生酸碱中和,失去消毒剂活性,
某些混用还可能生成刺激性气体或腐蚀性物质,
对人体健康和物品表面造成损害。
洗涤过程中,大量的水会稀释消毒液,致其浓度过低,无法有效消毒。
含氯消毒液可能腐蚀洗衣机的金属部件和内胆,缩短设备使用寿命。
混合使用洗涤剂和消毒液可能产生化学反应,释放刺激性气体或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
通风:
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避免空气中病毒残留。
📣 高频接触物品清洁:
使用75%浓度医用酒精擦拭手机、钥匙等物品,防止病毒传播。
📣 清洗清洁工具:
及时清洗消毒抹布、拖把等,避免成为新的污染源。
📣 个人防护:
清洁时佩戴手套和口罩,防止化学物质或病原体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降低感染或刺激的风险。
-
污染物清理:
若地面、家具或衣物被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如呕吐物、粪便或呼吸道患者的痰液),需先清除污物,再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金属表面可使用70%酒精)。消毒后静置15~30分钟,再用清水清洗并擦干。
-
地面清洁:
定期清洁地面,根据需要增加清洁次数,清洁后保持地面干爽。
-
冰箱清洁:
低温可能导致病毒滞留且保有传染性,因此对可能被污染的生肉、蔬果以及其他可能被污染的物品进行清理,冰箱内部亦应进行简单的清洁。
-
床品和衣物:
定期更换和清洗床单、枕套、毛巾及衣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