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发展协同性不断增强,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提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中铁六局发挥专业优势、践行使命担当,积极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一批精品工程、优质工程。中铁六局微信公众号将推出系列专题内容,全面盘点中铁六局参建的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工程,
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共同开启“品质六局”建设的新篇章。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激荡,大道前行。放眼京津冀大地,一座座精品工程拔地而起,一张张“成绩单”亮眼夺目: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三地发展空间上的“一体化”正逐步变成时间上的“同城化”……在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雄浑落笔、大气写意的进程中,中铁六局心怀“国之大者”,积极参与京津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织密交通路网,服务百姓出行、助力经济发展。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这十年,“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区域内交通路网不断加密。从“纸上蓝图”到“地上通途”,中铁六局建设者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用拼搏和奋斗为“轨道上的京津冀”再添新笔。
2022年12月30日,随着G8802次列车从唐山站出发,风驰电掣般地驶往北京站,中铁六局参建的京唐城际铁路正式开通,从位于北京通州区的城市副中心至河北唐山最快仅需39分钟。作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标志性工程,京唐城际铁路对于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地区路网结构,强化区域内互联互通,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代表当时我国道岔最高技术水平的42号道岔施工中,建设者引进了16台液压横移动力牵引车助力道岔横移就位。这是国内首次采用液压同步走行动力设备进行42号道岔横移插入既有线施工,代替了过去“纯人工”或“半人工半机械”的施工方法。并对42号道岔提前进行了预铺、调试,确保道岔插入施工达到两个“零误差”、两个“水平面”,为京唐城际铁路全线开通保驾护航。
2023年12月12日10时58分,邢和铁路开通仪式在河北邢台举行,标志着中铁六局参建的邢和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作为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国家“公转铁”战略实施的关键项目,邢和铁路成为山西至河北的煤炭外运新通道,与邯黄铁路一起形成冀中南区域铁路物流大通道,降低能源运输成本,减轻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为助力河北邢台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山西、河北两省经济融合交流提供强大动力。
施工中,建设者综合运用超前地质预报、红外线探水、超前钻探等措施,在东羊卧2号隧道的软弱围岩里“打硬仗” ;在“百年老站”——邢台火车站上演“千人会战”,开展轨道移动、道岔连接、道砟回填、线路捣固等施工,仅用时67天便让“百年老站”旧貌换新颜。自2021年承担邢和铁路运营维管任务后,中铁六局职工开展了车站值守巡道、春融检查、汛期巡查值守抢险等系列工作,守护邢和铁路安全运营。
2023年12月18日,一列飞驰的列车仿佛一条钢铁巨龙,腾飞在津兴铁路上。自开通以来,津兴铁路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开辟了快速通道:天津西站至大兴机场站最快41分钟可达,天津市、雄安新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融入“半小时交通圈”……中铁六局建设者为助力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奋斗着、拼搏着。
津兴城际铁路架梁是施工中的一大难点,铁路全线特殊孔跨多,工艺技术复杂,长达12公里的运梁距离,1400米的施工作业最小曲线半径,最大线路坡度20‰,架梁作业上跨既有线,给建设者们开展架梁施工带来严峻挑战。施工中,中铁六局项目部搭建形成了总体协调、分区协作、专人盯控的立体施工网络,在短短210分钟的封锁时间内,完成了架桥机过孔、对位、运梁、喂梁、落梁及支座灌浆等一系列复杂工序。总共经历了5次二级封锁、32个三级封锁施工,其中铁路营业线III级要点施工最长达45天。最终历时376天,顺利完成全部桥梁架设任务。
从京张铁路到京张高铁,只有一字之差,改变的是列车时速和高铁建设技术,不变的是民族精神。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一小时通达的京张高铁,不仅串起中国一百多年的铁路梦,更连接中国跨越世纪的冬奥梦。
在京张高铁建设主战场,中铁六局负责承建京张高铁二标、九标、十一标,以及清河站站场、昌平站站房、太子城站站房、张家口站场等建设内容。从提前一个月开通北京枢纽客运过渡“两站两线”工程,为正线施工创造条件;到建成西二旗左(右)线特大桥、昌平特大桥、南口特大桥、南口隧道等大型桥梁隧道,实现了“桥隧相连”,为全线贯通奠定基础;再到完成昌平站“四步过渡”,为站场改造锁定胜局……不仅如此,中铁六局建设者还精心打造了从清河到昌平33公里的“最美进出京高铁通道”,兑现了“精品工程、智能京张”建设目标。如今,京张高铁不仅结束了张家口不通高铁的历史,更将张家口纳入北京一小时经济圈,促进了京津冀北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2017年12月28日,随着复兴号动车组从石家庄站驶出,以每小时250公里速度驶向济南方向,中铁六局参建的石济客专正式开通运营,以北京、天津、石家庄和德州为基点的京津冀“矩形”高铁环形网形成。
在景德特大桥跨京沪铁路、
104
国道连续梁边跨转体跨越京沪铁路转体施工中,由于京沪铁路行车密度大,平均每
4
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通过,且转体桥主墩转体长度为
78
米
,
总重量约
5600
吨,使得这种单侧转体桥施工在当时国内外铁路客专施工中十分罕见。为此,建设者周密组织部署转体施工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最终耗时
75
分钟圆满完成此次营业线要点二级施工。
2016年12月30日,中铁六局参建的张家口至唐山方向的张唐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对促进张家口、唐山、天津等地的经济发展,缓解北京地区铁路运输压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远眺京西大山之中,一条“巨龙”穿山越岭,三次跨越永定河,将坎坷山路变成坦途。它,就是于2024年7月1日正式通车的京蔚高速北京段(建设期名称为国道109新线高速)。作为北京市重大交通项目,京蔚高速公路有效缓解北京西北、西南通道交通压力,为北京西部山区应急防灾提供重要通道保障,促进首都西部地区旅游发展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对形成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在京蔚高速公路安家庄东桥施工中,由于整座大桥的转体系统位于30多米的高空,是转体施工的“心脏”,结构十分复杂,且248米大悬臂曲线钢桁梁实现双幅同步转体精准就位难度大,需要实时监测。建设者采用智能化同步控制牵引系统、智能化实时可视监控系统,监控转体梁关键截面应力、桥端位移、转体速度、空间位置、牵引力等相关参数,实时掌握转体桥的状态,确保左、右幅桥体转体速度同步。同时,采用北斗定位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转体速度、俯仰角和横滚角等数据,并将实时数据回传BIM信息模型,实现“线上模型+线下实体”同步转体,大大提高了转体施工安全性,为京蔚高速公路通车运营夯实基础。
▲京雄高速公路
从北京驾车到雄安新区需要多久?自2023年12月28日起,这个时间被进一步缩短。随着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五环至六环段顺利贯通,由北京西南五环驾车至雄安新区实现了1小时内通达。
中铁六局参建的京雄高速公路是联通首都北京与雄安新区最重要的快速交通走廊,不仅强化了北京南部地区与中心城区、大兴国际机场和河北雄安新区的相互联系,更为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促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交通服务保障。
在京雄高速公路上跨京良路及地铁房山线施工中,中铁六局建设者面对精度控制为“毫米级”的现实考验,采用“横-纵-横”三步走施工法,先将左幅钢梁向外侧横移80毫米,规避碰撞风险,待钢梁顶推就位后,再横移回位。在智能步履式顶推系统的助力下,项目部针对单幅钢箱梁,采用18台顶力400吨步履式千斤顶同步作业,在顶推过程中不仅减少了摩擦力,保持平衡性,同时还在空中实时进行横纵移调整,为钢梁顶推线形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保证钢梁在长距离顶推后实现精准就位,为助力京雄高速公路贯通贡献力量。
要问起如何只需50分钟,便可实现从延庆到张家口崇礼之间的“快速转场”?答案就是中铁六局建设者参建的延崇高速公路。由于延崇高速上跨大秦铁路及京新高速双转体桥转体总重量达4.4万吨,建设者运用“耐候钢箱梁+混凝土箱梁”结构形式,降低桥梁自重,提高桥梁跨度,助力大吨位转体桥“华丽转身”。不仅如此,建设者在钢梁上采用免涂装的耐候钢及CF55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等新材料、新工艺,不仅减少了后期养护,还避免了后期养护对大秦铁路及高速公路运营的影响,体现了节能、环保、绿色的办奥理念。延崇高速公路于2020年1月通车,除保障冬奥会两赛区快速转场外,还成为了京津冀一体化西北高速通道之一,以及连接北京城区、延庆新城与河北张北地区的快速交通干道,对于疏解西北通道京藏G6、京新G7客货运交通压力,促进张北贫困地区的经济和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铁六局参建的荣乌高速公路新线,是雄安新区首批开工的重大项目建设工程,是雄安新区“四纵三横”区域高速路网的重要组成路段。中铁六局承建的新线ZT4标段历时18个月,于2021年5月29日正式建成通车。其中上跨京九铁路双幅转体桥,创造了雄安新区转体桥施工多项第一:雄安新区转体重量最大的双幅转体桥;雄安新区首座上跨京九铁路的双幅转体桥,也是对外骨干路网第一座高速公路转体桥;在上跨京九铁路转体桥中,首次采用实心花瓶式桥墩;与京九铁路交叉角度最大。
放眼京津冀的广袤大地,越织越密的交通网,承载的是奔波的旅客,通往的是远方的彼岸。如果说铁路、轨道交通等是城市跃动的“大动脉”,那么以车站为代表的交通枢纽,则是旅客们集散出行的“温馨港”。现代化车站早已从单一的客运场所向综合交通枢纽转变,从管理旅客向服务旅客转变,“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施工建设的细节中比比皆是。
2022年6月20日,随着G601次复兴号列车从北京丰台站缓缓开出,中铁六局参与改建后的“百年老站”——北京丰台站以全新面貌开通运营,北京首都又添城市新地标。改建后的北京丰台站是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客站,自开通运营以来,北京铁路枢纽北京西站、北京站等车站功能相应优化调整,各车站分工更加科学合理,北京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极大便利人民群众出行。
作为国内首座采用高铁、普铁双层车场重叠设计的特大型车站,北京丰台站形成了“顶层高铁、地面普铁、地下地铁”的立体交通模式,方便旅客“无缝”换乘城市交通。施工中,为满足丰台站改建和高架平台、简支拱、行包库、主站房等相关结构物施工,中铁六局建设者精密演算,仔细推敲每一个环节,制定了“三步过渡”的施工方案,对既有京广线、京沪线、丰沙线实施改造。于2020年8月30日拨接京广线和京沪线,开展第三步过渡一级封锁施工,8个小时的封锁时间里,4000名作业人员、50余台大型机械设备轮番上阵,对京广线、京沪线四条铁路线2公里21个拨接口进行拨接施工,同时开通66组道岔,完成通信、信号、接触网、电力“四电”施工任务,使计算机联锁设备、接触网投入使用。丰台站改工程最关键的控制性工程——京沪、京广线第三步过渡施工比原计划提前30分圆满完成,为“百年老站”换新颜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