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会钰
,2015级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本科生。作为团队负责人,主导项目 “Careforu可福”大健康公益平台获2018年湖北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被评为武汉大学2018年度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并在第六届“三创”成果展会上展出;专业综合排名第一,获评武汉大学2018年甲等奖学金、太比雅奖学金,在中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4篇,完成国家级科研立项一项;武汉大学第一届自强创业班成员,注册武汉武福康普科技有限公司并担任CEO,实习于深圳腾讯总部。获评武汉大学第二届“榜样珞珈”代表。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这句在苏会钰腾讯实习结束时leader送给他的话,是他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坚持至今的生活态度。
对生活抱有热望,对新鲜保持好奇,他享受在不同领域探索的过程。从学业到创业,从科研到实践。他的每一步探索都有所收获。
在按部就班与冒险开拓中他选择了后者,
“风险与成就往往是并存的,失败与成功交织在一起的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这是一种正向反馈,也会激励我们追求更高的挑战。”
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他的脸上,在信息学部图书馆一楼大厅的沙发上,这个身着休闲牛仔外套,戴着黑框眼镜的大男孩眼中充满了斗志。
“他是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在
“创青春”项目团队的队友贺蓁眼里,苏会钰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温润如玉,却有金刚护体”。这样一个下雨总会多带一把伞的贴心大男孩总是让她十分安心。“他是一个内心有光的人。”同班同学张月笑道。
从未担任过班干部的苏会钰在分专业后成为了环境工程卓越工程师班的班长,并用他自己的方式给班级带来了温暖。提起自己的班长,张月十分骄傲:
“作为班长,他认真负责,热心耐心,他说自己想要成为一个靠谱的人,也为之付诸实践。”
中秋节,许多同学无法与家人团聚,苏会钰与班委用先进班集体取得的奖金为每位同学准备了月饼。平安夜,他又自费给同学们买了平安果。元旦时,他联合班委一起为班里的同学准备礼物的同时还不忘送班委们小礼物。看到同学们在朋友圈晒礼物,苏会钰的心里满满的开心:
“你有一块饼干,自己把它吃掉可以感受到1分的快乐,而你把它与10个好朋友一起分享,就可以感受到10分的快乐。”
(元旦时和班委们准备的部分礼物)
据土地资源管理班的班长同时也是苏会钰室友的王宇飞所说,苏会钰经常组织班级的同学进行活动,班级氛围非常好。而且还不时与其他班级的班长沟通交流,分享班级管理的经验,是一个非常靠谱的工作伙伴。
“传承”
是他选择成为1810班的班级助理
的原因。大一的他对陌生的大学生活感到茫然失措的时候,学长学姐传授给他的知识和经验让他受益匪浅,他也想要把这些生活与学习中的经验继续传授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帮助他们少走弯路。
担任班助后组织的第一次班会,他准备了一个蛋糕,庆祝新班级的诞生和他们大学生活的开始。得知班里一位同学家里曾有一些变故后,他主动去关心询问,还把自己的学习资料送给了他。他喜欢与大家聊天聚餐,分享关于选课、社团面试、期末考试、转专业、科研竞赛等多方面的看法与经验。
“与学弟学妹们相处的时光马上就
要结束了。
”谈到这里,苏会钰满是不舍。
(获评“榜样珞珈”荣誉称号并与窦贤康校长合影)
“创业是一种生活态度”
“年轻的时候应该多去尝试一下,体验一下,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然后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
这样的想法指引着苏会钰走上了创业这条道路。
作为武汉大学第一届自强创业班成员的他凭借在创业班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在初创公司实践的经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初体验。
这个斩获
2018年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赛金奖
的
“Careforu可福”
大健康公益平台项目的雏形来自创业导师开设的一门名为《医疗保健产业创业》的公选课作业
。当时的一个团队策划了这样一份计划书,但因不够成熟,并没有在
“互联网+”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苏会钰接手后,他组织一些原有团队成员并为之注入新鲜血液,在原有策划的基础上进行商业模式设计和产品思维的创新性修改,并组织开发相关网站、小程序与
APP,注册公司。
想要注册公司首先要有注册地址,由于适逢寒假,武汉大学珞珈创意园的地址名额短缺,这条路便行不通了。苏会钰转向了其它创业孵化器,但也遭到了拒绝。剩下唯一办法就是找专门的代办机构,但对大学生来讲这样成本太高,实在负担不起。在一次又一次的碰壁后苏会钰终于争取到了珞珈创意园的一个注册地址,这项企划才得以实施。
那段时间的苏会钰像一根紧绷着的弦,创业物资的缺乏,资金的短缺使很多计划难以落成,
“商业模式设计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每一步都是一道道的坎。”苏会钰摇了摇头苦笑道。作为一个项目的领导者,苏会钰必须时刻处于“在线”状态,随时在线沟通,随时状态在线,随时能力在线,这种高强度的状态几乎透支了他的精力。但他在面对大家时还是保持自信和乐观。
“扑面而来的压力需要坚强的内心去抵挡,忍受内心的孤独,并打败它。”苏会钰认为,作为一个创业者,就要一往无前的去做自己认定的事情,不必太过在意他人的看法,回答质疑的最好答案就是成功。身为大学生,试错的成本是很小的,学业与创业可以做到兼顾,国家与学校也会给予支持,大学阶段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愿意去尝试呢?
(参加2018年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
“Careforu可福”
大健康公益平台的目的之一是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将比较权威前沿的功能食品的相关知识传播给普通大众,提高人们对于保健品的认知度和辨识度。
在市场调研过程中,一位网友的留言令苏会钰至今难忘,那位网友的爷爷奶奶正是因为保健品欺诈被骗取了一百多万,花光了所有积蓄,他认为他们这样一个平台是十分必要的。苏会钰深受感动,
“当时就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可能真正为社会做点贡献的。”
对苏会钰来说,
“创业不仅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他认为,在公司里完成一个项目,在科研过程中做一个实验,都应该拥有一种创业的态度,去不断突破自己,去拼搏,挑战外界的压力,尝试用新的思维方法去思考,尝试新的东西。
科研,主动开始
大二上学期苏会钰注意到了学校科研立项的通知,一向喜爱尝试的他决定去试一下。
起初,他询问了班导,班导的建议是等专业知识更加扎实以后再来做科研。之后,在一些学长学姐的建议下,他觉得大二还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可能会更加稳固与通透。于是,他主动寻找导师,物色合适的项目,联系同学组建队伍,最终成功获得了一个科研项目的机会。
团队在大二暑假进入了实验室。
7月的武汉天气是火辣辣的,资环院的院办在信息学部,但
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在工学部,每天苏会钰和队友一起顶着太阳骑单车从信部赶往工学部。三四十度的酷暑下,实验室的空调又不幸故障,在实验室泡了一整天的苏会钰每次夜晚回到宿舍都仿佛虚脱一般。
寒来暑往,秋去冬来。大三寒假苏会钰再次开始了往返于信息学部与工学部的
“长途旅行”。那时他与团队在实验室做一个名为“季铵化聚砜”的聚合物有机材料合成的实验,每一次完整的实验都会持续4-5天,日复一日
的重复消磨着他的耐心,无数次的实验失败打击着他的自信。但当最后看到反应烧瓶中清澈通透的液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