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吕妍 王昀 制作:龙慧 伍银芳 程明辉 江勇 航拍:顾一帆
中国94%的人口居住在东部43%的土地上,但中西部如东部一样也需要城镇化。这条“胡焕庸线”该如何突破,近两年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20世纪30年代初期,地理学家胡焕庸通过考察中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发现中国人口分布呈东南稠密、西北稀疏的特征,并从黑龙江瑷珲(现称黑河)向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把中国分为东南、西北两大半壁。东部区域43%的国土面积,养育了94%的人口,而剩下的6%的人,他们要孤独地在57%的土地上生活,东部有最大的粮食产区,西部有最大的草场,以及沙漠。农牧交错、文化交融。
它更是一条生态脆弱带,熊猫、朱鹮、丹顶鹤在这里生活,地震、泥石流、荒漠化都在这里发生,正如著名理论地理学家牛文元所说:“胡焕庸线搞好了,中国就好了。”
所以地理怎样影响了经济,又怎样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澎湃新闻、第六声(www.sixthtone.com)报道组历时8个月,穿越8个省级行政区,5000余公里,寻路胡焕庸线上的中国。
原创系列专题“山河·寻路胡焕庸线上的中国”分为理论探讨、系列采访两个部分,将以文字、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种方式呈现。
今天发的是澎湃新闻原创的关于胡焕庸线的动画视频,系列专题不断更新中,敬请关注。
文案:吕妍 王昀 制作:龙慧 伍银芳 程明辉 江勇 航拍:顾一帆(03:40)
从中国东南沿海往内地走,前进大约1500公里将遇到山地和高原,水汽在攀升过程中遇到海拔阻隔。
在气候与地形的作用下,从东北到西南,生成了一个界面。它是种种中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分界线,隔开了中国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带,农业与牧业也在此间交错存在。
久而久之,也造成了人口、社会、经济等要素的不同。
早在1935年,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就提出了以瑷珲-腾冲一线,可以画出我国人口疏密的分界线。
线的东南半壁,坐拥全国36%的国土面积,聚集了全国96%的人口;而西北半壁,则以64%的面积供养了4%的人口。
这条线后来被称为胡焕庸线,它也逐渐成为后来国内外学者和有关战略制定者研究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胡线理论发表80多年来,两侧的人口悬殊状态也始终稳定。
不仅如此,随着技术的发展,这条原本看不见的人地关系线,也更多的被看到。
从NASA卫星图来看,东南半壁被点亮的程度,远远超过西北半壁。
就连对现代技术的接入程度,也充满了悬殊。
全国的高铁及高速公路网络也在人口稠密的东南半壁明显密集得多。
从这个角度说,理解中国一切经济现实,都要从这条岿然不动的胡焕庸线说起。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家博物馆参观人居科学研究展时,发出了“胡焕庸线怎么破”之问。这一发问,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讨论。
有关研究指出,胡焕庸线虽然高度稳定,但是也有些微变动的可能性。
也有观点指出,胡线还是我国的生态脆弱带,贸然开发不是良策,突破的重点应是以新型城镇化战略让西北半壁人民享受现代化生活。
“‘胡焕庸线’是人口分布线,更是一条人地关系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杨云彦认为,李克强所指的破解“胡焕庸线”应当指的是破解东西地区发展不均衡的“胡线”,而非人口意义的“胡线”。
胡焕庸本人曾在《中国人口之分布》发表近半个世纪后,于1984年在谈及均衡问题时是这样说道的:“不是说人口密度必须各地一样,才算平衡,才算合理。”
这条既稳定又脆弱的分界线,应该如何破?这是个极其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正如已故著名理论地理学家牛文元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的:“胡焕庸线搞好了,中国就好了。”
澎湃新闻、第六声报道组,历时8个月,穿越8个省市,5000余公里,寻路胡焕庸线上的中国。敬请关注。
本期编辑 彭炜轩
推荐阅读
草鱼算什么?比高考更虐的自主招生来了,我连题目都看不懂
卓伟等60个追星账号被关停,明星们今天过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