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
将青春绽放在
祖国需要的地方
从职业生涯启蒙讲座,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再到就业指导活动,我们一直强调要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作为青年学子,应坚信“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找到我之所长与社会所需的结合点,保持平实之心,从更长远视角看待当下就业和职业发展,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得更稳,拥有更多可能性。
当前,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就业创业。以我校2023届毕业生为例,其中759人到中西部就业,37人入选“西部计划”,48人应征入伍。“我确实晒的比以前更黑了,因为我的路也越走越宽了。扎根基层六年来,我跑遍了昌都市10县1区100多个乡镇和500多个村居160万公里开展工作,个人资助困难家庭6700余元,至今已经持续资助2名困难生完成学业”我校2017级的一名毕业生,在毕业时毅然决然的选择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6年的时间,她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工作业绩,获评“首届西藏十佳网络文明使者”。 这,就是青年学子该有的就业观念——愿意“俯下身”,能够“下得去”,方能“干的好”。
2.提升就业胜任力
———走小步、不停步,
走好职业发展每一步
2024年应届毕业生超过1000万,这个群体是非常庞大的。那么,在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实现满意的就业究竟需要什么?2023年教育部举办首届全国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其中就业赛道突出强调通用素质、岗位能力和发展潜力,这意味着实现就业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你的就业能力是否与职业目标和岗位要求所契合。根据我校每年开展的就业跟踪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品德修养、综合能力和工作态度,他们认为毕业生有实习实践经验,代表着他们可能具备更好的能力素养。因此,努力提升个人适应力、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等就业胜任力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我们走小步、不停步的走好职业发展每一步。
3.转化焦虑为求职行动
———多方合力助力
“好就业”“就好业”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国家汇聚了各方力量为毕业生稳定就业奠定基础,如大力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充分发挥政策性岗位吸纳作用、推进构建高质量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等,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媒体等都在协同努力、共同施策。就我校而言,仅2024年就举办了校园招聘活动318场,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8.2万个,每一名毕业生都有11个以上岗位可以供选择。希望你们能积极展开求职行动,不断提升就业能力,做好就业的充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