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盐野米松,
40年来访问了2000多位日本手艺人 ,
“鱼钩手艺人、葛布工艺师、芭蕉树纺织工艺师、
刮漆匠、船匠、柳编手艺人、木盆师、……
奇异的工具,作业时发出的动听声音,
全都引发我的好奇。”
他的代表作《树之生命木之心》
分别讲述了日本三代宫殿木匠师徒
奈良千年古寺法隆寺的“栋梁”(总头目)
西冈常一、小川三夫,以及小川的徒弟们的故事。
一个“栋梁”的地位有多高呢?
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是小川三夫的挚友,
一次,他在跟小川三夫同游法隆寺时感叹道:
“栋梁,如今我也混到可以
跟像你这样的人在一起的地步,
这对我来说也算是事业有成了吧,
太不可思议了。”
现年69岁的盐野,曾经两次入选日本文学最荣誉的芥川龙之介奖提名。
更厉害的是,为了表彰他的贡献,2003年,国际天文联合会还用他的名字命名了第11987号小行星——没错!他在天上还拥有一颗星星。
点击视频,看更多关于这位老爷爷寻访手艺的故事。
你们家乡,有哪些快要失传的手艺?欢迎留言。
我从小对陶艺和瓷器这些东西很感兴趣,像老人家一样。
大学毕业以后我进入出版社工作,开始接触全国的各类手艺人,每到一个新地方,就会发现那里还有我没见过的工匠职业--鱼钩手艺人、葛布工艺师、芭蕉树纺织工艺师、刮漆匠、船匠、柳编手艺人、木盆师、植物皮编簸箕……还有那些奇异的工具,作业时发出的动听声音,全都引发我的好奇。
于是我决定记录日本最后一代手工艺者的生活和作品,不仅是他们的手艺,还有他们的故事和人生。
奈良国宝建筑法隆寺
《树之生命木之心》这套书,分为《天》、《地》、《人》三卷,是我采编耗时最久的一次。我用了十年的时间,跟踪采访管理法隆寺的大木匠西冈常一,直到他去世。西冈是木匠总头目,也就是最厉害的那个。法隆寺位于奈良,建于1350年前,是日本国宝级建筑,西冈是最了解法隆寺的人。
图左为小川三夫 图右是师傅西冈常一
这期间,有不少次我听西冈提到过小川三夫。他是西冈唯一的入门弟子,我又相继采访了小川三夫和他现在的徒弟们。
“师傅西冈常一在我面前刨出一片木刨花,那个刨花薄得能看透对面,比丝织品更薄,我把它贴在窗户上,用刨子天天刨木头,直到能刨出跟它一样薄的刨花为止。这个过程我花了1年以上的时间。”--小川三夫
我们在日本拍摄了小川三夫,点击视频。
小川三夫25岁时独立修缮的千年古寺法轮寺
小川三夫从18岁开始,跟着师傅西冈学习木工。25岁的时候就代替师傅完成了在奈良同样有着千年历史的法轮寺的修建工作。
现在,想要入小川三夫门下学习木工,比考亚洲最难考的东京大学,还要困难!
小川三夫、他的徒弟们,与大导演北野武的合照
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是小川三夫的挚友,他们同年出生,人生经历也都相仿。在跟小川三夫同游法隆寺的时候,北野武感叹:“栋梁(注:宫殿木匠总头目被称为“栋梁”),如今我也混到可以跟像你这样的人在一起的地步,这对我来说也算是事业有成了吧,太不可思议了。”
《树之生命木之心》(《天》、《地》、《人》三卷),分别讲述了日本三代宫殿木匠西冈常一、小川三夫、小川的徒弟们半个世纪的技艺传承。
留住手艺
《留住手艺》日版封面
小川三夫完美传承了西冈常一的手艺,但在我采访过的2000位手艺人里,这样令人高兴的事情并不多。
几年前,我的另一本书《留住手艺》出了中文版,里面讲了16位手艺人的故事,其中一大半都已经去世了,并且在那之后,就没有人继承他们的事业了。
日本最后一位鱼钩职人 满山泰弘
在日本,最贵重的鱼是鲷鱼。在庆祝的酒席上,鲷鱼一定会出现。满山泰弘就是专门做钓鲷鱼的鱼钩。这个工艺非常难得,以前大家都是自己下功夫画了设计图拿给他做的。
但这个人去世了以后,他儿子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因此用手工做鱼钩的人,就再也没有了。
筱竹编手艺人 夏林千野
日本北边的雪国没有竹子,但那里的人还是会用很细的筱竹编成篮子等日用品。那些老婆婆们,即使哪天身体酸痛,也还是在不停地工作……
所以这些匠人,其实是手在指挥着他们的大脑去工作,不管身体多么不舒服,双手绝不会说谎——这就是从事手工艺人的气质。
上:《留住手艺》的采访笔记
下:盐野米松出版的关于传统手艺的书
有人说那些手艺太老旧,太落后了,但还是有人觉得那些手艺很好,也还有人在用它们。
我越来越觉得,能在那个时候想到去记录这些手艺人,是多么正确的事情。总要有人出来做这件事,这可能是上天安排给我的任务。
本期图片由广西师范大学·理想国提供,特此鸣谢
你们家乡,有哪些快要失传的手艺?欢迎留言。
本书分为三卷,以天、地、人为名,似乎对应着西冈常一栋梁、鵤工舍及匠人学徒三者之间引领、孕育和传承的朴素关系,虽各有侧重,却是一个整体。
很好地呈现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的日本古建智慧与匠人之魂,纪录片式地讲述了一门古老技艺在现代的传承。
天卷
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法隆寺,是世界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时至今日仍以优美之姿岿然屹立。支撑其体魄的不仅是木头,还有世世代代奉公于法隆寺的工匠们。
日本最后的法隆寺宫殿大木匠西冈常一,在日本采写第一人盐野米松的挖掘下,忆述自己投入古建筑的一生,从树木的癖性谈到如何构建匠心,从修复古建筑的经验到世代传承的法隆寺工匠口诀……他朴素而有力的讲述,不仅让人看到日本匠人忘我执着的一生,也可一窥经岁月淬炼的古代日本建筑技术和智慧。
地卷
千百年来,宫殿木匠的技艺是如何一代代传承的?靠的不是数据,也不是文献,而是一双手传递到另一双手中的记忆。在这“手的记忆”中,是已经传承了一千三百年的智慧。
西冈常一唯一的徒弟小川三夫,回溯了自己成为宫殿木匠的修炼之路,以及创建要让木匠吃饱饭的宫殿木匠集体“鵤工舍”的历程,宫殿木匠这一快要消失的业种自此重新开枝散叶。而在这一传承的过程中,他们采取传统古老而又费力费时的“师徒制度”,像对待木材一般,看透徒弟的癖性,因材施教地培养,或许十年或许更长的时间,直至让手艺长进体内。
人卷
小川三夫创立的鵤工舍,聚集了形形色色想要当宫殿木匠的人。来此学徒的年轻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身体、人格、技艺都慢慢发生着变化。
盐野米松对这些学徒进行了纪录片式的采写,二十个不同的人生故事,透露出年轻匠人们的梦想与生活、坚持与退缩,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匠人世界,也由此看到一门承继了千百年的古老技艺如何在新时代传承。时隔二十二年中文版出版之际,译者回访当年的学徒,各人不同的近况令人感慨。
以护封合而为一,凸现整体感,同时兼顾收藏与阅读的需要。
书封用纸有个好听的名字——“大地纸”,有着特殊的手感与文理,触摸生草木之思。内页采用瑞典书纸,轻质柔软,所以哪怕有三册,也没有太大的负担,书翻开后就很自然地摊下去,拿在手里非常舒服。
▼ 点这儿,还有更多好书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