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盐野米松,
40年来访问了2000多位日本手艺人 ,
“鱼钩手艺人、葛布工艺师、
芭蕉树纺织工艺师、
刮漆匠、船匠、柳编手艺人、木盆师、……
奇异的工具,作业时发出的动听声音,
全都引发我的好奇。”
他的代表作《树之生命木之心》
分别讲述了日本三代宫殿木匠师徒
奈良千年古寺法隆寺的“栋梁”(总头目)
西冈常一、小川三夫,以及
小川的徒弟们的故事。
一个“栋梁”的地位有多高呢?
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是小川三夫的挚友,
一次,他在跟小川三夫同游法隆寺时
感叹道:
“栋梁,如今我也混到可以
跟像你这样的人在一起的地步,
这对我来说也算是事业有成了吧,
太不可思议了。”
现年69岁的盐野,曾经
两次入选日本文学最荣誉的芥川龙之介奖提名。
更厉害的是,为了表彰他的贡献,2003年,国际天文联合会还用他的名字命名了第11987号小行星——没错!他在天上还拥有一颗星星。
点击视频,看更多关于这位老爷爷寻访手艺的故事。
你们家乡,有哪些快要失传的手艺?欢迎留言。
我从小对陶艺和瓷器这些东西很感兴趣,像老人家一样。
大学毕业以后我进入出版社工作,开始接触全国的各类手艺人,每到一个新地方,就会发现那里还有我没见过的工匠职业--鱼钩手艺人、葛布工艺师、芭蕉树纺织工艺师、刮漆匠、船匠、柳编手艺人、木盆师、植物皮编簸箕……还有那些奇异的工具,作业时发出的动听声音,全都引发我的好奇。
于是我决定记录日本最后一代手工艺者的生活和作品,不仅是他们的手艺,还有他们的故事和人生。
奈良国宝建筑法隆寺
《树之生命木之心》这套书,分为《天》、《地》、《人》三卷,是我采编耗时最久的一次。我用了十年的时间,跟踪采访管理法隆寺的大木匠西冈常一,直到他去世。西冈是木匠总头目,也就是最厉害的那个。法隆寺位于奈良,建于1350年前,是日本国宝级建筑,西冈是最了解法隆寺的人。
图左为小川三夫 图右是师傅西冈常一
这期间,有不少次我听西冈提到过小川三夫。他是西冈唯一的入门弟子,我又相继采访了小川三夫和他现在的徒弟们。
“师傅西冈常一在我面前刨出一片木刨花,那个刨花薄得能看透对面,比丝织品更薄,我把它贴在窗户上,用刨子天天刨木头,直到能刨出跟它一样薄的刨花为止。这个过程我花了1年以上的时间。”--小川三夫
我们在日本拍摄
了小川
三夫,点击视频。
小川三夫25岁时独立修缮的千年古寺法轮寺
小川三夫从18岁开始,跟着师傅西冈学习木工。25岁的时候就代替师傅完成了在奈良同样有着千年历史的法轮寺的修建工作。
现在,想要入小川三夫门下学习木工,比考亚洲最难考的东京大学,还要困难!
小川三夫、他的徒弟们,与大导演北野武的合照
日本著名导演北野武是小川三夫的挚友,他们同年出生,人生经历也都相仿。在跟小川三夫同游法隆寺的时候,北野武感叹:
“栋梁(注:宫殿
木匠总头目被称为“栋梁”),如今我也混到可以跟像你这样的人在一起的地步,这对我来说也算是事业有成了吧,太不可思议了。”
《树之生命木之心》(《天》、《地》、《人》三卷),分别讲述了日本三代宫殿木匠西冈常一、小川三夫、小川的徒弟们半个世纪的技艺传承。
留住手艺
《留住手艺》日版封面
小川三夫完美传承了西冈常一的手艺,但在我采访过的2000位手艺人里,这样令人高兴的事情并不多。
几年前,我的另一本书《留住手艺》出了中文版,里面讲了16位手艺人的故事,其中一大半都已经去世了,并且在那之后,就没有人继承他们的事业了。
日本最后一位鱼钩职人 满山泰弘
在日本,最贵重的鱼是鲷鱼。在庆祝的酒席上,鲷鱼一定会出现。满山泰弘就是专门做钓鲷鱼的鱼钩。这个工艺非常难得,以前大家都是自己下功夫画了设计图拿给他做的。
但这个人去世了以后,他儿子没有继承父亲的事业,因此用手工做鱼钩的人,就再也没有了。
筱竹编手艺人 夏林千野
日本北边的雪国没有竹子,但那里的人还是会用很细的筱竹编成篮子等日用品。那些老婆婆们,即使哪天身体酸痛,也还是在不停地工作……
所以这些匠人,其实是手在指挥着他们的大脑去工作,不管身体多么不舒服,双手绝不会说谎——这就是从事手工艺人的气质。
上:《留住手艺》的采访笔记
下:盐野米松出版的关于传统手艺的书
有人说那些手艺太老旧,太落后了,但还是有人觉得那些手艺很好,也还有人在用它们。
我越来越觉得,能在那个时候想到去记录这些手艺人,是多么正确的事情。总要有人出来做这件事,这可能是上天安排给我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