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缺砚一方
好读书写字,喜文玩书法。 读有思想的书,写有深度的文。 反鸡汤!安静写文,不喧哗,自有声! 微信公众号:缺砚一方 期待远方的友人 已加入维权骑士,转载请联系;谢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笔吧评测室  ·  全新模具,性能释放可达250W,OMEN ... ·  4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机械师 2025 款曙光 16 Pro ... ·  5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联想 Legion Pro 7i Gen ... ·  6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聊一款“新瓶装旧酒”大屏笔记本 ·  6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英特尔酷睿 Ultra 200HX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缺砚一方

梅贻琦与韩咏华:选择是未知的可贵,付出是永恒的难得

缺砚一方  · 简书  ·  · 2017-11-08 13:50

正文

当我想到要写梅贻琦的时候,忽然不知从何下笔,民国的往事里,当一张张人物图片从脑中掠过,梅贻琦颀长消瘦,一身青布长衫,棱角分明的五官,不卑不亢印在脑中。

梅贻琦


大凡对梅贻琦略生平略有知晓,都不免要将其与清华联系到一起,也被称为“永远的清华校长”。

一个在乱世中成就事业,留名青史,却少有诋毁言论的完人。一生处世为人,一身正气高洁,亦是我最敬重之人,多年来我都以梅先生为标榜。

接着前几篇文章,写他与妻子韩咏华的故事,梅先生平生议事我轻易不敢动笔。


梅贻琦出生于1889年,天津人,晚清官道人家,不过自他稍有记事起便家道中落,十几岁时父亲失业,鸦片横行中国时父亲染上鸦片,一家生活拮据,家境极为贫寒。

但好在其父是清末秀才,重视对子女教育,梅贻琦也因此能从小读书升学。

小时于私塾读书,自幼便熟读四书五经。1904年成为南开中学第一批学生,四年后,以第一名考进保定高等学堂;1909年以第六名作为首批庚款留学生赴美国,攻读电机工程。

1914年学成回国,去了天津基督教青年会任干事,此间,与一位女子相识,最后成了他一生的爱妻——韩咏华。

梅贻琦与韩咏华


韩咏华是那个时代幸运的女子,是第一批能踏入学堂读书的女性之一。

把时光倒回到梅贻琦小的时候,他念书的私塾叫“严氏私塾”,一个偌大院子一侧是男塾,一侧是女塾,中间有一道院门,韩咏华便在另一侧念书。

这一道院门又怎能挡住十几岁的男生女孩的对异性好奇,他从小沉默寡言,却比同龄人更早明事理,在私塾里不爱说话的梅贻琦也如同一块璞玉,受人关注。

韩咏华在十几岁的年华里被这样一位少年吸引了,他一面照顾弟妹一面在每个黄昏微光下温书的模样,他总能三两句话便能平息争执的沉稳气度,他在古老的雕花长窗下一笔一划临帖写字的专注;

如同一抹晨曦的日光,深深照在她情窦初开的心上。


那时她只知道这个少年叫梅贻琦,再无任何交集。

等到他求学归来,她已然出落得亭亭玉立,清秀美丽。又恰好在青年会工作正式相识相知。

后来不久梅贻琦便去了清华任教,担任物理系主任,仿佛青年会的短短时光便是上天特意让的两人相识的安排。

梅贻琦在清华任教时,把仅有不多的薪水都补贴了家用,自己的终身大事一直被拖了下来,直到1918年,三十而立之年,弟弟已经工作,家庭的重担暂时可以放下。

在拒绝了无数的说媒后终于同意了一桩亲事。说亲的对象便是韩咏华,那时她已经26岁,那个时代的女子里的大龄剩女。对于这门亲事,他欣然接受,她满心欢喜。


一个迟迟不娶,一个苦苦等嫁,好像她就是为了等他也知道终有一天他会来娶她一样。这段平凡普通的姻缘最终在1919年落定,二人成婚。

婚前韩咏华的闺蜜对她说,梅贻琦可是个不爱说话的人,无聊死了。韩的回答我觉得可爱而又坚定。

她说:豁出去了,他说多少算多少吧。

婚后,第一个女儿才一岁,次女尚在腹中,梅贻琦便去了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她独自一人生产,抚养两个孩子。

此时的梅贻琦不过是个普通的大学老师,家境贫寒,仅有的工资大头都拿去补贴了家庭,剩下不多的才是他的小家资用,她作为妻子默默支持理解他做的一切,将苦难都化作微笑,滋润着这块尚未发光的白玉。

1931年,学界动荡,清华三拒校长,一时间清华陷入无人治理。当时远在华盛顿清华留美学生处的梅贻琦接到调任。回国执掌清华,时年四十二岁。

梅贻琦对清华的贡献足以让后世所有清华学子去铭记他,他在就职演说上说:

“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研究学术,造就人材,他力排众议请来了诸如陈寅恪、赵元任、华罗庚、钱钟书一大批的导师。

让失去方向的清华成为了理工教学与研究重镇,在乱世保持了清华的安定和发展。

梅贻琦用自身的品质铸成清华的校风,就如同一块温润而坚定的白玉,温和使他包容,坚定使他不失原则。


本以为梅贻琦当了校长,韩咏华总算苦尽甘来,可梅贻琦的君子之风并没有接受一个校长该有的特权。

他本可以有专车但从不用,后来还把自己的专车给学校公用,她和孩子们安步当车,毫无怨言;女儿差两分未能录取,作为校长他以身作则不破原则;在西南联大时他向教育部申请来的补助金,一分也没有给自己的四个孩子;

韩咏华早在私塾时便知道,他要等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她更懂得他心中有怎样的理想与信念;她也明白他一生的事业绝不是能用来享受的。

她一生都在默默支持他,梅贻琦当校长多年却两袖清风,甚至家里难以开锅。韩咏华只是磨好米粉,做成米糕,走很远的路去卖。这种米糕叫做“定胜糕”,寓意抗战一定会胜利。

韩咏华在那个才女辈出的时代,是平凡无闻的,没有林徽因、陆小曼那样美貌,也没有张爱玲、苏青那般的才情。

她一生只是做好一个妻子,善良而坚韧。好在梅贻琦一生都待她极好,贫苦中两人都是温情无比。

这样的女子这样的爱情,在爱情快餐的今天已经变得遥远了,同甘共苦坚韧一生的宽容与忠贞,也许只能在历史的云烟中寻找了。

轰轰烈烈的爱情过于激烈容易繁华落寞,爱人陌路;比起那些山盟海誓的爱情故事,则更倾心如梅与韩、钱钟书与杨绛这样的爱情。

未知的时光下艰苦的岁月里择一人终老,坚定可贵;恒久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