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错失了两大重要的契机,一是没敢跟着改革开放的致富荣光下海经商,第二个就是读书的时候没有混进英语角。”
因为不懂外语而感受到生活危机的人,会抓住每一次练习口语的机会,听见硬盘里的女主角发出哀求也要自作多情地回应一声。
保安老王现在搜小视频的时候连bitch和beach都分不清楚,但他对英文搜索引擎的匹配结果已经十分满意。
“婊子都爱沙滩”老王后来专门解释过。
英语角在中国诞生的时间节点十分微妙,从1978年开始,刚刚经历过十年浩劫的中国青年已经掩藏不住精神生活的贫瘠,他们急切地想要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掌控一门国际语言的热潮,学习英语的人自然就一骑当先了。
那时没有什么培训班,找到老师教的机会更加渺茫,选个固定时间点,三两聚集在一起,共同交流学习,久而久之参加的人形成了小团体,遍布全国的“英语角”就这样应运而生,成为了当代青年接触国际视野的主流方式。
上海人民公园从早到晚300号人流量的盛况保持了30多年,延续到了1992年的顶峰期。随后英语角的火热现象开始逐步萎缩,社会上的外语培训机构和老外经常出没的酒吧开始大量涌现,更多的交流选择分散了英语角的人气。
加之长廊的柳荫下,知识分子的镜片散发着捍卫学术氛围的寒光,老王这种人跟他们说中文都会感到紧张。很多人苦于不知如何融入,精英交流氛围排斥掉这些初学者小白,令原汁原味的英语角只存在了互联网时代的回忆中。
上海人民公园的英语角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说它见证了中国“英语角”社会现象兴起和衰落的整个过程。
人大东门花园曾经也是中国最早最有名的英语角之一,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每次人数都在一千人以上,参与的人有学生,也不乏已经工作的人,水平参差不齐。
“想告别聋哑英语吗?”去人大英语角一心冲着练口语的人,脸上都写满着渴求,眼神在漆黑的大学广场中依然炯炯发亮,他们很容易就能被潜伏在英语角里的宗教营销者猎捕,递上来的传单背后夹带着一张裁剪过的A4纸,上面写着:以马内利神爱世人。”
这样的真诚摆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让人觉得可怕,只能被热情的基督徒接收,英语角承载功能性的变质,让网友发帖表达出失望的愤慨。
“请问各位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有用英语来交流的英语角吗。”
“我唯一一次去英语角,被人指责how u doing是错误的语法,他们纠正我要念成how r u才对,我当时转身就离开了。”
把读书人统称为nerds的社会佬或许会认为英语角只是一场自我感觉良好的集体意淫,现在的大学英语角练口语,除了要做好被”传教“的心理准备,你还能发现更多人互啄着Chinglish在这里缔造良缘。
英语角早就不再只是两三个被包围起来的粉皮外教的核心,他已经变成了集口语练习、要电话撩骚,找老乡借钱,甚至征信求婚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平台。
“决定英语角人气的最大因素实际上取决于你的小组有几个常驻的漂亮姑娘。”
曾经认识某高校的学生会主席,他操作起英语角来就像拉皮条,他用“参加英语角,英语不挂科”的口号免费招收大一女学生,但暗示男同学交钱才能进,活动中装出一副交际花的忙碌姿态,通过背好的APEC等关系国际民生的话题成功开苞了各种无知少女。
如果你碰上那种徘徊不定,不择男女的高领毛衣极客,也不要被老实的表象迷惑,一旦攀上你,你的社交之夜就结束了,他们会一直用中文跟你讲他的数学模型,等到跟你说完了,还会跟你玩会魔方,向你展示怎样把所有颜色都整齐地归到一面。
15年的时候,每次去人大英语角都能碰到几个单词量只有3000左右,却勇敢创办了语言学校的人,自称是收了不少学生的英语大师,李阳的嫡传弟子,能一口气背出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词,但他们讲课不用讲,用嘶吼和呐喊。
除了江湖术士和狗屁膏药老中医,这里当然也不乏备受尊崇的身体力行者,从事文字翻译工作的万老,在成都锦江宾馆外的桥头英语角一坚持就是30年。
“这里每隔三五年,就会换一拨人。”
“1979年刚恢复高考两年,英语教材非常奇缺,几个梦想出国留学的大学生为了练习口语,经常来到涉外宾馆集中的锦江大桥附近,找老外摆龙门阵。就在他们一句句简短的寒暄之中,英语角不经意间诞生了。”
七八年前,小张曾经是万老英语角的忠实粉丝,他在这里坚持练习了3年多时间。小张出师之后,就到了美国发展,现在已经拿到绿卡,还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律师事务所。
“美国梦?那是你很久没有用过的词了”
但这一切都随着河岸改造和万老的去世消散了,更多的情况是人们乐于享受在英语角社交的喧嚣里欺骗自己,一群只有“a”、“an”、“the”用不错、“and”和“I”用得特顺的non-english speaker在一起交互错误的语法,不断地重复回答I’m fine,对着木桩怼一晚上的嘴形,对面给过来的也是同级别的反馈,大脑语言区根本没运转,睡觉之前还沉浸在积极生活的幻象里,“我真的好努力。”
就好像几个北方人知道了“侬”和“伊”的意思后就聚众讲上海话了一样,学校对口语实践能力的培养流于表面,而英语角也沦为了替代一种外在的符号来沟通内在“中国心”的“走过场”。
曾经有一本叫《英语角:深圳未挖掘出来的宝藏》的书就为刚到深圳想要快速融入当地生活的老外指明过这条道路:乘罗宝线在大剧院站下来,在附近公园左转就能看到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崩鸟语。当中有中学生、大学生还有中年妇女。一旦混入其中,你就能彰显白人的尊贵身份。
白老头心里面想着梨花压海棠的美梦,当然不用搭理只会问“Where are you from”的小白。
98年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刺激过青年们通过英语角的锤炼去外网骂街,08的奥运会也重新掀起过新一轮全民学英语的热潮,英语角还是在几次回光返照后离开了社会生活的视线。
坚守阵地的爱好者遭受到了反噬的恶意,华工大学的保卫科接到过几位同学的报警,说是在校园里拦截路人推销英语角的时候被反套路,加入了路人安利的“化工角”、“机械角”和“程序角”,并稀里糊涂地缴纳了近万元学费。由于这几位同学从头到尾都在讲英语,保卫科都不得不向外语学院请求支援。
一篇新闻社的专题报道《从英语角变迁看中国经济发展》把英语角定义成了渴望开放发展的中国贫穷时代的产物,将其最后消失在人们视野中的原因归结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中国的英语老师在课后活动中经常提及的英语角,在外教的眼里是初到中国才了解到的概念,这是属于中国特色社会环境下的奇特衍生品,在时代洪流的冲刷下,不符时代节奏的弊端正在凸显无遗。
中印的阿克赛钦边境争端上也曾经有个广为诟病的“英语角”:印方新盖的一所房子越过了双方已明确的边境线(the line is very clear),并且还越线修了路,经常在我方区域内闲逛(travel)。
但印方却认为中方修的路越过了边境线,显然中国人也不认可(I don't know)。双方展开了和平会谈,操着如此蹩脚的交流水平,这样的英语角会晤可以持续几十年。
The line is very clear!他妈的克什米尔是我们的!阿三猴子到底听不听得懂!
新时代淘掉了所有陈旧的调性,谁都不想报个英语角只学会了上面视频哥们的互怼嘴型。
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are the limits of my world”(语言的阻拦就是对你世界的阻拦)。掌握两种或者多种语言丰富了我们对不同世界的理解,还能让你辨别出是谁在用英语装逼。
英语角现象出现的初衷,不在乎你攀上了几个外国朋友,也不在乎是否要仅仅是出国深造,更不在于为了各种各样的书面测试。学英语的最大好处,在于比别人更快地掌握全球的视野,不好好学英语的人,上steam剁手都剁不愉快。
就在你为了发对æ音标,几个月里快把唇齿肌练得抽筋的时候,百词斩的用户已经在100天内读完了4本总计12万字的英文原著了。
与其花掉大把时间去英语角听四级都没过的黑炮读肯尼迪的登月演讲扯犊子,不妨试试百词斩的全新阅读计划体验。
每天只用花上10分钟,一个手机就可以让纯正美音+原版英文书的全息体验尽收前,不必每周摸一次英语角的底,还免除了被各种“洋滨浜”口音带偏的危险。
薄荷阅读(原名百词斩阅读)的线上微信英语角配置了专业讲师。不仅可以组队抗击你狗改不了吃屎的惰性,还能再每天晚间8-9点,和你协手消化理解当日的重点。
掌握地道英文,薄荷阅读by百词斩的报名就在第11期等着你,这次的入门课程专为和保安老王词汇量一样低的同学们量身订制。
和保安老王一起抗击你的惰性,就在4月17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