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圳读书会
一个新鲜有态度的平台,不定期开展各种大牛干货、小咖风暴、阅读+(策划、演讲、游玩)等活动,让我们一起把阅读变成更快乐的生活方式。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深圳读书会

不说一句的爱有多好 | 感恩父亲

深圳读书会  · 公众号  · 深圳  · 2017-06-18 20:19

正文



在我年纪还轻、阅历尚浅的那些年里,父亲曾经给过我一句忠告,直到今天,这句话仍在我心间萦绕。“每当你想批评别人的时候,”他对我说,“要记住,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拥有的那些优势。


这是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开头写的第一段话,我直到前不久才读到。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爸爸,我对他有过诸多的抱怨(虽说算不上批评),起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并不理解他。



这种不理解,有时候是一种对抗,是与自己的对抗。在我们家三个孩子中,就数我和他性格最像。天生敏感、多愁、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不可自拔。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些明显地带着缺点的性格特质,我是非常排斥的。


但是,我的爸爸又是一个非常宽容之人,从小到大,在我的记忆中,他从来没有打过我们,是的从来没有。似乎是对于我们所做的一切事,他都能理解、都能包容。他也从不要求我们要做些什么,作为女孩子的我,小时游泳、爬树、钓鱼,他也从来都是鼓励的态度。


长大后才知道,我们之所以有如此自由的时光,完全是因为我的爸爸跟他的爸爸曾经有过激烈的“战斗”。我从来没有见过我的爷爷,只是从各个亲戚那里听说一些,爸爸眼中的爷爷,是一个非常爆脾气之人,对他做过的事从来都是不满意状态。稍不留神,就是一顿痛批。


不做像他的爸爸那样的父亲,也许是我的爸爸从小就立志要做的事情。只是,成年之后,每每回忆过去,那些自我野蛮式的散漫成长,也有颇多遗憾。有时候甚至想,如果小时候也被严加管教,是不是能比现在变的更优秀呢?当然,这只是一种妄想。


在我爸爸的身上,有一个标签是比“父亲”这一条更加突出的,那就是“老师”。在他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可以说是对这个职业鞠躬尽瘁。



只要是被他教过的学生,几乎没有人讨厌他。他从不迟到早退,从不敷衍了事。只是,他在工作中过于正直,或者用当时一些人的描述是不懂得人情事故,以及一些圆滑的说话方法。在他的教书职业生涯中,遭受过严重的打击。他曾不满一些学校迂腐官僚的做法,口出直言反抗某些领导,以至于让他从一个学校调到另一学校,在某几年里,来回调换,他工作的条件越来越艰苦。


也就是在那几年,我跟着他不断地转学。从一个陌生的班到另一人陌生的班,天天痛哭。在一次考试中,不知道为什么少了一张试卷,他直接让我的那张给别人,我就傻傻地坐了一整堂考试的时间。因为有了转学来的学生,没有的找到坐的椅子,就让我的椅子给新学生坐,我站着上了一天的课。(当时,我们都是从自己家里搬椅子到学校坐)。


如果你问我如此境遇有没有过抱怨,当然是有的。只是,我在读六年级的时候,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明白了当老师,对他来说有多重要。从小时候,村里人以及三姑六婆的闲聊中得知,虽说从小到大,我爸从小生活在还算不错的环境之中,小时候也是品学兼优,但是,他的爸爸并不认可他,甚至于村里的有一些人,觉得光是会读书,其它事也是不能做好的。


在极多的否定和压力之中,他从十九岁开始做老师,从最开始的民办教师,考试为公办老师,从中级职称评为高级职称。在一所小学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班都教过,每一门课都上过。方圆几十里,几乎人人都是他的学生,人人都从他的课里学到过一些东西。


没错,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工作中取得成就,赢得别人的尊重,保持自己的气节,不徇私枉法,不以公谋私。那些曾经“看不起”“不看好”他的人,一一死去,或是后来颓废,并未做出什么能证明自己价值的事。


无可否认,他是一个了不起的老师。也许正因为这样,他的其它身份有所缺失。他并不能很好地分担我妈在家里的事务,也并不能好好地像一个爸爸一样管教我们。



如果再探讨下去,大概还可以追溯到其它缺失。或许一直以来,他的世界过分简单,他几乎不能很好地理解他人,在他的中年时期,一直被疾病缠身,他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时而对身边的人也表现地刻薄。在生活中,他远比不上在课堂上的睿智、开阔。


是的,他并不一个完美的人。他有着特殊年代生活过来的不安全感,有着被否认过的悲愤,也有着拼命证明自己价值的努力,更有着从一而终的坚守。


对于父亲这个角色,我们总是期待太多。我也曾经有过无数次的幻想,我希望他富有、仁慈,我希望他能解决家里一些困难,他能幽默开朗、八面玲珑……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我开始慢慢地意识到,抛开一切的外在标签之外,他也只不过是一个人。


一个普通的生长在贫困年代、成长于混乱时期的人。他遭受过严酷的压制、受到过事业的重创,坚强地和一场又一场病痛进行着顽强地搏斗。在这一场又一场战斗的幸存之中,他已然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也好,满身缺点也好,在父亲这个位置上,他也做了所有他能做的事,以及从不间断地坚守着这份责任。


在看电影《乘风破浪》时,看到起初阿浪对自己的父亲阿正的诸多不满、抱怨,当阿浪回到父亲生活的年代,和阿正一起经历一些事后,身为儿子的阿浪,才开始能理解自己的父亲,开始心存一些感激和敬畏。电影可以让这一切隔阂化解,现实生活当然不可能让两代人,在同一个年纪存在。



然而,无法穿越到过去时代的我们,依然可以努力地、耐心地通过往事、回忆,上一代人的故事之中,找到我们彼此和解的线索,这个线索的最强有力的依据就是爱。


在他让我没有试卷考、没有椅子坐的背后,每一次学校有给老炖排骨吃,他总是把我偷偷地叫到一边,把分给他自己那一份的排骨全部给我,自己只吃萝卜。在我每次转学在家里哭的撕心裂肺里,也曾在夜里,看到他在在我的房门口抹下眼泪。这些,大概,都可以称之为爱的证据。


进入老年之后,我的爸爸在临退休的倒数第二年,仍然心系他的教育事业,为每一个学生的前途担心,为乡村教育的落没伤神。用我妈的话说,情商依然没有多高,也老是会因为说话得罪亲人朋友。


至少,他在作为老师爸爸的角色中,教会我们温良恭俭让,教会我们正义。以及,以身作则,不辜负为人师表的职责。而这些,已足够。


龙应台在《目送》里写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    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   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  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在少年时期,在我和我哥哥姐姐的心中,他真是是我们极好的老师,却不是十分称职的爸爸。成年之后,我开始理解他的一切好与不好,是因为,我们开始懂得他的过去、以及,他在这个世界上活一世,并不只是为做我们的父亲而来,他也应该有他的独有人生。



互动时刻:

爸爸与你的温馨小故事?

文末下方留言告诉读书君



▋▏ 本文作者

苏听风 

人气作家,著有作品《你所甘于的平凡,其实是平庸》

公众号:亭亭玉立(ttyl220)

微博:苏听风去听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   •  •   

T  H  E      E  N  D

感     谢     读     完


你可能还会喜欢

这些有趣有料的精彩内容

戳图片直达哟


职场趴第⑥期 | 工作与生活怎么平衡?



生活 | 冯唐:我心目中的理想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