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晒爱思PsyEyes
教心理学的唐映红老师个人专栏号。以心理学为基础诠释世间万象。只要有人,就有江湖;只要是江湖事,无不可用心理学来诠释、解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心理  ·  你总是被欺负,其实源于1种创伤 ·  4 天前  
简单心理  ·  这5种思维方式,正在给你带来负面情绪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晒爱思PsyEyes

人民性 | 女性车厢不是遮羞布,也不是稻草人

晒爱思PsyEyes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7-07 22:36

正文

GQ&A170707


  近日,广州和深圳地铁分别设置了所谓的“女性车厢”。例如,深圳将1、3、4、5号线双方向列车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车厢设为女士优先车厢,优先供女性乘客使用,其他车厢则作为普通车厢使用。


  这看起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既给女性乘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乘车服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和减少性骚扰的现象。但是,这么一件看起来很美的事情,却在社会舆论中引起争议,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在我看来,“女性车厢”恐怕既没有赞成者想象的那么美好,也不会像反对者担心的那么不堪


  无论站在什么立场,都必须承认的第一个事实就是,在中国的一线城市乘坐地铁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其次,还必须承认的第二个事实是,中国城市家庭双职工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特别是在深圳这样的移民城市,大量职业女性上下班都依靠地铁通勤。例如,根据2016年深圳地铁乘客满意度调查中的27267份有效样本显示,女性乘客占比高过男性乘客。


  且不说性骚扰,性侵犯这样的事情,一个都市女性在高峰期地铁的乘车体验几乎必然交织着焦虑、不安以及频繁的令人不悦的身体触碰。拥挤的车厢里,乘车的女性完全没有办法避免周围陌生男性乘客身体的触碰。别说是女性了,即便是男性乘车,许多无意又无奈的身体触碰都足以使人尴尬和难堪。正是在高峰期地铁车厢那样拥挤的情境,处于焦虑和不安的女性事实上很难区分那些令人不悦的身体触碰到底是无意且无奈的,还是别有用心浑水摸鱼的。


  换一个角度,总有个别居心不良的男性会趁拥挤而“揩油”,如在完全可以避免的情况下有意触碰身边的女性乘客,或者在可以挪开的情况下仍然保持身体接触。正是这种令人不悦的陌生人触碰在拥挤情境下具有归因模糊性,这也造成女性乘客即便是遭遇到色狼的咸猪手,也很难举证投诉。这同时也使那些即便是勇敢站出来投诉性骚然的女性乘客,必然面临着误判的可能(对方确实是无意又无奈的身体触碰),以及质证中的劣势(对方完全可以将有意的触碰归咎于“拥挤”)。


  因此,深圳所出台的“女性车厢”政策对于必须乘坐地铁出行的女性乘客来说,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以及可能的更加改善后的乘车经验。这应该是这项政策的基本事实。它对于女性而言一定是积极的,尽管也必然不是完美的。



  我能理解那些反对者的担忧。有一些反对意见不值一哂,像担忧这是对男性的歧视之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都更像是无病呻吟的撒娇。像中国这样的男权(权力,power)社会,女权(权利,right)思潮和运动又如此式微,这一类的担忧就好比强征暴敛的富豪阶层担忧给赤贫穷人的补贴是对富人的歧视,太滑稽了。


  另一些反对者则过度担忧了这是对女性的区别对待,从而会滋长而不是消弭两性的不平等。我注意了一下“女性车厢”的定位是“女性优先车厢”,而不是“女士专享车厢”。这与公交车上的“老弱病残孕专座”类似,只要不拥挤,非老弱病残孕的乘客也可以坐“老弱病残孕专座”,只是当有老弱病残孕的其他乘客没有座位而站立时,应该优先让他们来坐。换言之,“女性车厢”并不排斥男性乘客,只是在高峰期拥挤的时候,女性乘客优先。所以,像政策实施第一天,一些媒体去考察采访,然后大惊小怪地报道说“女性车厢”竟然也有不少男性乘客,这应该是一种荒谬的误读。


  再者,设置“女性车厢”并不是剥夺女性乘坐其他车厢的权利。诸如那些与男性伴侣或者男性朋友一起出行,或者骄傲地不愿意接受“女性车厢”这种善意的女性,她完全可以自由地选择普通车厢。这也好比,一个老年乘客坚持不坐“老弱病残孕专座”,那也是他的权利,不可能有人硬把他摁在“专座”上。


  但是,也不能将反对者的担忧一概视为无稽之谈。正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男权社会,也正是因为当推出“女性车厢”之后还有人会诟病这是对男性的歧视,“女性车厢”的设置也完全有可能给那些没有选择,或者没能选择“女性车厢”的女性乘客带来不利的副作用。例如,当在普通车厢的女性乘客遭遇到咸猪手,舆论就难免有人斥责她为何不去“女性车厢”,或者干脆奚落她根本就是想被“揩油”才在普通车厢云云。这并不是空穴来风的天方夜谭。男女平等,男女平权在中国社会远远没有成为民众的共识,像食腐不化,蛊惑男尊女卑的所谓“女德班”盛行就可见一斑,甚至某些公共权力决策者也毫不掩饰对女性的偏见乃至赤裸裸的歧视。


  另一方面,设立“女性车厢”也很可能给某些社会管理者以及执法者以“懒政”的借口。地铁上的性骚扰、性侵犯不可能会随着“女性车厢”的设置而杜绝,尽管国外的经验确实有助于减少性骚扰现象。但对于管理者以及执法者来说,有了“女性车厢”作为口实,就可以轻松地推诿棘手的性骚扰报案。对一名在普通车厢遭遇咸猪手的报案女性,他们可以堂而皇之地反问她为何不选择乘坐“女性车厢”,特别是在并不太拥挤的情境下,暗示她被骚扰只是“咎由自取”。


  同时,当社会舆论质疑社会管理和执法部门对于地铁性骚扰整治不力的社会语境下,他们也可以将“女性车厢”当作是遮羞布,以“女性车厢”带来的积极作用来掩盖日常打击地铁性骚扰的不力甚至不作为。


  因此,即便推出“女性车厢”具有不可辩驳的积极意义,即便对待这样具有积极意义的政策也有众说纷纭的争议,我仍然认为多元的观点碰撞才能让“女性车厢”不至于沦为遮羞布,才能尽可能避免其政策的副作用。虽然我并不赞同一些女权主义的评论者对“女性车厢”的批评和担忧有树立稻草人为标靶的嫌疑,他们持批评立场的担忧可能对于“女性车厢”的设置有过虞之嫌,但对于警惕和防范令“女性车厢”成为“懒政”借口,成为不作为的遮羞布而言却弥足重要。


  说起来,“女性车厢”也不是中国的首创,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中国的台湾地区的部分大都市此前也都曾经推行过类似的女性优先的“女性车厢”。从国内外的推行经验来看,“女性车厢”确实给女性乘客带来便捷,带来更多的选择,对于减少和防范性骚扰也确实具有一定的效果。


  我个人对于广深此次推行的“女性车厢”举措持谨慎的支持态度,并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其后续的推行以及完善。中国曾经有太多从国外引进的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一旦在中国落地实施就水土不服,甚至南橘北枳,希望“女性车厢”不落此窠臼。


(本文首发于大鱼号专栏。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访问大鱼号专栏文章。)


苹果手机专用扫码,谢谢!

(建议金额:6.4,8.9,64,89)

2017-07-07

-------------------------------

(近期文章消失?可以去目录中的“来读禁书”或“去读禁书”中找找,没发出的文章,也在那里。)


推荐

坐谈风月(ID:psyeyes2)。本师另一个专谈两性话题的公号,撰写和发表中国最好的爱情心理学和性心理学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