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长春发布
权威发布,政策解读,政府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长春发布

是承诺 更是担当!感谢你们再次逆风而行

长春发布  · 公众号  ·  · 2021-01-21 15:14

正文


依然是数九寒天 依然寒风刺骨

在长春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里

他们再次冒严寒 战疫情

逆风而行 奋战一线


若有战 召必回

是承诺 更是担当

一声“令”下:
两小时集结200名白衣战士!


18日下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到长春市卫健委通知,需要组建200人的核酸采样医疗队,前往二道区7个社区进行核酸采样工作。


医院接到通知后,迅速集结医护储备队员和物资,仅用2小时,便完成所有准备工作,150名护士、50名医生迅即整装出发。

“这是一支经验丰富、技术过硬、敢打敢拼、战斗力很强的专业技术队伍。”


据该医院负责人介绍,此次组建的核酸采样队伍多数人具备驰援湖北和吉林市的丰富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而这次出征,也是抗击疫情以来,该医院支援人数最多的一次集体出征。



“您坐好,头往后仰,张嘴,啊,放松,对,再放松……”


到达指定地点后,这支专业技术队伍听从社区安排,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被包裹在防护服、口罩、面罩下的工作人员,努力与居民交流。有时,为了顺利地为小朋友做咽拭子采集,他们需要弯着腰或跪在地上。


过去的这两天,他们争分夺秒,挑灯夜战,其中一组队员更是在当日工作到凌晨。



这支队伍中,有党龄已经几十年的“老兵”,也有“刚入伍”的新人;有多次直面疫情的医护精英,也有第一次出征的“90后”。但是在疫情面前,在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他们便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那就是“白衣战士”。


“这一次,有你们,我们不怕!”


顶着三九天刺骨寒风走村入户采集、日均工作长达14小时、2天累计完成咽拭子采集量近20万次……18日,吉大一院咽拭子采集医疗队300名骨干护士挺进公主岭市,为当地疫情防控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我们主要负责当地10个社区的咽拭子采集工作。”20日,吉大一院咽拭子采集医疗队领队、该院骨关节及运动医学护理平台护士长许岩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此前,院方缜密部署应急预案、调动全院物资力量、抽调护理部门骨干人员迅速抵达公主岭市,并与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快速有效对接。


抵达公主岭市以后,队员们顾不上休整,原地分发物资后,就迅速投入到咽拭子采集工作中。300名护士分为10组,共计290个采集点位。这两天,医疗队员每天8点准时到达各个采集点,完成当日咽拭子采集任务回到驻地时,已是凌晨时分。带着冰碴的防护服、冻得紫红的双手、肿胀的脚踝……在高强度的咽拭子采集工作背后,没有一名队员打退堂鼓。

他们,为了减少群众等候时间,14小时不喝水不休息奋战采集一线;

他们,为了方便行动困难群众采集,爬楼入户一走就是40多层;

他们,为了快速精准完成任务,忙完一处采集点工作后,继续奔赴下一采集点……

“虽然在公主岭市进行咽拭子采集工作十分辛苦,但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收获着满满的感动。”队员们说,在城区采集点,当地居民自发烧热水,给队员们送去暖水袋;在村屯采集点,居民们腾出室外储藏室,搭建简易处置台;大巴车采集点内,不论是年幼的孩童,还是上了年纪的老者,都积极配合咽拭子采集工作。


有的居民把对队员们的感激之情写在纸上,写下“在防护服下的,不仅有您天使般的笑颜,更有生命的模样。这一次,有你们,我们不怕”。

让队员们难以忘怀的还有鼓励。一位大娘在进行咽拭子采集时,亲切地称呼队员们“姑娘”。“姑娘,你特别美。”“阿姨,您也看不到我的脸,怎么知道我美?”“透过你的眼镜,我可以看到你美丽的眼睛。”群众们的每一句赞美就是一句鼓励,激发着队员们的工作干劲。

18日,完成咽拭子采集7.7万余次,19日,完成咽拭子采集11万余次…… 队员们不断刷新采集工作量新高。他们的热忱付出,仿佛在回应着当地居民的期待——“这一次,别怕,有我们!”



再次出征!加油!

20日19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